蔣培松
當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已離不開網絡,在教學領域也有各種網絡技術的應用。地理是一門集文理科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我們教育的對象主要是“05后”的青少年,他們是互聯網的“土著居民”,是智能時代的主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運用網絡技術發展初中地理教學是一種必然趨勢,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初中地理課堂,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理科的抽象性得到直觀展示,文科的感染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地理課堂,使教學效果實現質的飛躍。
互聯網課堂教學有著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互聯網課堂教學更加開放,拓展了學習的時空界限,人類的智慧會更便捷、更全面的實現共享。互聯網課堂教學更加包容,興趣課堂更加突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愛好。互聯網課堂教學實施大數據精準教學,點對點知道每個學生處于什么狀態,還可以全程數據記錄,跟蹤分析反饋,優化結果。初中地理學科的許多知識,例如地形部位的辨認、山脈河流的位置及走向、地球的運動等,都需要學生通過形象化的感知來理解,深化記憶。傳統地理課堂教學,由于教學時間與教學設備的限制,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更多的是依靠書上的圖與自己的聯想來理解。“互聯網+教育”的產生,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能夠為學生提供音頻、視頻與圖片等各種各樣的素材,實現了學生地理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延伸。
經過對初中地理課堂運用互聯網教學的實踐研究發現,互聯網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要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因材導學,是基于個人興趣和主動需求的高效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了學業水平。教師在互聯網的課堂實踐中,教學資源是海量的,教師在學習、實踐、反思的行動中發展了專業能力。在課堂改革中借助信息化的環境條件,立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激發興趣、提高質量為目標,可形成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互聯網+微課”
“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采取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些視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微小,一個視頻只有幾分鐘。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師45分鐘的教學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課堂顯得沉悶呆板,而微課使知識教學更加清晰明確,學生從中理解地理知識的時候針對性強,一些教學難點也更容易掌握。
初中地理中的地圖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地圖在地理教學中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地圖學習中應用“互聯網+微課”教學,例如,在學習《地形圖的判讀》這一課時,不可避免地就會涉及地形圖的知識。地形圖中的許多地形學生沒有見過,需要學生根據文字描述通過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理解,這對于不少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難點。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互聯網+微課”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通過微課讓學生觀看視頻,將平面的地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而且這種信息技術還可以模擬不同類型的地形差異,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它們之間的變化,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清晰。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的UMU互動平臺
UMU互動平臺能夠用手機隨時組織課堂互動,用大屏幕同步展示互動結果,讓移動互聯網活躍課堂,讓每個人融入、分享、收獲,從而快速提升教師技能。UMU互動平臺有多種互動環節供教師選擇:簽到、討論、問卷、拍照上墻、小游戲,通過大屏幕完美呈現互動結果,效果震撼。UMU互動平臺操作極其簡單,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創建一個活動,能夠及時便捷地為教學提供支撐,非常方便實用。學生能夠輕松參與,無需下載、注冊或登錄,只需打開手機掃描互動二維碼即可登陸到學習互動平臺,參與教學活動。通過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傳統交互學習的方式,使教學雙方的交流更便捷順暢。通過翻頁器在大屏幕上展示互動結果,將學生反饋實時轉化為直觀數據,震撼性地展示在投影儀或大屏幕上,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數據可視化效果。支持學生同時參與,并行發言模式讓互動效率大幅提升,迅速找到現場學生高度感興趣的焦點話題。讓教學過程材料不再隨教學結束而消失,并可隨時導出供深度分析。在互動環節標題欄點擊“報告”,編輯報告并點擊“預覽”,點擊“生成PDF”,活動報告即可下載到電腦。從而實現用手機隨時組織課堂互動,用大屏幕同步展示互動結果,讓移動互聯網活躍課堂,讓每個人融入、分享、收獲。
(一)教師、學生課前準備充分
互聯網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內容,課前利用UMU互動平臺向學生推送與預習內容相關的素材,如各種景觀圖片資源、實時視頻資料、動畫演示效果等,并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查找更多的信息資源。讓學生透過有限的教材內容,通過互聯網認識豐富精彩的世界,解決了學生豐富的學習需求與有限的學習資源之間的矛盾,使學生的課前預習更充分。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備課全憑自己的教學經驗來確定重難點,這樣難免會有偏差。在互聯網下,教師通過UMU互動平臺學生預習反饋的數據分析,能夠清楚的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還缺什么,困難和障礙是什么。這樣教師在課前就能夠調整好教學方向,有針對性的備課,想好哪些內容需要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樣的活動去突破學生的困難。有了這樣的課前準備,課上才能夠高效利用時間去解決學生的問題和疑惑,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才能走向精準。
(二)課中學習深入
初中地理教學中有些重難點需要具體形象化的視頻資料,其學習效果是傳統的地理課堂學習不能達到的。例如學習“等高線地形圖”,傳統教學中教師口頭講解,很多學生還是難以理解。而通過動畫視頻顯示擁有陡坡和緩坡的一座山脈,顯示山脈上不同地點的海拔高度,相同海拔的各點閃爍并連接成線,出現不同海拔的等高線。然后山脈消失,各條等高線投影至水平面形成等高線地形圖。短短幾秒鐘將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表現得清清楚楚。初中地理教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動畫視頻,如“經緯網”“地球的運動”“河流”,通過UMU互動平臺將它們推送至學生端,學生邊觀看邊思考,使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從而突破難點,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反饋及時
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完成“自我檢測”,UMU互動平臺可以做出反饋,對錯題進行分析,把錯題收入個人檔案中的錯題集。對學生來說,錯誤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可以趁熱打鐵,馬上修改,并且錯題集為后期的復習指出了側重點,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對老師來說,反饋省去了教師批改作業和做統計的時間,教師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作業統計情況,能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題目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節約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
互聯網豐富了地理課程資源的內涵,擴大了地理課程資源的外延。互聯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很多,處于網絡信息時代的一線初中地理教師,更需要緊跟形勢,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下的各種有效資源,揚長避短,更好地認識、挖掘、建設和利用互聯網,推動地理課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