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華 曹華文
摘要:本文就當前媒體所面臨的互聯網傳播格局下的網絡現狀、政策環境等,提出加強法律監管、版權保護和政策扶持的措施。
關鍵詞:媒體融合;互聯網;版權保護
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除了當下網絡生態環境和媒體自身需要改革創新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一是傳統媒體公益和市場的屬性定位模糊,而媒體融合之路還在探索。目前,我們的媒體均承擔著公共服務和市場經營雙重任務。在商業媒體發達的歐美國家,均設有公共電視臺等公共媒體。如英國的BBC、美國的PBS以及日本的NHK,均由財政或者公共基金提供資金所成立,不播商業廣告,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當下,傳統媒體通過建設新媒體陣地,拓展網絡傳播渠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商業模式創新滯后,造血功能不強,加上本身的資金缺口大,嚴重制約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二是傳統媒體內容版權不受保護,新興媒體侵權現象嚴重。傳統媒體通過自身采編人員和高額成本制作的原創內容,網絡新媒體可以隨意獲取而不支付費用,使傳統媒體蒙受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媒體在新聞原創上的積極性,加速新聞作品質量的下滑。
三是監管政策、執法尺度上存在雙重標準,違法不受懲處或懲處標準過低。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的監管政策、機制配套不足,對內容的管理、網絡廣告的監管等缺乏嚴謹的制度保障。例如早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下發規定,要求電視臺每集電柵0中間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而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絡視頻平臺,卻可以在電視劇播放過程中多次插播廣告;即便花錢充值成為會員,依然要被推送會員“專屬廣告”,更過分的是智能電視開機就先推送廣告。同時,對傳統-媒體廣告進行嚴格流程和發布監管,而網絡廣告形態各異,而且花樣百出,虛假廣告和網絡欺詐頻頻發生,導致我們無論電腦瀏覽器還是手機瀏覽器,都有了一個特殊的功能“廣告攔截”。
四是媒體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財政過低的投入制約了媒體發展。作為公益性事業,媒體長期依賴壟斷媒體資源帶來的廣告收入彌補財政資金投入的不足。隨著互聯網媒體的崛起,媒體的收入下滑,而財政資金又未能及時增加,致使傳統媒體收支缺口擴大,用戶流失、廣告下滑、人才留不住等問題目趨嚴重。同時,媒體的融資渠道單一、缺乏融資規劃和靈活性融資手段,導致融資成本過高、資產效率低下。
近年來,為鞏固和建設好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全國各地開始出臺扶持政策:2016年12月8日,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對各級新聞媒體財政支持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實現對各級新聞媒體的財政支持全覆蓋;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廣東廣播電視臺給予每年總計1.5億元財政扶持;上海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000萬元作為黨媒財政補貼;深圳市決定自2016年起,連續6年每年給予黨媒1億元財政資助;浙江省通過財政資金安排、國有資本投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稅收減免等途徑,加大對媒體融合重點項目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對傳統媒體的政策和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夯實發展基礎,快速推進媒體轉型融合發展,已刻不容緩。
一是各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新聞媒體和媒體融合工作,加大對新聞媒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列入本級的年度財政預算,列出規劃,確保足額保障,落實到位。新聞媒體從來不是只為經濟效益而存在的,媒體本身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國家從財政上給予媒體公益屬性部分進行補貼,是必要和必須的。
二是加強和完善著作權保護和互聯網廣告監管的立法,加大版權執法監督力度和違法的懲處力度。保護原創、打擊侵權行為,有效維護傳統媒體原創資訊的合法權益,建立新時期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同時,對照傳統媒體的監管標準,加強對新媒體領域的內容和廣告管理,統一監管標準,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
三是出臺鼓勵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融合與合作的政策。通過鼓勵跨行業的并購重組,拓寬融資渠道、成立基金扶持等,將傳統媒體資訊優勢與新媒體的技術和渠道優勢有機結合,重塑媒體商業模式。
四是從“供給側改發革”人手,規劃建設融媒體新聞中心,減少媒體的無效供給,擴大主流媒體有效供給,提升媒體供給體系質量,實現各類媒體供給互補和融合發展,將是主流媒體實現價值重塑的一個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