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琳
◆摘? 要: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世界的影響極大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武術不僅是我國文化體系,同時還可以強身健骨,加強人們的身體素質。新課改的逐漸實施之后,對中學體院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將中華武術融入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保障。本文主要對中華武術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武術教學;意義
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生活與爭斗逐漸形成了寶貴文化遺產中華武術。武術的表現形式多樣,設計內容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通過武術學習可以鍛煉身體,同時還會加強人們意志的形成,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武術作為傳統(tǒng)體育項目,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武術教學的意義分析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項目,將踢、打、摔等系列動作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形成各種對抗形式與套路等。武術分為徒手與器械兩種形式,具有極低的基礎性,因此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與喜愛,是中華民族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武術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體魄,還會影響學生的精神。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武術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心理素質與愛國情操,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學體育教學中要提倡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體育教學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推廣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武術教學。中學生處于生理與心理的成熟時期,教育方式的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同,武術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項目,同時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武術中包含的優(yōu)良效果可以體現出素質教育的作用,成為中學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開展的要求,成為傳統(tǒng)中華民族文化的需求。
二、武術的教學優(yōu)勢分析
武術是一門技術運動,蘊含著科學的奧秘,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形式千變萬化,種類繁多,不同年齡性別的學生都可以選擇學習,學生學習武術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學習內容,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具備這個功能,武術動作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簡單易學,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進而激發(fā)出人們的審美情操。初中生學習比較緊張,通過武術學習可以放松心情,減輕學習壓力,除此之外,武術教學不需要獨特的器材與設備,只需要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校園內就可以學習,學生會感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分層次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學習到喜歡的運動項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校體育教學通過武術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中學體育的教學目標就是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通過體育運動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的提升,爭取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的綜合型人才。武術是一門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運動形式具有一定的特色,表現形式以及內容都十分的豐富多樣。然而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進行武術教學活動,具有內外合一的作用,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適應性體現出來。武術教學要科學合理,這樣才會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人的速度、思維以及耐力等方面內容,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的身體會更加的協調,通過相關調查顯示,武術可以調節(jié)氣血,有效改善人體各項機能。
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武術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會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尊敬師長、誠信守時、互相幫助等德育內容,其中將人性情感與武術完美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武術最佳的表現形式。
武術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在武術初期學習階段,需要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只有學生長時間堅持鍛煉才會得到想要的效果,在武術學習過程中,會提高學生吃苦耐勞的能力。
四、武術教學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中學體育武術教學過程中,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審美能力所有提升。然而通過武術教學可以推進德育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下,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武術之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學校內舉辦不同的武術比賽,培養(yǎng)學生相互競爭養(yǎng)成團隊協作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可以豐富學生的經驗,通過這些經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目前,中學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素質教育,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以及思想健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積極面對學習與生活。通過武術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樹立優(yōu)秀運動員形象,讓學生不斷學習,為今后的發(fā)展帶來有利條件。另外,需要加強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所以,在武術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知識內容,設計情感教學情境,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地教育活動。
武術有助于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fā)展,通過實踐證明,通過運動可以實現強身健體的作用,武術學習可以讓學生的速度以及耐力都明顯提升,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與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不斷的運動鍛煉之后,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以及運動系統(tǒng)都會有所改善,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改善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反應能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武術在我國代代相傳,是一種悠久歷史文化,在不間斷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因此,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武術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武術學習,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弘揚武術運動,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韓全民.中學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8(41):130.
[2]黃霞.武術運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發(fā)展的基本途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6):55-56.
[3]何剛.淺談武術套路基本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中學,2018(2):124.
[4]朱奎永.中學體育課堂武術教學實踐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6(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