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芳
◆摘? 要:本文對幼兒管理的收、放策略進行了探討,說明了教師在幼兒飲食、睡眠、盥洗以及特殊行為等不同情況下的收放策略,幫助教師科學地對幼兒進行管理,讓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充分培養其自理能力,使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管理;收與放策略;生活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幼兒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幼兒的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之后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管理時,要注意適當地對其進行“收”與“放”。
1幼兒飲食中的收與放
幼兒的年齡尚小,在家中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王子”,突然來到一個全新的、需要獨立的環境中,會有很多習慣需要改正。剛剛進園的幼兒在家通常都是父母喂飯的,有些溺愛幼兒的家長甚至會縱容其挑食,并且幼兒在家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因此,進入幼兒園后,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是挑食和吃飯時愛說話、肢體活動頻繁。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向幼兒滲透文明進餐的理念,并向其說明挑食的壞處。
例如:小凡只吃肉,不喜歡吃菜,導致其體重比同齡的孩子要重。教師可以對小凡說:“只吃肉不吃蔬菜是會發胖的,胖胖的小朋友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時候會很容易被‘老鷹’捉到哦。”這就是“收”,即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約束,需要注意的是,約束幼兒的行為并不是指通過大喊大叫來呵斥幼兒。再如:在幼兒進食的過程中,芊芊沒有好好吃飯,反而一直在跟隔壁的小朋友說話,這時教師應該溫和地對芊芊的行為進行規范,無論教師的行為是否起作用,都應該及時停止,一切以不干擾幼兒進食為原則。這就是管理中的“放”,要分清事情的重要性。在對幼兒的管理時需要學會適當地“收”與“放”,但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忽視幼兒在吃飯時的不當行為。教師應該在進食結束回到班級后,通過講故事等較為溫和的方式,使幼兒明白自己進食時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并幫助其進行改正。
2幼兒睡眠中的收與放
幼兒園對于幼兒睡眠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相關專家對幼兒的睡眠進行了研究,發現幼兒一天中需要的睡眠時間高達十二個小時,只有保證了足夠的睡眠,才能夠使幼兒的大腦獲得充足的休息。但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在家的睡眠時間是無法達到十二個小時的,因此需要在幼兒園通過午覺來補足睡眠時間。但是幼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家中的睡眠質量有好有壞,這就導致幼兒對午睡的時間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幼兒午睡的過程中要對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關注,了解他們在睡眠上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時,由于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幼兒難免會出現興奮、恐懼以及不適應等現象,通常是很難進入睡眠的。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輕柔和緩的音樂或為幼兒講故事,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感,使其能夠進入睡眠。因為孩子對于睡眠的需求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午睡時不應該設置硬性規定,只要他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可以了。讓幼兒躺在床上,隨著舒緩的音樂緩緩進入睡眠,這就是幼兒管理中的“放”,即不對幼兒作出硬性要求。而在幼兒習慣了這種睡眠節奏后,應該對管理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培養幼兒主動進行睡眠,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管理中的“收”。
3幼兒盥洗中的收與放
培養幼兒自己進行盥洗,可以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兒能夠獨立自主。獨自進行盥洗是幼兒必須具備的一種生活能力,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重點培養。教師應該給幼兒做出正確示范,詳細地講解如何用水沖手、使用香皂、沖洗手上的泡沫,并將手擦干凈。幼兒的年齡尚小,在學習盥洗時可能會不慎弄濕身上的衣物,教師應該對此表示理解,不要因此而責怪幼兒,從而打消幼兒學習盥洗的積極性。對于不會洗手的幼兒,教師要對其進行手把手教學,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學會自己洗手,這就是“收”的過程。當幼兒能夠熟練的掌握這項技能后,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其去進行練習,同時可以在班級中組織盥洗比賽,讓學生比賽誰能夠快速的完成洗手、洗臉、洗腳等任務,這就是管理中的“放”。
4幼兒特殊行為的收與放
幼兒的年齡較小,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難以有效的判斷是非對錯,一切都是以自己“舒服”為基準,小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矛盾。當幼兒放生矛盾時,教師要注意矛盾的嚴重程度,如果發生了肢體沖突,要立即將幼兒分開,避免出現受傷的現象。確保幼兒之間沒有肢體沖突后,教師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詢問幼兒發生沖突的原因,并聽取幼兒的解釋。在對事情的經過進行仔細地了解前,教師不能因為自己對孩子的不同印象而妄下判斷。教師應該讓幼兒自己去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并給他們申辯的機會,讓幼兒分析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使其展現出自己的個性,是管理中的“放”。當教師完全了解幼兒發生爭執的原因后,應該對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斷,同時向幼兒說明自己這樣判斷的理由,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并引導其以正確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系,為他們之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是管理中的“收”。
5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管理時不應該是一味的“收”或“放”,需要適當地調整收放策略,讓幼兒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的能力,但也要適當地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約束,讓其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保護,給予幼兒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榮.如何實現幼兒管理中的“收”與“放”[J].華夏教師,2016(07):14.
[2]柴春玲.幼兒管理的收、放藝術經驗淺析[J].時代教育,2014(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