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國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標準也越來越高,只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多種途徑:首先要鉆研教材,利用教材的優勢設計出優質的方案,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科學理論上對他們進行武裝,讓他們擁有淵博的知識;其次要在實踐活動中對他們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有一套激勵性的評價標準,對他們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他們做出的成績給予高度的評價,這樣就能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能力;綜合素質
一、深入鉆研教材,設計優質方案
語文教學有自己的主體性原則,教師要根據主體性原則,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引導職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來,變被動求知為主動求知,主動探求知識世界。例如,閱讀教學,就是要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大膽地去探索,在知識的海洋里努力拼搏,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沒有教師輔導的情況下,首先,需要養成自覺的閱讀習慣,每月甚至每天都能夠自覺地去閱讀,養成一種自覺探求知識的習慣。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覺地探究知識,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查閱工具書,了解它的讀音、掌握字詞的含義、理解其在文中的具體意義,這樣就能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一些精辟的句子,可以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遇到好的文章,就需要多多閱讀、反復揣摩,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一直到文章的結構寫作技巧、語言風格都能夠爛熟于心,這樣就把一篇文章吃透了,在以后的寫作過程當中,就能夠嫻熟地運用范文的寫作技巧,組織語言、謀篇布局,寫出自己獨具個性的文章來。
語文課文當中,閱讀性的文章特別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需要設置一個優質的方案,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完成閱讀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提出問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語文教學當中規劃好實踐活動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是真理,這是一條顛簸不破的馬克思主義原理,運用這一原理,當學生在理論上掌握了豐富的語文知識以后,就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把知識和理論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了解知識的真諦。如果想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對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利害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找到它的利害點所在。傳統的語文教育教學當中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這就是它的利害所在,找到這一個癥結點之后,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科學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便他們在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奉獻更多的智慧。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上調查、研究各種用錯字、用錯詞的現象。走在大街上,舉目四望,都是廣告,那么這些廣告有沒有用錯字、用錯詞、用錯語句子的地方?然后我們把它們收集起來,進行歸類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錯誤?研究通了也就掌握了字詞句的正確使用方法。如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圖書館去進行閱讀活動,在圖書館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閱讀,以此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他們的語文知識儲備量,同時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語文實踐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在實踐活動中加以彌補;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么,在實踐活動中發揚光大。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為將來更進一步的學習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
三、合理運用激勵性評價
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價他們的知識能力,是促進學生進步的最好辦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科學地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鼓勵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他們的興趣愛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創新活動,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如有的學生特別喜歡閱讀,喜歡閱讀的學生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那么對他們的這種積極表現,教師就需要運用激勵性的評價,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同學面前要大力表揚,這樣就能夠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更好地去創新學習。
四、教師要注重專業素養的提高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一桶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需要有創新精神,才能帶領學生去進行積極的創造活動。其次教師必須要有專業素養,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教師的專業知識不強,就不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教師必須加緊學習,以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感染學生,讓學生內心充滿動力,心中產生求知的欲望;最后以豐富的知識號召學生,讓他們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由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的教育理念必須與時俱進、知識結構必須與時代同步,這樣才能聯系實際,對學生才有號召力,才能說服學生參與到更廣闊的知識創新活動中來。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兩者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進步。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將來走向社會時適應能力就強,為社會做的貢獻就大。
(責編唐琳娜)
參考文獻:
[1]朱茵.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小學教育,2015(10).
[2]徐福成.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6(2).
[3]李祥龍.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