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國
【摘 ?要】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使很多小學生在接觸數學知識之初,就已經對數學產生了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這將不利于后期的數學思維以及數學習慣的培養。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現階段小學教育體制也需要進行相應改革。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來說,需要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輔助者、學生們的引導者,需要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全新學習方式。通過科學的手段和專業的知識,不斷豐富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對數學充滿興趣、充滿信心,培養他們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情感態度,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知識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培養;素養
一、不斷找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突破口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我們需要通過掌握合理的教學節奏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靈活性、敏感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與此同時,如何讓學生在淺顯的數學表象中挖掘更加深層次的數學本質,也是數學教師應當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只有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背后的內涵本質,才能在未來的數學學習當中實現舉一反三。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數學學習展開聯想,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舉例來說,當教師在課堂上講道一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進行自我思考,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使他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批判思想和思辨性思維。在數學課堂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才能真正獲得提升。
二、豐富教學方法與手段
現階段小學階段更強調素質教育,通過利用兒童熱愛玩、喜歡游戲的性格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和游戲。舉例來說,當教師進行體積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這一規則的長方體進行教學,讓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把教室的窗戶和門全部都封閉起來,往里注水,那么要注多少水才能把整個教室淹滿呢?當然,這道題也可以做出簡單的變化,對數學知識做出進一步延伸——比如說在一些高年級數學奧數題中常見的“追擊問題”,教師同樣可以利用教室這一同學們非常熟悉的環境進行體驗式教學。教師可以告訴同學們,如果現在我們的教室門窗全都是關閉的,但是角落里有一個小小的狗洞,這個時候我們從教室的頂部開始往里注水,而狗洞一直往外漏水。已知條件為漏水的速度是多少,注水的速度是多少。讓同學們思考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多長時間能夠將整個教室的水注滿呢?同樣,在進行表面積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教室這一規則的長方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去思考,如果我們今天要粉刷教室,那么需要粉刷多少面積呢?通過真實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意識到,原來數學并不是課本上的枯燥知識,而是實際存在我們身邊的有趣的內容。與此同時,通過這種體驗式教學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更好地吸收理解,保證數學知識記憶的長期性。最后,體驗式教學還需要強調學生的動手性,教師需要意識到,數學絕對不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是需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促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
三、打造開放型課堂,鼓勵學生提問
從傳統的數學課堂結構來說,大部分還是遵從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是割裂的,甚至是僵硬死板的。如此一來,學生只能夠一味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缺乏自己對于數學知識的辯證性思考,因此也無法充分做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舉一反三能力的獲取。長此以往,還會使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流程產生過多的依賴性,從而更難以發揮自身的能力,難以形成數學方面的素質和素養。
因此,現階段數學教師必須積極地營造開放性的課堂環境,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在這個環境當中勇于提問。要告訴學生——無論在學校也好、在課堂也好、教師也好、同學也好,都是一種亦師亦友的平等關系,在這個關系當中大家是教學相長的,而非教師絕對權威的教授。需要創造更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之內開展學習,在心靈上得到安慰,能夠得到滿足感和安全感,只有真正地放松下來,學生們的思維才能開闊起來、敏捷起來,才能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之中。在鼓勵學生提問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樹立模范典型的方式,首先確定一個課代表,每堂課上都先鼓勵科代表積極回答問題,然后將科代表樹立成模范典型,發揮科代表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積極地發揮精神獎勵的作用。如每次回答問題就獎勵多小紅花,累計小紅花可以在期末的時候換取一定獎品。通過這種方式,使班級內部能夠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良性競爭的環境當中學會提問、勇于提問,從而不斷鍛煉自身對于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真正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素養。
四、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理念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意識到的是,想要真正地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全面理解以及數學核心思想的提升,那么就不能僅僅將45分鐘的課堂變成知識的灌輸,而是需要著重強調學生解題思維的培養,在解題思維培養方面,要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隨著小學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現階段,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應當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也不再是課堂的權威者,更多需要退居幕后退居二線,成為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當中的引路人和引導者,積極地發揮輔助作用,而不是一味地逼迫學生學習,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與此同時,數學教師也應當意識到,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意識還不夠完善,也沒有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想要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解題思維,就要積極地鼓勵學生自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講題的過程當中不能夠事無巨細地全部進行講解,而是需要讓學生在例題中進行自我感知,慢慢學會解題的套路和解題的流程,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增添更多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性格特點和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喜歡操作,喜歡動手,喜歡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教師也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并利用這一點增添更多的操作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舉例來說,當我們進行到分數講解的時候,就可以采取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什么是分數以及分數的具體內涵。首先,從內涵上來看,分數是等分的、是均等的,所以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用自己手上的紙片進行折疊。比如說將圓形折成十個扇形,那么他們要怎么折,折出來的面積是不是均等的;又比如將一張白紙對折成兩半,那么這兩半的大小是否一樣,是不是每一半就占二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要充分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性格特點,教師除了必要的演示和指導,不應再提供過多的幫助,也不應盲目干涉學生的動手實驗,而是需要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原來數學知識就蘊藏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最終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無限興趣,也使他們練就一雙“能夠發現問題的眼睛”以及“能夠解決問題的小手”,真正實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素質的目標。
六、結語
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當他們第一次踏入小學的校門以后,就意味著他們已經需要面對正規化、系統化的教學課堂。在這個課堂之上,教師不能夠僅僅強調知識的取得和成績的提升,更需要重點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然而,這一點也是現階段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容易忽視的。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進入了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時期,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這就對于小學數學教師和課堂教學這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祖國花朵。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