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靖 姜羨翔 陳瀚宇
【摘 要】隨著政府的職能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一部分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和社會福利的職能逐步剝離并轉交給社區,我國的社區建設和社區工作在社會發展和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漸突出。作為社會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區工作,面對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面對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社區服務需求,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調研發現,北京市的社區工作者隊伍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社區工作者專業化程度低,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差,活動設計缺乏針對性、創新性和實際意義等問題,使得現階段社區工作不能完全的發揮其作用,無法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社區服務需求,這就要求社會各方齊發力,建立培訓平臺、規范錄用機制、提高薪酬待遇、完善領導體系,助力專業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社會工作;社區工作者;專業化
引言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如火如荼。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確定職業規范和從業標準,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
1專業社區工作者的界定
筆者在與社區工作者的交談中發現,大部分的社區工作者并不能夠很清晰界定“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與志愿者界定模糊,不能體現出自身作為社區工作者的特殊價值作用。
1.1社區工作者是專業的
社區工作者是受雇于政府機構或者非盈利的社會機構,是在社區中運用社區工作方法,組織居民,調動和鏈接資源,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發展的專業社會工作者。在2018年北京市印發實施的《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當中,規定了社區專職工作者需要具有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資格,雖然與國際社會工作界普遍認可的專業社會工作者應符合的五點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北京市正加快提升對社會工作的準入門檻以及專業和職業地位。
1.2社區工作者是職業的
在我國,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機構主要有兩種:一是街道辦事處;二是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工作者的職業生涯是將社區工作作為事業目標,盡可能發揮技能和潛力,獲得理想的事業前程,從而達到“自我實現”。并且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需要國家出臺政策和立法來實現對社區工作者的職業保護和監督。
2社區工作者專業性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6份,有效問卷114份。其中男性30份,占比26.3%;女性84份,占比73.7%,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2人,高中4人,大專或本科102人,研究生6人。學歷整體集中在大專或本科,占比89.5%。其中,42人曾接受過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占比36.8%;54人考取了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占比47.4%。
2.1社區工作者專業性不強
目前大多社區工作者都并非社會工作專業出身,其在社區內開展活動時可能以主觀判斷為準,而不會以社會工作視角從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社區內出現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完成任務,而是應該將社會工作的理念融入到服務項目中,從各個層面上幫助到真正有需求的人。現在越來越多的社區開始將社區志愿隊伍經過培訓開展專業化的社工服務,而在社區管理者專業化的同時如何能夠將所學的理念運用到實際的服務項目策劃才是問題的關鍵。社區工作者作為一個職業,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應該追求其在處理某些事務方面的專業性、特殊性和權威性。
2.2社區活動開展不符合居民需求
社區組織在社區內開展活動的大部分原因是政府層面下達的任務或者是社區比較常規化的每一年必備的活動。社區組織很少通過調研的方式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來策劃活動,造成了社區組織開展的活動形式大于內容,居民不能從活動中滿足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時每一個活動項目背后的策劃都需要結合相應的理論,社會工作者在社區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傳遞的價值觀、遵循的基本原則,都是要圍繞項目活動本身的。但是大多活動是為了體現活動策劃的合理性而強加理論,并未發掘活動背后意義的本質是什么。
3建議與對策
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是社區工作發展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社會工作者的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文化素養和實務水平。同時政府和社區也應該對社區工作者進行專業的培訓和考核等管理社會工作者隊伍,建立社區工作者的專業職稱體系,激勵其在崗位上積極工作長久奉獻。
立足社區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化要規范社區工作者的選拔錄用機制,從源頭上控制社區工作者的質量和數量,根據社區自身的特點,按需招募。創新社區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機制,健全社區教育培訓平臺,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同高校之間加強合作制定社區工作相關專業的定向培養計劃或開展高校學生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活動,開展學習講座及技能培訓課程,豐富社區工作區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
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運用福利基金和社會資金對其投入,健全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健全社區工作人員的考核機制,制定績效考核評議制度,完善社區社會工作人才薪酬和獎勵機制,吸引專業社會工作者扎根基層社區,增強社區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
加大組織力度,建立完善的領導體系,加強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通過民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文教衛生部門的合作制定相關的政策,多方結合、加大社區工作者在社區實踐中的開發力度,加強公共服務意識,主動與社區開展結對幫扶、共建共享活動。深化全社會對社區工作者職業的認知程度,樹立職業形象。
4結束語
當前北京市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程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通過較為年輕的具備社會工作系統性理論知識的專職社會工作者與具備豐富社區實務經驗的社區工作者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通過在對社區內日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加強兩者之間的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的交流鍛煉,提升社區工作隊伍整體的綜合素質,拓寬社區工作者的發展空間。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專業社區工作需要與實際社會工作相契合。社區工作的專業教育并非如一些人所臆想的那樣缺乏提升專業性的效果,有無職業資格證是一個評判專業性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全部。需要怎樣建立績效考核,怎樣完善監督體系,特別是社區工作者如何樹立社區工作的價值觀等問題,都需要長時間探索。
參考文獻
[1]周蘭蘭.城市社區工作者勝任力模型的構建研究[J].河北企業,2018,(8):129-131.
[2]左建.城市社區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研究[J].商情,2018,(17):280.
[3]王燕.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貿業,2017(14):66-67.
[4]王勇,王淑卿.論社區工作職業化與專業化[J].唐山學院學報,2011,24(04):27-29.
[5]戴文梁.社區工作者職業化路徑與探討[J].新商務周刊,2018,(18):169.
[6]楊麗佳.社區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思路探討[J].山西青年,2017,(1):146.
[7]金碧華.職業化導向下社區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社區工作》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社會工作,2015,(4):122.
[8]王智華.中國本土社區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路徑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3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