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摘 要】漢學研究迄今已久,漢學的發展不平衡性似乎越來越凸顯。本文旨在通過運用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進行可行性的分析,為漢學的學科化、體系化發展提供一種思路,為各國搭建漢學的橋梁,深化國家間漢學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一個契機。
【關鍵詞】漢學;大數據;國別樹;體系化
引言
當今世界漢學在不斷的發展進步當中,各國的漢學發展狀況也存在著不平衡性,同時各國漢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也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目前學界對于漢學的總體規劃和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諸多方面缺乏鮮明的認識。漢學涵蓋面比較廣,一般包含兩層含義,狹義上講是“清代以訓詁、考據為其學術追求的乾嘉學派”,在廣義上指的是整個中國的學術。漢學的研究將海外漢學和中國的本土學術進行對比,可以更好的洞悉中華文化的深層奧秘,中國學者通過和世界對話,可以更好的進一步激活古老的傳統和思想的底蘊。
大數據技術無疑給漢學研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辦法。大數據為漢學的體系化發展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潛力。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將中西方漢學(以下簡稱漢學)研究概況、漢學家以及漢學家們研究的成果、漢學資料以及相關的學術會議,相關的學術刊物、出版社等聯系起來,對于漢學的研究發展和普及,還有在宣傳和推廣等方面,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漢學目前存在的幾點問題和狀況
1.1漢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狀況
(1)漢學的學科建設和機構設置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體現在漢學的研究規模和機構設置上,還體現在缺乏相應的培養體制和發展規劃等問題上,同時對于各國目前的漢學發展狀況也缺乏鮮明的認知,或者僅對部分國家有一定了解,諸多問題的存在,使漢學發展變得艱難。例如德國波鴻大學,學術機構的組成機制不完善,以及在高等院校的教學研究方面,職責和權限不明確,導致漢學工作進展緩慢。
(2)資料比較零散。由于歷史等的原因,漢學資料的分布狀況難以確定實際位置,甚至一些資料已經失傳,由于一些材料的珍貴性,基本沒有手抄本,被收藏在各個博物館中,這使得漢學家對一些漢學資料無法做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漢學的發展,影響著漢學的發展進程和研究。漢學涉及眾多學科,同時漢學缺乏相應系統性的資料,只有相關的漢學家研究者通過自己研究得出一定的相關的結論,經過整合之后,才有一個系統性的表達。
(3)漢學研究者們對漢學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目的的認識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根據最新的調查,西方漢學家提出的所進行的研究多是從自己國家的出發點而言的,而目前中國學者對西方漢學研究的模式、研究對象還不明確,特別是國內的漢學家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興起了“漢學的轉向”這種說法,對國內漢學研究是一個大的創新。位于探索和形成階段的漢學模式,缺乏新思想的注入,必將會影響到漢學的進一步發展。
正是由于這樣的問題存在,才提出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這樣的觀點,通過大數據解決漢學的相關問題是時代發展的新思路。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推進。
1.2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的重要性
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是為了適應國家政策的發展,當前我國正在進行著一帶一路政策,推進構建漢學資料庫和漢學國別樹的建設,符合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同時根據最新相關權威人士的消息,“新漢學計劃”已經開始論證,不久將會實施,構擬漢學國別樹,將會對計劃的實施,做好理論的基礎。
漢學在漢語國際推廣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國際而言,漢學的推廣不僅可以加深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聯系,也為經貿合作等奠定好良好的基礎,讓世界了解中國形象,解決跨文化交際中的一些矛盾和沖突,為更好的促進交流與合作解除屏障。
2.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的基本概況
2.1漢學國別樹的基本概念
漢學“國別樹”是從中國傳統文學體裁的“國別體”中所提煉出來的,主要指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漢學的內容以及其發展狀況。而“樹”的概念,是利用統計學中二叉樹的原理,由于漢學包含的內容眾多,相互都有交叉和不同,通過“樹”的形式,將漢學內容的整體框架進行建構,為漢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好理論支持和分類依據。
2.2大數據和漢學國別樹的基本關系
大數據和漢學的國別樹建設,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推進。大數據是構成漢學國別樹的基礎,漢學是我們所需要大數據進行分析的內容,通過數據資料的積累,為漢學的內容建設提供了數據支持,通過大數據搜集有關漢學的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匯總,我們可以運用大數據有目的地進行設計、獲取、管理、分析,揭示隱藏在其中的有價值的模式和知識,使漢學的發展狀況更加清晰。掌握數據的技術,將為漢學學科化、體系化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3大數據構擬漢學國別樹的可行性分析
(1)對于大型資料庫的建設是基于大數據基礎上的,我們知道現在的各種資料層出不窮,但是沒有好的規劃和分類,我們在查找相關的資料或者研究的資料的時候,有些資料因為珍貴無法接觸到,還有大部分的資料存在著相互交叉和聯系,因為各國所掌握的資料有重疊也有不同,所以就通過資源共享來獲得最優化的正確的資源。
(2)通過資料庫的建設,增加了搭建國別樹的可行性,必將為推動漢學的學科建設有更好的理論基礎。在完備的資料下,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當前的各國的漢學發展狀況,推動漢學成體系化發展將成為可能,他們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促進的。
(3)我們從當前的科學技術進程來看,大數據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通過漢學和大數據兩個學科的深入合作,將漢學的基礎平臺搭建到最好,同時通過大數據為漢學的發展以及發展趨勢做好預測,含有大數據專業的大學在全國有200多所,所以說對漢學所做數據分析和整理有技術支持。目前大數據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特別是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等基于大數據的技術已經成熟,以及世界上比較大的SPSS、BMMSOFT、HP等大型數據庫的強大的內存儲備,大數據也必將給漢學研究帶來深層次的革命。
3 結束語
綜上而言,構擬漢學國別樹,雖然面臨著困難和挑戰,但是應該抓住機遇為漢學開辟新的研究和發展角度。利用21世紀的大數據技術,豐富漢學的研究,提高漢學的討論熱度,推動漢學的體系化發展。在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當中,在當前世界的發展進程中,漢學是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國家間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漢學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通過大數據,將漢學不斷推進和發展,世界各國都會深受其益,通過大數據構建漢學國別樹,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國家間漢學研究和發展的需要,對于漢學的學科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必將會帶來一次漢學發展的大變革。
參考文獻
[1]漢茂,漢雅娜,張西平,李雪濤主編,《德國的漢學研究:歷史、問題與展望》,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2]鐘鳴旦,《基督教在華傳播史研究的新趨勢》,載《國際漢學》第四輯,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指導老師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