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明
摘 要: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表明,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他們一切有效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緒和愉快的心情之上。教育是啟迪生心扉的“鑰匙”,它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形成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培育都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師的工作實際上就轉化和引導工作,使受教育者從“無知”到“有知”,從“困惑”到“覺悟”,從“幼稚”到“成熟”。而一切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都要創設良好的情景,調動學生心靈深處內在的積極因素,把真誠的關心和尊重傳遞給每個學生,用愛心、誠心、知心、耐心架起師生間信任和理解的橋梁。
關鍵詞:孩子 培育 目標 成長
愛心—引導學生上進的動力
有教育家曾經說過“熱愛孩子是教育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品質,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愛護學生”。從心理學角度看,愛心屬于情感范疇的核心因素,它是一種積極高尚的情感。真誠的愛心是引導和激發學生上進的原動力,能在學生心靈深處撞擊出理想的火花和學習熱情。首先教師的愛心應建立在熱愛教育事業,樂于奉獻,愛崗敬業,事業心和責任感上。用愛心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善于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贊許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學生要去發現他們的長處,為發揮他們的才能和特長創造條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特別是不歧視差生。其次,教師的愛心能為學生創造一種愉快的學習心情,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現代社會由于生活的快節奏,競爭加劇,加之各種社會因素的不同影響,使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生存環境差異越來越大。這樣,更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特別是那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子弟,單親家庭的孩子,教師更應該用愛心去關懷他們,親近他們,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肢體語言。使他們感受到學校,班集體的溫暖,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以平和舒暢的心情不斷努力上進。
誠心—幫助學生克服缺點的良藥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幫助學生克服缺點, 改正錯誤,教師要有誠心,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種因素不同造成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每個班級中總存在一些心里浮躁,不認真學習,上課坐不住,聽不進,下課不安分,常犯錯的后進生,這些學生通常是缺乏理想,認識不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對前途迷茫。對這部分學生更要以誠相待讓他的切身感受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是在為他的今后發展著想,在此基礎上進行前途理想教育,幫助他們堅定克服缺點靜心學習的決心。同時,使他們懂得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同情心,榮辱感對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必要的,近而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養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個性品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懂得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是靠自已把握的,主動權在自己手里,個人成長的歷史,發展的軌跡是由自己來決定的。當今社會充滿競爭也充滿機遇和挑戰,而機會的把握要靠自已的真才實學,要靠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機遇也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通過誠心的教育開導,讓每個學生都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珍惜每分鐘的學習時間, 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為將來立足于社會不懈努力。
知心—實現教育目標的保證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育正逐漸與國際接軌,加之各種信息傳媒的影響, 現代中學生已令非昔比,不在滿足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生只讀圣賢書了。他們更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知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緊跟時代步伐,也更渴望老師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給他們以平等討論問題,民主商榷看法的機會。在此新形勢下要實現教育目標,首先就要爭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摒棄過去傳統教育中那種教師居高臨下,別人當洗耳恭聽的教育觀念,建立起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知心要求工作細致,對每個學生作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生活環境,學習習慣,生活態度,對周圍人和事的看法,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溫、飽、冷、暖,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所想所求,從而也使教育引導工作有的放矢,加強針對性。其次,通過交心、談心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愿意給老師說真話,吐實情。教師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儀表風度,學識才能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接受老師,拉近師生距離。知心,還要對學生寬容大肚,不計前嫌,求同存異。中學生思想活躍,凡是都有新鮮感, 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時,思想觀念不完全成熟,自我意識強。 所以,有點不一致的認識看法,甚至有點不和諧音也不足為奇,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和積極的心理準備,既要原諒他們,又要正確地開導他們,使其明事理,辨是非。
耐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
教育引導學生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欲速則不達,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對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有預見性和思想準備,不急躁,不放棄,更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給學生潑冷水,錯誤地下結論。而應該從多角度,多側面,認真分析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尋求教育引導的最佳方案,循循善引,不斷分析和觀察學生心理的動態變化。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負責精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做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切忌簡單粗暴,時熱時冷。以自己的知識去構建學生的知識,以自己的才能去形成學生的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如:有的學生學習上怕吃苦,只是抱著僥幸心理,缺乏鉆勁。對這部分學生要進行科學態度,鉆研精神的教育引導,讓他們真正理解到學知識,做學問,必須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給他們介紹一些科學家成長的事跡,使其明白,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是改變現狀,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又如:有的學生自卑感強,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波動大,不僅對別人甚至對自已持懷疑態度,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沖勁。對這些學生要耐心地啟發他們認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點挫折是難免的,甚至是有好處的,困難是暫時的且可以戰勝的,不回避,不氣餒,以一種平常的心態,正確的人生態度重新找回自信,促進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揚起理想的風帆。
參考文獻:
[1]王艷.深化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成長[J].教書育人,2019(14):39.
[2]文星. 農村初中班主任專業發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