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西方哲學方面的書籍,讀起來時甚是仔細。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的形式完整地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柏拉圖在書中把國家分為三種體系:一是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二是保衛國家的戰士階層,三是平民階層,最高統治者是富有智慧的哲學王。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矩、禮儀、道德,但沒有提及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可見,《理想國》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如其書名的政治著作,更是一部教育著作。
在《理想國》構建的城邦里,作為守護這座城邦的人——護衛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培養這樣一個重要的群體需要更多的時間,書中以“最多的知識和訓練”來培養他們。
首先,要選擇有天性基礎的人,天性即天賦,要有護衛者的質地,要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之后,才進行對后天的培養。從教育的內容上看:第一,有選擇性,要選擇善的、真的、積極的故事,排除惡的、假的內容;第二,有序性,先進行教音樂后教體操,教音樂以使其心靈達到對美的愛,教體操已達到身體健康、鍛煉心靈的激情部分。從教育方法上看,運用講故事的方法,鼓勵孩子們要模仿就模仿與他們專業有關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節制、虔誠、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壞人和鄙夫。當然,前提是故事的內容需要經過精心選擇的。此外,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監督,進行考察。
教育過程中,書中尤其強調早期教育,在此期間要重視教育內容的選擇。“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鑄造他們的心靈,要排除丑惡的假的故事,因為它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有些好的故事從小就應該講給他們聽。柏拉圖提出“兒童階段,文藝教育最關緊要,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然而,通過仔細閱讀,我發現我并不贊同書中的不少觀點。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會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地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也不可能在高度統一下獲得進步。
雖然我不贊成柏拉圖書中早期教育的決定論(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我信奉環境決定論,受教育者先天條件差別不是很大,而且比較容易達到正常指標。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后天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早期的教育是后天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養。反觀當今,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年輕父母會用優美的音樂或動聽的自然之聲進行胎教和早期教育。然而一部分父母太過著急,從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誰早會認字、數數,比誰背的詩詞多,誰說的英語好……于是,各種各樣的重點班、輔導班泛濫成災,孩子弱小的心靈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了童真與應有的童年,與孩子的稱呼不相稱了。還有一些父母,不注重早期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不清楚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里給孩子留下一些不好的教育,比如情緒失控、對孩子惡言相加,給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陰影。而在技能方面,我認為一些技能的培養可以放在孩子稍大一些的年齡再進行也不遲。我們的孩子們,早期接受的不應該是一串串的數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澀難懂的詩詞,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然的洗禮,善良的浸潤,藝術的熏陶,這樣才能與后天的培養相得益彰,讓他們自然、健康地成長、成才。
與早期教育的理念相比,我更對書中提到人要終身接受教育的思想表示認同。在柏拉圖看來在人的不同階段應該接受不同的教育,接受教育不僅局限于人一生的某一段時期,而是應該要貫穿于人整的一生。當接受教育的人到了三十五歲時,這些人就要到城邦中去擔任相應的職務,看他們是否能夠抵擋住各種誘惑,或者是否會畏縮,害怕。這一個階段大概要持續十五年。當他們年滿五十歲,對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的人提出了更高一個層次的要求:即要用至善的理念來武裝自己,改造自己的靈魂。同時他還要求他們在剩余的人生時光里,要依然堅持不懈地學習,研究哲學。但是當輪到他們中的每個人要去值班時,他們每個人都要去處理繁雜的政務,要為了城邦的利益而擔任統治者。由于目的原因,這種終身學習的模式存在狹隘性,但其思想值得后世人學習。
對于柏拉圖,對于他的理想國,對于他的教育論,有其閃光點也有陰暗面。我們無法給予過多的評價和批判,不可否認的是,其思想能時時刻刻在我們面對我們現實的時候有一個參照。
作者簡介
陳瑾瑜(1998.07—),女,廣東揭陽人,廣州市番禺區華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本科生。C12D5D22-BD0B-42D9-AD30-960E6DFE61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