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訂購的一批預計要到2030年才能到貨的F-35戰機,被美國媒體看出了所謂“傳遞給中國的強烈信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文章稱,新加坡希望成為將F-35戰機納入南海及其周邊地區的第四個美國盟友——“這一舉動可能會令北京感到惶恐不安”。文章還引用分析人士的話稱,新加坡采購F-35表明“亞洲國家對中國地區雄心的擔憂日益增加,此舉無疑是沖著中國而來”,加上已有F-35服役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對中國的包圍網逐漸成形”。事實真的如此嗎?
向中國發“威懾信號”?
據CNN報道,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3月1日在國會講話時宣布,新加坡將向美國采購多達12架F-35戰機。如果交易成功,新加坡將成為南海及其周邊地區第四個擁有F-35戰機的美國盟國。據報道,目前這筆交易正在等待美國國會批準,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五角大樓都希望交易能夠順利完成。黃永宏稱,他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會見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時,沙納漢稱美國非常感謝新加坡的決定。
美國蘭德公司高級防務分析師希思表示:“北京方面應該從這些發展跡象中看到,亞太地區對‘美國存在’的需求依然強勁。”“使用F-35的空軍網絡擴大了這些軍隊在必要時聯合作戰的可能性。這可以對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行為發出強有力的威懾信號。”不僅如此,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運營主管舒斯特還對CNN說,新加坡此次采購表明,“新加坡可能不相信中國對南海的聲索是良性的,不相信中國沒有軍事意圖”。
CNN在文中稱呼新加坡為“低調的球員”,希思稱“盡管新加坡與美國關系良好,但由于其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新加坡一般不愿意在挑戰中國方面發揮領導作用”。舒斯特則表示:“新加坡不想激怒中國……新加坡傾向于從細微處悄悄采取行動。”
為什么四國都買F-35?
實際上,黃永宏在宣布這批軍購計劃時并沒有提及中國,只表示這些戰機“將極大提高(空軍)維護新加坡主權和安全的能力”。而在韓、日、澳、新四國中,也只有日本官方在宣布采購F-35時明確表示有針對中國的意圖,其他國家都只是模糊提到“應對周邊空軍現代化的趨勢”。
一位匿名中國軍事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單從韓、日、澳、新四國都采購美制F-35戰機就得出結論“這是向北京發出信號”,實在荒唐——作為美國在亞太的核心盟友,這四國原本裝備的就是清一色的美式戰機。黃永宏去年在談及接替F-16的候選型號時,除了F-35之外,還列舉了歐洲的“臺風”戰機、俄羅斯的蘇-57和中國的殲-20。如果新加坡更換戰機有針對中國的意圖,怎么會把中國的殲-20也列入候選名單呢?
目前,日、韓、澳都已經接收首批F-35戰機。日本訂購的F-35分為兩批次共147架,分別替換1970-1980年代生產的F-4J和F-15J。韓國首批采購的F-35為40架,并可能根據國防形勢的變化另購20架,它們將更換1980年代裝備的F-4和F-5。澳大利亞將裝備至少72架F-35,以接替1980年代服役的F/A-18A/B“大黃蜂”。冷戰結束后,各國紛紛縮減軍費,上述戰機更新幾乎都是拖到“不換不行”,甚至鬧出人命時才實行的。與這三國急于換裝不同,新加坡采購F-35準備接替的F-16戰機要“年輕得多”。黃永宏2018年也曾明確表示,新加坡的F-16預計要到2030年左右才開始退役。CNN也承認,新加坡訂購的F -35預計最早要等到2030年才能到貨。無論從哪個角度說,新加坡空軍此舉都屬于正常的裝備更替。
專家對記者說,新加坡雖然是小國,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重視發展國防力量。由于國土面積狹小,缺乏戰略縱深,因此其武裝力量向來奉行“毒蝦”戰略,即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附近幾個國家和其他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為此,新加坡軍隊在裝備建設上始終堅持“精兵”政策。但近年隨著馬來西亞、印尼等鄰國引進俄制蘇-30系列戰機,新加坡空軍中最先進的F-15SG戰機已無法保證其性能上的絕對優勢,因此考慮裝備更先進的型號并不奇怪。
不過專家也提醒說,客觀上看,美國在亞太的盟國統一換裝F-35之后,對于美國在亞太地區展開軍事行動大有裨益。澳大利亞防長佩恩在接收F-35的儀式上曾表示澳的“緊密盟友”日本和韓國也在采購F-35戰斗機,“他們將和澳大利亞緊密合作,共同分享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
專家介紹說,F-35最大的特色并不是媒體關注的隱形能力,而是強大的信息網絡戰能力。F-35始終處于美軍信息化作戰網絡體系中,未來美軍在亞太地區作戰時,即便盟國并未參戰,但只要他們的F-35戰機升空,就可以利用強大的機載傳感器將探測到的各種信息分享給美軍,相當于在整個亞太地區構建起了一張完整的情報偵察網絡。專家總結說,作為專門為美軍未來戰爭體系打造的主力戰機,F-35只有加入到美軍/本系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這也是美國強行“綁架”盟友上自己戰車的隱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