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獻蓮
摘 要:在教育體系的不斷革新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教育方式被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被廣泛提倡的教育方式,將它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不僅有助于文化的發展,也對提升小學生的成績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都知道,只有將語文這門基礎的文化學科鞏固扎實,其它學科的學習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因而語文教學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本文通過對合作學習的深入研究,將合作學習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分析了合作學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闡述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幫助教育者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合作學習;語文教學
一、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存在的問題
1.1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過于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都對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缺乏透徹理解,他們憑借著自己片面主觀的想法對合作學習進行課堂設定,其結果往往導致教學模式趨于形式化。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通過合作學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活躍性,但是由于教師形式化的教學方式,常常使課堂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況。成績優異的學生本就有較為突出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然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功底薄弱,理解能力跟不上成績優的學生,因而兩者對學習任務的完成程度存在顯著差異,造成優者更優,差者更差的情況,導致了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不符合教學工作的本質和初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當中,自己本身一定要對合作學習做好充分的了解和透徹的感悟,在此基礎上將合作融入課堂教學中,避免造成過于形式化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無法達到最初的教學目的,還有可能適得其反,給語文教學的方向造成偏差和誤區。
1.2合作學習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合作學習就是要求通過教師積極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發現,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識體系。目前,合作學習雖然已經大范圍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但是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漏洞,影響了教學的最終成果,其中較為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教學評價方式太過單一。因為學生在知識基礎、生活背景、個性方面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必然要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靈活變通,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給予每個學生同樣的關注和耐心。而單一的評價方式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做到對每個學生之間差異性的尊重,這就致使了教學難以達成學有所得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將合作學習滲入到語文課堂的同時,還要注重對教學評價方式的不斷探究創新,從多種評價角度切入,重視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和創造性,以此盡可能地適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需求,這不僅是對老師教學工作的一個考驗,也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推力。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適當轉變教學模式
近些年來,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大形勢下,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探索也成為各個中小學首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改革精神的新型教育者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合作學習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育者必然要面對教學模式的轉變問題,在舊的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合作學習的特色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實踐水平,促進學生全方位的能力養成。首先,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但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閱讀、討論、提出問題等方法,自己總結歸納出學習的要點,然后由老師幫助啟發,解決學生無法解決的部分,清除難點。另外,要養成學生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懶于動腦、依靠他人的情況,努力探索和實踐,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2.2注重改進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學生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很多學生自以為掌握漢語就能學好語文,因此而忽視了語文學科更為深層次和內容和內涵,這樣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基礎的穩固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老師們必須要積極引導,不斷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科的意義和重要性所在,尤其是在合作學習進入語文課堂之后,對教學方法的改良和完善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對課本知識和語文學科體系有著充分了理解力,更要以此為基礎、為中心不斷延伸創造,提出更為適合學生吸收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首先,無論教學方法如何改進,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的熱衷的教學方法和合作方式都有哪些,再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不能是簡單地講述,而是以此為基點進行挖掘延伸,激勵學生合作討論,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豐富學生的知識構架。只有經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改革,才能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熱情,在合作中取得進步。
2.3注重分組的科學性
要想使得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順利成功地展開,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必要前提。一個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相當于我們常說的團隊作戰,每一個人在小組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此才能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升,若是小組的劃分不合理,就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不足。教師是學生形成科學分組的關鍵,在分組之前,必須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明確每個人在個性、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差異,然后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劃分,切不可任由學生自己的意愿來進行分組。教師最好能依據“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劃分準則,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進步,而成績差的學生最好在其他方面有所長處,這樣就能相互學習,二者共同前進。另外,每個小組的人數也要進行合理規劃,具體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配,不可過多或過少。分組完成后,就要為小組布置各自的學習任務,通過任務的設定來激起他們自主探索知識的熱情,開展激烈的小組討論,增加彼此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根據上文的表述,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科學合理的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進行團隊合作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這就要求教育者能夠更加積極深入的研究探索,合理設置合作學習的新模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
參考文獻:
[1].趙玉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張元琴.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