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愛軍
摘要:目的:研究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康復鍛煉處方的價值及對其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納入本院(2017年02月-2018年06月)接收的顱腦損傷患者(n=72)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為基準,分為實驗組(n=36,康復鍛煉處方)、對照組(n=36,常規健康指導),對72例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質量評估。結果:肢體功能:實驗組肢體功能高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康復鍛煉處方的價值顯著,既可改善肢體功能,又可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康復鍛煉處方;顱腦損傷;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顱腦損傷是機體與直接或間接外力接觸后引起的器質性損傷,該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且病情進展較快,腦組織結構較為復雜,一旦腦部功能區受到損傷,便會出現神經缺損情況,誘發失語、偏癱、精神障礙等并發癥,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還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故在臨床治療同時需配合進行康復訓練,以提高其肢體功能恢復效果[1]。選擇72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康復鍛煉處方,評價其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現匯總課題研究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17年02月-2018年06月)接收的顱腦損傷患者(n=72)進行研究,分為2組(隨機數字表),即每組36例樣本。
實驗組:男(n=20)、女:(n=16);年齡:25-64(平均:44.3±8.0)歲;腦干損傷患者19例,腦挫裂傷患者17例;交通事故損傷患者21例,高處墜落損傷患者15例;
對照組:男(n=19)、女:(n=17);年齡:28-66(平均:46.5±7.5)歲;腦干損傷患者18例,腦挫裂傷患者18例;交通事故損傷患者22例,高處墜落損傷患者14例。對比2組(n=72)基礎資料,P>0.05,可比。
1.2方法
實驗組:康復鍛煉處方,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損傷情況、機體情況制定合理鍛煉處方(目的、內容、強度、頻率、時間等),并根據處方內容進行臨床工作。(1)急性期:①目的:預防并發癥,維持關節功能;②內容:協助患者取正確臥位,確保其肢體、關節均處于功能體位,對肢體皮膚、肌肉組織進行按摩,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待按摩完畢協助患者均進行關節屈伸(大關節-小關節)訓練,強度由小到大。③頻率、時間:2-3次/天,30min/次[2]。(2)過渡期:①目的: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生活能力恢復;②內容:增加被動訓練強度、頻率,待其適應大強度訓練后便可展開大范圍關節鍛煉,引導患者依靠自身能力進行體位變化,待肌力恢復后進行進行上下肢協調訓練。③頻率、時間:3次/天,30min/次。(3)康復期:①最大限度提高肢體功能及康復效果。②內容:督促患者進行平衡、阻力抗衡、負重、上下樓梯、日常生活等訓練。③頻率、時間:3-5次/天,30-60min/次[3]。
對照組:常規康復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視覺掃描、感覺、肢體及日常生活訓練。
1.3分析指標
1.3.1肢體功能評估:參考Fugl-Meyer量表評估,對患者上肢、下肢能力評估,分值:100分,得分、肢體功能成正比[4]。
1.3.2生活質量評估:參考SF-36量表評價,分值:100分,得分、生活質量成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SPSS22.0,計量資料(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用t進行檢驗、平方差[()]進行表示,2組數據資料,以P值區間(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肢體功能
實驗組:上肢功能:90.06±1.35分;下肢功能:91.34±1.64分;對照組:上肢功能:81.13±3.02分;下肢功能:82.04±2.21分,兩組對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t1=16.1971,P=0.0000;t2=20.2759,P=0.0000。
2.2生活質量
實驗組:生活質量93.05±2.16分;對照組:81.32±2.16分,兩組對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t=23.0399,P=0.0000。
3.討論
顱腦損傷為臨床常見創傷類型,該疾病具有傷情復雜、死亡率、致殘率高的特點,若及時入院進行治療,80%-90%左右患者可幸存,但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運動、感覺、認知等功能障礙,不僅會降低其生活質量,還會增加家庭、社會負擔,故需與術后及早實施康復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康復鍛煉處方從急性期、過渡期、康復期等3個階段進行,根據不同階段康復需求進行訓練,在提高其康復訓練效果同時,改善其肢體功能。康復鍛煉處方結合患者損傷情況、機體功能制定科學、合理訓練方案,在不同康復階段采取不同訓練方法、手段,使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可得到優質護理服務,確保其肢體功能恢復效率。但在其實施中需配合進行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以便還可保持良好的依從性,積極配合進行臨床訓練工作,促進損傷組織側支循環建立,確保其神經元支配肢體功能恢復,改善其日常生活、工作質量[5]。研究結果:實驗組上肢功能90.06±1.35分,下肢功能91.34±1.64分高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93.05±2.16分高于對照組,故康復鍛煉處方在顱腦損傷患者中價值得以證實。
綜合上述,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康復鍛煉處方的價值顯著,對改善上下肢肢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朱艷偉.康復鍛煉處方對改善顱腦損傷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17):2076-2078.
[2]吳寧寧,沈曉靜,方小玲.康復鍛煉處方對顱腦損傷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04):43-45.
[3]劉紋麗,張海濤,張娜.早期康復護理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及肢體運動、生活質量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6):236+239.
[4]楊啟勝.早期康復鍛煉對額顳部位顱腦損傷患者執行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04):75-78.
[5]全英.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偏癱肢體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