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要: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對傳統的商業銀行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商業銀行要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新要求,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本文對于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進行分析,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具體的創新措施,促進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財務管理:創新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傳統的金融機構從手工記賬,到電算化,再到后來的數據后臺集中化,網絡化,都是傳統的銀行不斷革新與自我升級的體現。互聯網的出現現,給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了更好地自我優化和升級的武器與工具,也大幅度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效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全方位的實現改革創新,既能優化傳統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又能方便廣大消費者。
(二)消極影響
從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比如余額寶、微信錢包等理財產品吸引了許多客戶:各種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等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結算轉賬業務產生了較大影響等,使得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變高,削弱了商業銀行的資本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功能,給傳統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二、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理念不到位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國部分商業銀行財務管理觀念更新不及時、認識不到位。部分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人員對許多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模糊不清,在預算管理、杠桿效應、風險調控等方面缺乏互聯網思維的認識,存在重指標、輕實際效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銀行預算管理常與實際不符。
(二)制度體系及應用方法不完善
我國目前的財務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不利于銀行系統之間的橫向比較和行業之間的監管。財務管理活動要不斷收集和分析信息,而互聯網金融時代呈現信息爆炸的狀態,如何在繁冗的信息中發現并控制不利信息,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關報告顯示,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特別注重核算指標的合規性,而忽略管理的重要性,這就造成了財務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并不規范,因此還有待完善。
(三)風險管控預警預報系統不高效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的預警預報系統顯得并不高效。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將業務擴張到銀行的傳統強勢的借貸業務,銀行流失了許多客戶。相對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商業銀行的征信系統建設尚不完善,加之客戶與銀行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更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四)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相較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的商業銀行財管人員在一些新興業務的專業能力并不占優勢,缺少互聯網經營的思維,觀念較為傳統而且缺乏學習的動力,所以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背景下,必須要盡快提高傳統的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三、創新措施
(一)樹立新理念
面對快速迭代,復雜多變的社會金融服務需求,傳統商業銀行的財管理念已經落后,銀行業要以開放、合作、共享的互聯網思維理念,在參照國內外同業機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廣泛合作,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上到下樹立新的理念,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打破各種同有的內部壁壘,促進銀行內部的協作與創新發展,實現互利多贏。
(二)完善運行體制
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為核心,通過互聯網的各種手段優化業務環節。對商業銀行來說,需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重塑業務流程,依靠科技手段來降低經營成本,提升服務效率,讓業務流程更加智能化,促進商業銀行的精細化運營管理。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金融科技和數字化正在對商業銀行進行重塑。未來已來,銀行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應積極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和財務管理網絡,全面有效地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加強財務信息化管理,有效利用各種相關信息技術,為增強財務管理的科技水平提供有效支撐。同時要加強對大數據的運用,在大數據組合方面進行創新。商業銀行需要不斷研究管理系統的具體應用模式,提高大數據分析能力,有效利用各種大數據,促進銀行的轉型升級。筆者所在單位已計劃每年拿出營業收入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領域,推動軟件研發模式全面轉型,從傳統的瀑布式開發,向業務驅動的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轉型,并進一步加強大數據應用,深化數據驅動的客戶畫像、精準營銷、大數據風控和決策分析。
(四)革新成本管理
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商業銀行需要改變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充分運用管理會計理論,加強成本效益分析的質效。此外,中國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對各種目標成本進行動機分析來提高服務管理質量,使得銀行的價值鏈繼續得到擴展。
(五)強化風險管控
安全永遠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基石,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與內部控制的核心部分,需要不斷強化風險管控力度。財務管理要審慎選擇相對成熟可靠的信息技術,避免選型錯位帶來的業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吳玉琴.探究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17)。
[2]王倩.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相關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