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端
摘 要:目前,在四川地區使用較為廣泛的是外研版和人教版教材。本文選取了九年級外研版與人教版英語教材作為分析對象,主要采用對比法對其進行比較和評價,并對這兩版教材的客觀評價以及未來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外研版與人教版教材對比分析 微觀和宏觀比較 問題分析與建議
一.引入
1.1研究背景
課程是教育和改革的核心,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目前中國是學習英語最大的國家,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人只能將英語當作應試的一門課程而不能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即啞巴英語。
1.2 研究意義
新教材觀的理念實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足以體現選好教材用好教材的意義,尤其是在我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的大背景下,各種教材與參考書涌入市場,給學生和老師造成了一定困惑。那么對教材質量的評估就顯得格外重要。
1.3研究目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以后繼續學習打下基礎,使他們能在未來繼續學習英語的道路上保持信心。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老師要認識到選擇一本適合學生的教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認識評價、靈活開發、用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的能力。
二.從微觀和宏觀角度比較外研版和人教版教材
2.1從微觀角度比較外研版和人教版教材
2.1.1內容選擇
教材編寫都會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來編排內容,九年級的學生已基本具備日常生活常識,所以外研版在內容選擇上大體從日常生活類話題向人文知識、體育、科技環境保護類話題轉移。課文中的閱讀也傾向于自然生活和放眼世界。增強學生對于自己本國以外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人教版教材在話題上仍有部分日常生活,例如問路、社交禮儀、愛好、學校生活等,同時也包括學習技能、節日習俗和環境類話題。總體來說話題難度中等,容易理解。課文當中的閱讀選材也比較傾向于通俗易懂類。
2.1.2知識點
知識點的呈現在兩版教材中都集中在語法點處。對于初三的學生他們即將面臨中考,考試的題型以選擇、完型、按詞語正確形式填空、改錯以及寫作來體現知識點的重要性。外研版教材沒有專門的模塊來講解語法,知識點主要集中在單元1和單元2的文章中,通過分析文章和完成閱讀之后的習題來加深理解。并且第三單元會對整個單元的詞匯、語法進行練習。而人教版部分知識點集中在將要學習的兩篇文章當中,另一部分則呈現在獨立的語法模塊當中,足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對學生掌握語法點的意識很強烈,練習題多以填空的方式,形式比較單一。
2.1.3課程容量
適度的課程容量,于師則教得從容,于生則學得輕松。對于有升學壓力的初三學子,教材難度和容量都要比低年級教材要大。外研版教材一個模塊有三個單元,由閱讀串聯起整個單元的練習。1單元的詞匯和語音,為2單元的寫作練習打基礎。老師安排得當一周一個單元應該能完成。人教版教材容量上稍比外研版較多,主要是其聽力練習較多,又有獨立的語法講解,比較耗時。文章較長,圍繞文章內容的問題也多,教師需要給足學生反應時間。
2.2從宏觀角度比較外研版和人教版教材
2.2.1情感態度
英語學習不再僅限于分數的提高,而更加關注于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保持學習興趣、廣闊的視野。外研版教材在改版后依舊保留了熟悉的人物名字,減少學生陌生感。從有趣的對話、故事和活動中學習英語,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和相互幫助的品德。人教版教材內容有話題專門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做出自己的選擇、人生哲理類的話題,幫助學生從英語學習上就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
2.2.2文化意識
英語的學習必定是語言和文化的融合,單純地學習語言而忽視背后的文化是學不好一門語言的。外研版教材有講到外國節日、偉大的世界發明、國家、名人,擴大學生眼界,對世界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激發他們想要探索更多外國文化的好奇心。人教版教材介紹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英語國家和非英語國家的文化,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交流更得體順暢,把英語看作是一門放眼看世界的一門學問,而不僅是一門學科。
2.2.3語言能力
新時代下語言能力主要體現在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上,“啞巴”英語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對學生的要求。外研版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語音和交際訓練體現對說的重視,既要有話可說,還要發音準確。文章閱讀之后便是寫作練習,運用所學寫作,銜接自然。人教版設計了許多具有交際意義的活動和任務,聽力練習較多,與同學角色扮演,閱讀文章并回答問題,寫作部分給足提示,按所給句型和要求來寫作。
三.教材問題分析
3.1 教材問題分析
3.1.1外研版教材問題分析
任何一版教材都不是完美的,總會存在一些瑕疵。首先作為初三年級即將迎來中考,外研版教材分為上下兩冊,無疑會加重老師和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學生升學心理負擔。其次,教材內容設計顏色比較單調、深沉,給學生視覺上對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版面設計頁面內容太擠,我國的學生習慣在課本上做老師課堂講解內容的筆記,所以應留有一定的空白。最后,教材不應該將每個單元的地名、人名和其他專有名詞分開,學生往往會忽略沒有列在單詞表里的那些單詞表達。
3.1.2人教版教材問題分析
人教版教材是我國使用時間最長的教材,但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最權威的。根據教材可以發現以下缺點: 1.對語音的重視不夠。單元設計里沒有專門的版塊來教授單詞發音,學生只是跟讀教師單詞發音,卻沒有真正掌握發音規則。2.交際活動內容圖片應盡量使用真實圖片,對于初三的學生他們的認知已不局限于動畫,而是渴求對外在世界真實發生在他們身邊事情的認知。3.單元內容還需增加小組和同伴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乏味,還減少了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達不到培養學生樂于分享、團結協作精神的目標。
四.評價與建議
外研版和人教版教材都有其相同和不同之處。相同在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編訂具有共同的目標。這兩版教材問世以來都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基本達到了素質教育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但仍然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外研版每單元的世界文化專欄,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包容多國文化。人教版每單元都會指出語言目標,是老師備課的風向標,也是學生檢驗自己學好與否的標準。另外現在的教材還應該加大學生對未來核心詞匯的掌握,例如科技、經濟、環保類話題,讓初三學子能提前適應未來高中英語的深度與難度。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對這兩版教材的評價可能過于主觀,不夠全面。希望各位學者能對本文不好的地方提出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陳琳,格林諾爾,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上冊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2]劉道義,鄭旺全.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九年級全一冊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陳旭遠,課程與教學論 [M]. 吉林: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薔,程曉棠,孫曉慧.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教育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陳玉清,《基于普通高中人教版和外研社版英語教材的比較研究》Overseas English, 2015年,第3期,第10-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