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
摘要:金融保險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形勢。本文首先對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深刻內涵進行了分析,然后重點對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完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問題;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發程度的不斷增加以及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更加明朗,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外,還要受到來自國際市場的沖擊,因此金融保險混業經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混業經營的發展態勢一直是國際金融界研究的熱點。部分學者認為行業與機構的劃分是相對的,金融保險行業的分工處于變動狀態;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金融保險行業結構和機構是相對穩定的。混業經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多種資源,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1]。此外,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可以實現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交融,能夠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特色服務。金融保險混業經營能夠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促使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但是,由于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健全,導致混合經營的經濟風險較大,因此開展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問題的思考研究,對于我國金融保險行業以及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內涵分析
基于金融保險業中功能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其分為金融保險分業經營和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其中前者指的是能夠發揮部分或單一的金融保險功能,后者指的是可以完成多元化的金融保險功能,即其功能與機構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金融保險混業經營指的是證券業務與銀行業務;廣義上的金融保險行業經營則涵蓋證券、保險、信托、銀行等全部金融保險領域。目前業內研究的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多指的是廣義上的范疇。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保險機構來說,單一性業務往往就能夠達到運營目標,因此在較長時間里對于混業經營的需求不大。但是隨著部分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一些金融機構開始向多元經營轉變。從金融機構經營層面上來看,混業經營是經保險機構發展策略突破性選擇的結果[2]。這種混業經營模式打破了傳統金融行業單一的分工模式,有利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金融保險服務質量的提升,可以說金融保險混業經營是金融機構科學化、合理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模式在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不能否認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具體包括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內控機制落后、現行金融保險法律制度不健全、混業經營收購兼并手段落后等。
(一)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內控機制建設滯后
對于實行混業經營的金融企業來說,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交易是不可避免的。混業經營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子公司與母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是需要清醒的認識到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容易給金融機構帶來內部風險。比如經營能力具有差異的母子公司之間其負債與資產會相互影響,母子公司之間相互擔保,容易出現審查不嚴謹的現象[3]。企業各部門之間容易出現轉移利潤等違規行為,容易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此外,如果某個子公司因經營不善出現資金鏈斷裂時,很容易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給其他子公司和母公司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嚴重者會造成整個行業的動蕩。總體來說,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保險企業內控機制尚不健全,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容易給企業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二)金融保險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眾所周知,健全完善的法律規章體系有助于企業之間建立平等互利的促進關系,是金融保險混業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實行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企業越來越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平安集團、太平洋保險集團等知名公司。與混業經營蓬勃的發展態勢相比,我國現階段缺乏針對混業經營的法律法規。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2016年出臺的《金融業改革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引導金融保險機構積極開展綜合經營新試點,提高我國金融保險業務綜合服務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不健全金融保險法律制度,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子公司或母公司出現問題。
(三)金融保險混業經營收購兼并手段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動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尋求金融與保險業務的雙發展,其中收購和兼并是金融機構的常用手段。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平安集團為實現金融保險混合經營,成功收購深發展集團。當前我國在收購和兼并實踐中存在著形式單一、效率低下等問題。縱觀現階段我國金融保險企業收購和兼并實踐可以看出,大多是在政府的干預下采用強弱并購的方式進行的,兼并收購方多為資本雄厚、經營能力較強的大企業,被兼并方多為瀕臨破產、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的企業。這種硬性并購方式容易給雙方資源整合配置以及后續的經營管理帶來一系列的負面作用。再者,當前我國現行法律中針對金融保險企業兼并或收購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兼并或收購實際操作中出現問題時,會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此外,兼并或收購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重組,而是企業資產文化的重新整合,尤其是當收購或并購的雙方經營領域存在較大差異時,很容易為金融保險企業的發展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三、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發展完善策略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我國金融保險混合經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下文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幾點金融保險行業經營問題的完善策略,如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豐富兼并或收購手段等,更好促進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FCDDB20B-DCF4-496D-866B-6FDCC2BAC486
(一) 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完善金融保險結構內部控制體系,一方面要注重控制金融機構風險,另一方面還要重視企業交易所產生的風險傳遞現象。金融保險混業經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內部交易風險,因此在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企業不同部門之間的監督協調作用,進而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企業加強對經營活動風險的控制和管理,確保企業運營的規范化,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內部風險。在保證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提升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并積極構建企業防火墻監管機制,明確經營責任人,確保負責人在其責任范圍內承受風險。在混合經營模式下,子公司相互之間獨立經營,各負盈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風險傳播。此外還需要嚴格把控不同子公司之間的資金狀態,防止關聯交易等違規現象的出現。為確保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不同部門機構的運營狀況和風險情況,可以考慮設立第三方監管部門,通過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標準,對各部門和子公司進行風險評估。
(二)健全金融保險行業相關法律制度
目前我國金融保險在混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不完善,為其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風險。比如美國在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期間,不斷修改相關法律,并對其中的漏洞及時的予以彌補,逐步摸索出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最佳方式。隨著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不斷壯大,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規范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有關部門需要盡快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專項立法工作,針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現狀明確其經營規則和發展方向。近年來結合我國企業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實際發展情況,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相關部門已經對部分法律法規予以修改完善。比如,在充分參考美國《金融控股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的發展狀況,我國也出臺的《金融控股法》,該法規確保了金融控股企業合法經營地位。為了促進我國金融保險經營模式進一步發展,相關法律需要進一步明確規定金融控股企業的進出制度以及經營范圍,通過完善監管制度,降低混業經營帶來的利益沖突和內部風險。此外我國金融法律體系涉及面較廣,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行業內部的相關法規,維護風險管理和消費者保護的利益。
(三)豐富兼并或收購手段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國金融企業大多通過收購或兼并的手段實現混業經營。比如平安集團通過收購合并,大大提升了企業混業經營的速度。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鑒定或收購的方式完成金融保險混業經營。通過該方式,企業可以有效的擴大經營范圍,并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企業之間的兼并或收購可以促使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和分工的合理化,進而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目的。我國金融業應該進一步豐富收購和兼并手段,完善相關制度,通過組建大型金融集團實現保險金融混業經營的高效發展。
四、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金融保險的混業經營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早金融保險混業經營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金融保險行業相關法律制度以及豐富兼并或收購手段來更好促進我國金融保險混業經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金鵬. 淺析混業經營背景下金融保險基金的研究[J]. 納稅, 2017(9):117-117.
[2]黃鑫, 彭雪梅. 混業經營、金融牌照與保險公司經營效率[J]. 保險研究, 2017(7):22-37.
[3]杜明鳴. 混業經營趨勢下我國金融監管模式的選擇與創新[J]. 吉林金融研究, 2017(5):15-20.FCDDB20B-DCF4-496D-866B-6FDCC2BAC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