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梅 李彬





摘? 要:婁東園墅是江南傳統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以婁東園墅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對象,采用聚類分析的數據統計方法,對婁東園墅的相地選址、園林建筑、水池處理、掇山疊石、植物題材等園墅景象特征進行相似性梳理與對比。能夠為江南園墅研究提供一種符合當代科學認知的新思路,為江南園林再認識的準確度與深入度方面提供理論與實踐范式。
關鍵詞:聚類分析;景象特征;婁東園墅
宅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典型類別[1]36,多營建在宅第旁,與郊野的別墅園林統稱為園墅。這些大量存在于江南城鎮與城郊關廂附近的園墅,與蘇、揚等地著名園林存在較大差別,非常值得人們關注與研究。在當代新的學術研究取向下,以往簡單化整體認識中國園林的傾向發生了轉變[2],具有了“從中心移向邊緣,從中觀轉向林木互見,從旁觀走進心態和人”的發展趨向[3]。
對江南古典園林進行時段性、地域性的深入關注,是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明清江南園林研究的內容。本文選擇婁東園墅景象特征:相地選址、園林建筑、水池處理、掇山疊石、植物題材等進行相似性梳理與對比,可以避免以往定性研究可能導致的簡單化、模糊化的概括推測,最終為江南園墅研究提供一種符合當代科學認知的新思路。
一、婁東園墅概況
宋元之際的婁東(太倉)由于海上漕運和海外貿易的興起,富足的官紳豪族爭以園亭相競,名人高士樂以苑圃棲隱。到了明代,婁東富有藝術文化修養的文人,在城市內外大量建造以山水為骨干,饒有山林之趣的宅園,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4]。依據婁東文獻各相關史料的匯總分析,剔除因園林易主而造成數量統計不準確的因素,歷代分布在婁東境內的私家園墅匯總如下。
根據上表,婁東私家園林整體地址標注如圖1。婁東私家園林主要分布在太倉城郊關廂及涂崧、沙溪、雙鳳、茜涇等鄉鎮,并沒有集中某一地區,而是散布在整個婁東地區,其中選址在城郊關廂的私園近三十余座,多是婁東籍退休、辭歸或遭受貶謫的大官僚精心設計營造“以明得志”的園林[5]。
二、婁東園墅景象聚類分析
(一)相似性指標體系
聚類分析是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按照對象間的相似性進行區分和分類的過程,可以避免傳統分類方法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任意性。應用聚類分析首先需要制定相似性指標;其次根據相似性指標進行區分和分類;最終實現對分類結果的解讀與分析。根據楊鴻勛景象結構理論[1]42,園墅景象主要是由地表塑造、植物配置、主體建筑、園內人工構筑等四個景象要素特征因子決定。景象要素作為景象結構的物質基礎,可以分成自然要素與人工要素兩大類。其中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表塑造與植物配置。地表塑造主要指選址位置、筑山疊石、理水、主體景象,而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植物的類型與配置方式。園林建筑主要分為主體建筑與游覽建筑兩類。人工構筑主要起到園墅景色導引的聯系與區分作用,主要有橋、徑、墻、院、籬。
為了便于進行相似性比較,需要進行定量化處理園墅景象特征,意味著要對園墅景象要素特征因子進行統一編碼處理。運用類型學原理,參考中國國家資源環境數據庫的信息分類編碼框架,借鑒N級編碼理論,構建園墅景象特征因子: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小類4個層次。碼位從高位向低位依次組合,碼位設計取決于分類層次包含的類型數量,用一位數字表示,取值從1-9,每個編碼可由3位或3位以上數字碼組成,可根據景象特征因子的豐富度進行調整[6]。
(二)相似性聚類結果的分析
根據《婁東園林志》記載婁東園墅文獻,結合園墅景象要素特征因子相似性指標體系的聚類分析內容,對婁東園墅文獻收錄的的景象特征因子進行識別與分類,詳見下表。
三、婁東園墅景象特征
通過對《婁東園林志》所錄園墅文獻資料的聚類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婁東園墅的相地選址、園林建筑、水池處理、掇山疊石、植物題材等園墅景象特征因子進行相似性梳理與對比,可以初步歸納出婁東園墅的景象特征。
(一)婁東園墅的相地選址主要選擇在城市地(傍宅地)與村莊地(郊野地)建造園墅。原因是園林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園主人的身份地位。婁東園墅營造不僅是隱逸市井的修身,同時也是家族炫耀門庭的象征。
(二)經濟發展促使城鎮化加快,造園首要的土地資本上揚使得選址由城市轉向郊野村莊,營造規模也由大型園林轉向小型園林。明代畫意風格轉變的因素也促成以往大園內土山為主的營造手法轉變成列置峰石或孤峰,最終形成小型園林的疊石意向。
(三)經過理水形態的聚類分析,婁東園林一直延續著幾何形狀的方池,并在池水內或以亭為山,或累石為島,自始保存著“池中仙山”的象征。除此之外,自然曲線型理水方式主要是對婁東自然環境多水流溝汊的“天人合一”理念的順應。
(四)園墅的景象基礎主要是植物,所以婁東園墅的主體景象應該是植物景園。但是分類分區結果顯示山景園、水景園、山水景園為主,這種主體景象的改變一方面是婁東地理位置決定,另外一方面是園墅主人在市井當中的“市隱”需求。
(五)婁東園墅的主人大都是退休、辭歸或遭受貶謫的大官僚,也有隱逸故里的豪門士族,還有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書畫家、文物收藏家或者鑒賞家。這些富有藝術文化修養的文人,主要是通過在園墅內種植花卉苗木象征自己的隱逸修身“以明得志”。
(六)園墅不僅滿足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還需要具備社交和集會的功能,所以園內一般都存在主體堂、館建筑。另外為了滿足游觀的社交活動,在園內修筑類型各異、數量不等的游覽建筑,多以亭、軒、榭、臺、廊等形式存在。
(七)婁東園墅內的人工構筑物作用主要是景象導引。墻、院、籬都是區分景象;橋、徑是聯系景色。
參考文獻:
[1]楊鴻勛.江南園林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顧凱.明代江南園林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
[3]陳薇.天籟疑難辨,歷史誰可分——90年代中國建筑史研究談[J].建筑師,1996(69):79-83.
[4]李彬,高鵬.太倉私家園林造園特色探析[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6-48.
[5]李彬.婁東園林營造量化分析研究[J].南方農業,2018(30):70-73.
[6]楊曉俊,方傳珊,王益益.傳統村落景觀基因信息鏈與自動識別模型構建——以陜西省為例[J].地理研究,2019(6):1378-1388.
作者簡介:金靜梅,碩士,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分析。
李彬,碩士,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