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平


摘要:[目的/意義]為犯罪情報搜集精準快速地提供方向與策略。[方法/過程]在查閱資料和具體案例的基礎上總結了三類主要案件的犯罪情景。[結果/結論]以分析對比犯罪情景為基點,犯罪情報搜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分析案情,發現共同點、關注細節,著眼不同點、把握異常,挖掘突破點。
關鍵詞:犯罪活動;情景分析;犯罪情報搜集;搜集策略
犯罪情報是指為了打擊和預防犯罪活動,情報人員在進行或輔助偵查活動過程中,依法獲取的有助于偵查行動、戰略部署的犯罪信息,以及對此類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的成果。在公安實戰中,犯罪情報的搜集與分析要以犯罪活動的犯罪情景為立足點,根據具體案情制定和選擇準確、高效的犯罪情報搜集策略,從而推動案件的偵破進程。
一、犯罪情報搜集
(一)犯罪情報搜集的定義
犯罪情報搜集,是指公安機關依法運用公開或秘密的方法,通過人工或者技術手段,發現、獲取與犯罪活動有關或者可能有關的線索和信息,從而掌握犯罪證據,以達到預防和打擊犯罪活動的一種情報搜集活動[1]。犯罪活動主要是指一切與犯罪相關的活動,本文特指刑事犯罪活動。
在犯罪情報搜集活動中,搜集主體主要是公安機關中專門的情報人員或部門以及案件偵查人員;搜集的對象是與犯罪活動有密切關聯的人、事、物情況;搜集的范圍是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搜集手段是運用秘密或公開的人工、技術方法。
(二)犯罪情報搜集的內容
犯罪情報搜集的內容是與犯罪案件或犯罪活動戚戚相關的人、事、物等內容,情報或偵查人員通過對所搜集內容的分析,給案件的偵破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犯罪情報搜集的人物內容應該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內容,人物(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中的受害人)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姓名、籍貫、年齡、身份證信息、民族、出生日期、文化水平、政治面貌、工作單位、居住地址、違法犯罪記錄等;體貌特征信息,身高、體重、體型、五官、指紋、掌紋、發型發色、行為特征、穿著特征等;主要家庭及社會關系信息;其它信息,如心理特點、作案習慣、同案犯情況等。
事,一般是指犯罪活動的作案經過。每一類案件的搜集內容側重點應有所區別,如在人室盜竊類案件中,犯罪情報搜集的側重點是:人室的方式、盜竊目標、作案的手段、作案特點、翻動的部位、離開方式、反偵查行為。在暴力傷害事件中,犯罪情報搜集內容的側重點是:侵犯的對象、作案時間、是否團伙作案、案發周圍環境、作案手段、作案工具、傷害程度及部位、作案人行為特征、可能出現的交通工具等。
物,即與案件相關的一切物品的總稱。具體應包括:作案工具,如槍支彈藥、刀具器械、機動車輛、毒品藥品、爆炸品等;損失物品,如手機、車輛、金銀飾品、銀行卡、信用卡[2]。以及在現場留下的各種痕跡等。
二、三類典型犯罪活動的犯罪情景分析
犯罪情景是指犯罪活動的全過程以及犯罪環境的總和。犯罪活動過程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準備過程、犯罪手段、犯罪工具、犯罪特點與習慣、犯罪客體特點等等。犯罪環境是指:犯罪活動的現場、犯罪時間和區域、周邊環境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我國將刑事犯罪分為10大類,具體罪名若干條。每一犯罪活動的主體、實施過程以及刑罰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通過研究分析每一犯罪活動的犯罪情景,歸納總結相似犯罪案件的共同點,可以使犯罪情報搜集人員快速地鎖定情報搜集的方向和范圍,由案及案,將相似案件進行串并,一并偵查,提高破案率。當然,每一犯罪活動又存在諸多的不同點,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通過對案件細節的把控,挖掘案件背后的異常情景和特殊情景,并以此為情報搜集的突破口,助力刑事案件的快速偵破。總而言之,通過對犯罪活動的情景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從共同的犯罪情景出發,實現相似案件的串并偵查,將犯罪情報搜集的作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挖掘每一犯罪活動的特殊犯罪情景,以此為情報搜集突破口,提高犯罪案件偵破的效率。
本文第二部分,將以多發的人室盜竊類、殺人類、網絡詐騙類等三類刑事犯罪活動為例子,對每一類型犯罪活動的可能犯罪情景進行分析,為下一步情報搜集的策略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一)人室盜竊類案件
人室盜竊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手段進入他人住所(或辦公室等房間,以下統稱住所)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是犯罪情報搜集工作的重要環節,掌握其作案手段,可以確定情報搜集的范圍和重點。對于人室盜竊類案件而言,非法進入他人住所的手段和實施盜竊的行為是兩個需重點分析的犯罪情景。
犯罪嫌疑人非法進入他人住所的手段包含從門進入、從窗(陽臺)進入、從墻進入、其它方式進入等四種手段,而每一種手段又表現為不同的具體形式,如下表1所示:
犯罪嫌疑人在進入住所后,下一步就是進行盜竊行為。情報人員緊接著要分析犯罪嫌疑人盜竊過程中的盜取手段、盜取物品兩個方面的犯罪情景。盜取手段上,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表現有翻箱倒柜搜尋財物、用技術開保險柜盜取財物、使用工具等暴力開箱柜鎖盜取財物等。盜取物品上,犯罪嫌疑人一般盜取現金、黃金、首飾、電子產品、家電、機電、衣物鞋帽包、其它物品等。
(二)電信詐騙案件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嫌疑人通過電話、網絡、短信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騙取受騙者的信任后,對受害人采取遠程的或非接觸式的詐騙手段,誘使受騙者給其匯款的犯罪行為。
電信詐騙案件的發案率高,偵查難度大,案件偵破率低。對電信詐騙案件的犯罪情景進行預設與分析,可以更有利于情報搜集主體采取針對性的搜集策略,更有效地主導偵查活動的進行。電信詐騙的手段和形式多種多樣,犯罪情景也不盡相同。目前常見的電信詐騙有假冒身份詐騙、發布虛假消息的詐騙、陌生網友行騙等形式,每一類型的詐騙包含多種具體詐騙情景,主要詐騙情景如下表2所示。
在此類案件中,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不斷升級更新,各種招數和花樣也是日日更新。因此,對此類案件的犯罪情報搜集方法更應與時俱進,從分析犯罪情景出發,快速鎖定偵查方向。
(三)殺人類案件
殺人分為故意殺人和過失殺人。殺人類案件的犯罪情景往往十分復雜,偵查破案難度大。不過,在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后,往往會在現場留下大量的痕跡,這些痕跡蘊含著大量的犯罪信息,深度剖析犯罪現場,能有效快速地鎖定具體的情報搜集方向。
在對殺人案件的犯罪情景分析過程中,首先要確定殺人案件的性質、目的,其次分析遇害者的致死原因(一般而言,遇害者的致死原因即作案者的作案手段)、體貌特征等,接著收集犯罪現場的痕跡、物證,然后對犯罪環境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外圍環境觀察,收集視頻監控、證人信息。
殺人案件的性質首先要確定的是自殺還是他殺,他殺性質的案件是本文的討論范圍。其次,確定殺人出于何種目的,常見的有情殺、謀財殺人、報復殺人、激情殺人等。此外還需考慮是單人作案還是團伙作案。
遇害者致死的原因有如下情況:受害者受銳器所傷,急性失血致死、受害者中毒致死、受害者遭勒脖,窒息致死、受害者遭重擊致死等。
現場痕跡及物證的分析有助于多方位的挖掘犯罪信息,這是案件偵破的關鍵環節。現場勘查要詳細全面,應注重以下痕跡和物證的分析:犯罪嫌疑人的DNA、嫌疑人鞋印、現場遺棄煙蒂、作案工具、血跡等,此外還需考慮現場是否有翻動痕跡、是否遺失財物、受害人衣物是否完整、是否被性侵、現場是否有清理痕跡等犯罪情景。
犯罪環境主要是指發現尸體現場的環境,包括現場環境和外圍環境,要注意以下情景:犯罪時間是白天還是夜晚;犯罪地點是住房、辦公室還是野外、農田、街道;尸體現場是案發第一現場還是移尸現場。
三、犯罪情報搜集的策略
犯罪活動復雜多變,每一起刑事案件的犯罪情景也各有不同。仔細而全面地對犯罪情景進行分析是確定犯罪情報搜集策略的基礎和依據。面對具體案件時,情報搜集人員應該從犯罪情景本身出發,選擇不同的情報搜集策略,才能準確快速地鎖定有效的犯罪信息,正確引導案件的偵破。經過對大量刑事案件的研究顯示,基于犯罪活動的犯罪情景分析,情報搜集人員可以考慮以下犯罪情報搜集策略,確定情報搜集的方向和范圍,從而采取具體可行的情報搜集方法。
(一)分析案情,發現共同點
案情即案件的具體犯罪情景。分析案情是對案件進行偵查的起點,是偵查人員確定案件調查范圍和調查方案的依據,其分析過程要遵循全面、系統、深入、周密和客觀的原則。分析案情的第一立足點是犯罪情景本身所反映的犯罪信息。
情報搜集者要具有分析與綜合的思維。分析思維是指在案件分析時,要把案件中客觀存在的犯罪情景進行分解,可以將情景分為幾個部分或方面,然后對每一個部分進行考究。綜合思維,即將各個部分的犯罪情景經過比對分析后它們連結成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對犯罪情景進行分析與綜合,其目的是發現此類型案件中的共同點.從案到案.將具有高度共性的案件進行串并,從而將情報搜集的方向確定為系列案的犯罪情報搜集。
例如,2011年1月某日,浙江省桐鄉市梧桐街道幸福新村某居民家中遭人室盜竊,被盜現金、金銀首飾等財務總計數十萬元。當地公安機關對案發現場進行勘察后發現,犯罪嫌疑人采取技術開鎖的手段進入室內作案。同日下午,在離此案發地不遠的梧桐街道慶豐小區某居民家中亦遭人室盜竊[3]。偵查人員利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對兩起案件的痕跡和物證進行對比,發現這兩起案件系同一犯罪團伙所為。于是當地公安機關將此案確定為系列高技術開鎖人室盜竊案,并快速鎖定犯罪情報的搜集方向,經過公安機關的努力于同年3月將三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系列入室盜竊案告破。
(二)關注細節,著眼不同點
對案件細節的掌握程度影響著案件偵查活動的成敗。在對案件犯罪信息的搜集過程中,情報員往往會受到固有思維模式的影響,難以擺脫思維定式的困擾和約束,情報搜集與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導致偏差的出現,影響和阻礙偵查活動的進行。要想擺脫這一困境,情報人員必須全面、細致地關注案件的細節,善于發現細微的犯罪情景,著力于發現案件的特殊之處,并由此決定犯罪情報搜集的重點是關注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還是涉案物品的信息。
關注細節,要關注在案發現場出現的各類可疑物證,關注物品的品牌、型號、顏色、新舊程度、重量、構造、生產商、銷售商及其它特殊特征。例如,在殺人案的現場,有用行李箱裝尸體的情景,那么情報搜集要側重關注行李箱的材料、生產商、銷售商、流通渠道、使用范圍、購買者等。例如,在某一案發現場出現可疑煙頭,那么情報搜集者必須關注煙頭的顏色、氣味、牌子、價格、直徑、長短粗細、附著物、產銷地,此外還應關注煙頭出現的位置以及與現場相關物品的位置關系等[4]。而根據煙頭的產銷地、價格等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劃定犯罪嫌疑人的習慣、經濟地位等,為犯罪情報搜集提供方向。
(三)把握異常,挖掘突破點
每一起案件都具有同類案件的共性,亦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案件中往往更多體現出的是特殊性。案情分析中,掌握案件的特殊之處顯得十分重要。而在特殊性中,首要關注的是案情的異常點。一般來說,在殺人類案件中,把握案件中的異常點往往成為案件偵破的關鍵要素。異常點蘊藏的犯罪信息有限,但是其中的信息可以有助于確定情報搜集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異常點.把異常之處看成案件偵破的突破點.可以極大地推動案件的偵破。
例如,2013年6月19日中午,吉林省遼源市福鎮街某小區內的東側楊樹林里發現一具男性尸體。經過當地公安機關的現場勘查后發現,發現尸體現場系殺人現場。被害者系當地勞務市場的勞工,系他殺。偵查人員在對現場分析后,并沒有發現關鍵破案信息。隨后在案發現場的外圍環境調查時發現,當日上午8時許,被害人曾被一男一女以干活為由叫走[5]。偵查人員隨即以此異常之處為案件偵查的突破點,先確定了案件的性質為有預謀的搶劫殺人案,僅接著將犯罪情報搜集的方向轉向這一男一女的信息搜集。此案件中異常點的發現,有力地推進了案件的偵破。
四、總結
刑事案件的犯罪情景復雜,案情分析要求辦案人員要具有全面、嚴密、正確的邏輯思維,還要秉承正確的分析方式,注意犯罪現場的人、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犯罪情景的分析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立足于現場的各種證據,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全面、系統地認識案情。
犯罪情景分析是情報人員進行犯罪情報搜集的前提和基礎,情報搜集策略的選擇要依案情而異。情報搜集人員要善于發現相同類型案件的共同點,將具有高相似性的案件進行串并,兩案或多案合并進行犯罪情報的搜集;要關注細節,挖掘案件的不同點,立足有效的不同點而制定犯罪情報搜集的方向和范圍;要敏銳發現案件的異常點,由異常之處出發,考慮案件偵破的突破點。
當前的刑事犯罪活動作案手段愈加高明、技術手段愈加高級,犯罪情景愈加復雜多變。因此犯罪情報搜集人員必須要與時俱進,善于利用各種對案件偵破有利的情報源,積極與技偵部門、網安部門、交警部門等公安部門交流合作,凝聚力量,全面搜集有利的案件情報.推動案件的偵破
參考文獻:
[1]高慧開.犯罪情報學綱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4.
[2]彭知輝.論公安情報的收集內容與方式[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2,(2):42-45.
[3]倪曉峰.刑事案件偵查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2015:136.
[4]張躍兵.案情分析的思維角度和途徑——以一女子學《本能》殺夫為例[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32-35.
[5]任劍波.大要案件偵破工作得失談[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20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