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白馬篇》看曹植早期寫作風格

2019-09-10 07:22:44王澤宇

王澤宇

摘要:曹植是漢魏時期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是我國詩歌史上為數不多的具有“集大成”之稱的詩人。他以獨占八斗的才情,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被譽為“建安之杰”。文章將以曹植的生平與思想為基礎,結合漢魏“建安風骨”的文學氛圍與《白馬篇》的創作背景,對曹植早期的寫作風格做一個全面的詮釋,以期拓寬對曹植的研究,重新發現曹植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白馬篇;曹植;寫作風格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揉,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

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對漢樂府的繼承學習與超越

漢樂府對中國詩歌創作的影響毋庸置疑,它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以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感反映生活的各個側面,題材之廣闊與思想境界之深遠又遠超《詩經》,而在藝術表現方面,漢樂府對詩歌敘事性的重視,一改中國敘事詩方面的不足,標志著我國敘事詩的日趨成熟,同時,漢樂府詩歌形式的自由靈活,使得我國古典詩歌的體裁與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發展。簡而言之,漢樂府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詩歌史上,其地位是極為崇高的。“曹植認為,作者的藝術修養以及創作的技巧是在學習前人經驗和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形成的。作者要想創作出好的作品,必須通過放開眼界,廣泛的學習”。[2]東漢末年,正是漢樂府影響詩歌的鼎盛期,建安諸子、曹氏父子等,無一不受漢樂府的深刻影響,汲取漢樂府的創作養料,曹植今存詩歌較為完整的有80余首,樂府詩體就占了其中的一半還要多一些,漢樂府對曹植創作的影響可見一斑,而曹植在寫作時對漢樂府的借鑒,我們可透過《白馬篇》窺其一二。

《白馬篇》開篇之始,就在氣勢上給予讀者以不同凡響的震撼,“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雄健的白馬飾以明亮的“金羈”,一白一黃,光彩耀眼,馬上少年,連翩疾馳,英姿颯爽,卻不禁使人疑問,如此神采飛揚的少年是誰家的子弟?何故如此向西北急馳?詩人仿佛知曉讀者的心理,所以在下一句,詩人就代讀者說出了心中的疑問“借問誰家子”,這一句與《七哀詩》中的“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1]一樣,效法的即是漢樂府的問答手法,一問一答,敘事描寫自然貼切,這是曹植學習漢樂府的藝術手法的具體體現。又如《美女篇》對美女的描摹與漢樂府《陌上桑》描寫羅敷的藝術手法不謀而合,《贈白馬王彪》借鑒了漢樂府的連章銜接句式的手法,凡此種種,無不昭示曹植寫作風格中有著漢樂府深深的藝術印痕,也由于對漢樂府的學習繼承,曹植的詩歌具有清和、明朗等藝術韻味。但漢樂府取材多自里巷,質樸之余難免稍顯鄙俚而文采寄托不足,因此,曹植學習漢樂府,卻不因襲漢樂府,不囿限于漢樂府的舊制,如韓愈所言“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者是也,在學習與繼承中謀發展,出新意,在繼承漢樂府精神意蘊的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以文人化的藝術手法對詩歌文辭加以斧鑿,融入自己的特色,使得自己的樂府詩脫胎為文人的詠懷詩,王世貞的“漢樂府之變,自子建始”。胡應麟的“子建《名都》、《白馬》、《美女》諸篇,辭極贍麗然句頗尚工,語多致飾,視東西京樂府天然古質,殊自不同。”[3]等論,確實準確。

而顧名思義,漢樂府其詩都是“主聲”人樂的,這也是漢樂府的重要特色之一。但曹植的樂府詩,對“主聲”人樂與否似乎不以為意,更多的是側重于內容的飽滿充實與辭藻的綺麗,甚至可以自制新聲而棄用樂府古題,如《白馬篇》、《野田黃雀行》、《美女篇》等詩作,都是曹植立足于自身抒情達意的創作目的而獨創的新題,“主聲”人樂的樂府特點已經讓位于曹植抒發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重視抒情性又是曹植詩作的重要特色,漢樂府因多以敘事為主而抒情不足,而曹植則在樂府詩中將敘事與抒情二者有機地結合,在描寫事態發展變化的同時,兼顧曲折的心理感受,《白馬篇》以奔放的筆鋒,描寫了少年的英武矯健,又不忘抒發少年舍身報國的豪情壯志“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抒情與敘事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曹植在學習繼承漢樂府的同時,沒有因循舊制,注重對漢樂府的發展創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豐富和發展了漢樂府尤其是漢樂府五言詩的藝術表現功能,使漢樂府發展為文人抒懷詠事的詠懷詩,實現了對漢樂府的超越,也是對中國詩歌發展的巨大貢獻。

二、工于起調

“起調”,在詩歌中專指開篇之句。沈德潛有云“陳思極工起調,如‘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如‘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如‘高臺多悲風,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曹植善于起調的筆法使其在內容上、形式上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豐富飽滿,涌現一股時而豪邁萬丈、時而感慨憤激、時而婉約隱虛的氣韻。曹植使用這種涌動的氣勢來創作自己獨特的詩歌韻味,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日嚕,植作詩極重開篇,詩歌篇首便以警句置之,以奠定全詩的基調。“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馬篇》開篇之處就出手不凡,“白”和“金”兩個色彩鮮明突出,為全詩點染了奪目的光澤,奠定了全詩宏壯雄奇的藝術氣勢,詩人更以特寫的鏡頭,將幽并健兒縱馬馳騁的少年英姿鋪展在讀者的眼前,邊睡烽火滾滾,沙場血流漂櫓,而少年游俠無所畏懼,躍馬連翩西北馳。詩人以虛帶實,托云烘月,以戰馬華美之裝飾與馳騁之雄姿襯托少年的英勇善騎,一個英俊勇武的藝術形象在開篇就得到了確立。“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聲色形態四者的有機結合,將讀者引入廣闊瑰麗的藝術世界,沈德潛所說的“五色相宣,八音郎暢”者大概即此。又如《贈徐干》“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1],首句的“驚”字、“飄”字,氣勢與境界就非同凡響,風以“驚”字飾之,其勢凌厲迅疾,讀之使人心生緊張,再以“飄”字,更添風勢之疾而使人倍增緊迫感,李善嘗言:“夫日麗于天,風生乎地,而言飄者,夫浮景駿奔,倏忽西邁,余光杳杳,似若飄然”,風驚日飄,倏忽晝晦,光景之西馳,全因心中之思念至深而致神情恍惚不覺,時光之飄忽于此愈加顯明。“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其勢若高山墜石,橫空而來,以飛動之警句,振起全篇,雖為景語卻融情其中,感慨蒼涼,激動人心。

再如《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1],首句獨創了中國閨怨詩反復運用的明月、高樓、思婦這一組意象。明月在中國詩歌傳統中,代表著思念之意,例如耳熟能詳的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即是被異鄉的明亮月光勾起了滿腔的思鄉之情,而曹植在《七哀詩》中所表達的也是這樣一種感情,只不過不是思鄉,而是思夫,即借思夫表達對君主的一腔真意,明月當空高照,思婦高樓憑欄,月光徘徊似水,對影自憐,情思悠悠亦然,曹植以“興”的手法簡要勾勒了一個哀怨的背景——心懷無限哀愁的思婦在明亮的月光下滿面愁容,獨自憑欄徘徊——奠定了全詩仿徨惆悵的憂郁氛圍,而這樣凄涼的氣氛更使讀者浮想聯翩,突顯了詩歌的哀婉動人之處,全詩也圍繞著思婦的哀怨落筆,緊密結合詩人自身的境遇,流露出詩人自身真實的凄惶之感。“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徘徊的何止流光和思婦的心,詩人的心不也正徘徊不休嗎?起句雖是寫景,卻是詩情與寓意渾然天成,有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意旨含蓄,筆致深婉。

曹植的工于起調,賦予其詩歌內容與形式上強大飽滿的藝術表現力,顯現出一股或豪邁高古、或慷慨激昂、或婉約隱虛的精神意蘊,中國詩歌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在曹植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工于起調,成就了曹植詩歌的意境美。

三、詞采華茂與文質兼重

“詞彩華茂是詩歌形式上的表現。作為‘建安之杰’的偉岸才子,曹植詩既不同于其父親曹操的古直悲涼,也不同于其哥哥曹丕的婉約雅倩,他以自己的方式兼其父兄之長,達到了‘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完美結合。”[3]對于文章的藻飾與風骨,劉勰在《文心雕龍?風骨》中有明確而精彩的論述,他認為“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5],劉勰主張文學作品(尤指詩歌)風骨與文采應該是結合無間的,有風骨無文采則有如縱能翱翔九霄而外形令人厭怖的鷹鷙,徒有藻飾缺乏風骨則有如羽色艷麗卻不能振翅的雉雞,只有風骨與文采結合的作品,才是文中鳳凰,既美艷動人又高翔萬里。建安時期文人的詩歌創作沿承了《詩經》、漢樂府以質樸古實取勝的傳統,而不事雕琢,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提出建安詩歌“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4],然而“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過分地追求質樸古實風格,造成了建安詩歌對文質彬彬與情采壯美兩種藝術風格的偏頗,而未能兼收。只有曹植真正做到了文采與風骨的有機兼合,在追求辭章華茂之時,不忘明朗質樸的《詩經》、漢樂府本色,詞采華茂而能文質兼重。

語言對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品中思想感情的抒發離不開語言。詩歌是高度濃縮的語言藝術,高度的濃縮性一方面局限了詩歌語言篇幅的擴展,另一方面也給予詩歌語言以更強的無時間性與廣垠性的境界。因此,我們先從語言運用方面來談談曹植的寫作風格。

曹植的詩歌創作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形式美,其刻畫之工致、辭藻之華麗超絕前人而啟發后者。針對詩歌語言高度濃縮的藝術特性,曹植以最華麗精準的語言為其詩歌的內涵張本,用綺麗的辭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得豐富,曹植“詩賦欲麗”的創作趨勢,也是文學審美發展之必然,這一點,首先體現在遣詞造句上。曹植極為講究煉字與聲色,尤其在五言詩第三字的錘煉上,可以說是苦心孤詣,匠心獨運,語不涼人死不休。《白馬篇》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揉,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左右開弓,俯仰中的,絕無虛發,敏捷賽猿猴,勇猛勝豹螭,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根據左、右、上、下不同的描寫角度,精確的選用了“控”、“摧”、“接”、“散”四個充滿動態感與力量感的動詞,對幽并少年的高超武藝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刻畫,妙語連珠,鋪排整傷,面面俱到,形象栩栩如生,其用詞之準確、考究遠超同時代的詩人。陳柞明《采菽堂古詩選》云:“‘仰手’、‘俯身”狀貌生動如睹,而‘俯身’句尤佳,‘散馬蹄’、‘散’字甚活,有聲有勢,歷亂而去,而馬上人身容飄忽,輕捷可知”。[6]又如《公宴詩》“朱華冒綠池”,一個“冒”字,動靜結合,寫盡了植物的繁盛之美。再如《侍太子坐》“詩雨凈飛塵”,一個“凈”字,鮮麗活潑,極盡清新之態,明凈之態。“童慶炳先生總結前蘇聯語言學家A·P魯利亞提出的‘內部語言’概念道:‘一、功能上的述謂性。即內部語言總是與言語者的欲望、需求、動作、行為、知覺、情緒的表達密切相關,動詞、形容詞占較大比例。二、形態上的凝縮性。沒有完整的語法形態,缺少應有的關聯詞,只有一引起按順序堆置起來的中心詞語,所含的意蘊是密集的。’曹植詩歌的煉字正是對詩歌語言凝縮性趨向的一種有力表現。”[7]然而通觀曹植今存的詩作又可以發現,雖是講究煉字聲色,曹植卻不像唐宋詩人那般用奇字用典故,更不會堆砌繁復的辭藻以掩飾內容上的貧乏,他依靠的是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深厚的文學素養來豐富詩歌的魅力與內涵,他的詩歌始終涵永著渾厚風雅的藝術氣象。同時,曹植之前,作詩“平平道出,無用工字面”,曹植在詩歌語鈿言上的雕琢講究,一轉漢魏詩壇詩歌古樸渾厚有余卻難以句摘的現狀。因此后世詩人開始爭相仿效曹植的鍛字煉句。謝棒在《四溟詩話》中提出“子建多有虛子用工處,唐人詩眼本于此爾”[8],由此可見,曹植確是開中國詩歌雕琢之先河。

鐘嶸在《詩品》中指出“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9],這雖然是對曹植的極度推崇,但從“樂之有琴笙”這一句,可以看出曹植在詩歌創作中已開始了對聲律的追求,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曹植在詩歌的語言藝術上,除了雕琢詞句,更講究對仗的工整,對偶的節奏和諧。其中“朝夕”、“俯仰”等對偶句式是曹植最為常用的,也是后世詩人摹寫最多的。如《白馬篇》“仰手接飛揉,俯身散馬蹄”,“仰”、“俯”對舉,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吁嗟篇》也用了大量的對偶句來表現秋篷的悲苦命運,“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1]、“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1],生動展現了秋蓬的飄轉不息之凄涼,對仗對偶工整貼切,富于音樂美。再如《五游詠》“踟躕玩靈芝。徙倚弄華..,《情詩》“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1]屬對之貼切,遠非同時代詩人可比。范文瀾在《文心雕龍·聲律》注曰:“作文始用聲律,實當推源于陳王也”,其言非虛,曹植確開“聲律之漸”[4]。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四聲八病”的詩歌理論尚未形成的漢魏之時,曹植已經自發追求聲律對偶的工整貼切,《白馬篇》在五言形式上的整齊已是顯而易見的,詩中兩句一組,句尾押韻,出句末句貼合平仄格律,賦予了全詩極強的韻律感和音樂性。

曹植在講究煉字鍛句追求華麗詞藻的同時,將對偶與聲律完美結合,詩歌產生一種風流氣韻之美,自然清新,生動鮮明,融匯敘事與抒情,藝術表現力強,為中國詩歌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曹植不僅在詩歌的語言上用功,在詩歌的結構布局上也頗具心思,甚至可以說極為講究。關于曹植詩歌的結構布局,前文已略有述及,即“工于起調”。曹植作詩常以警句起筆,給人以旱地驚雷般的奇警之感,先聲奪人,振聾發聵,這是曹植的起筆講究之一,也是曹植詩歌精巧嚴謹的表現之一。其二表現在曹植詩歌的層次與過渡方面,層次清晰,分明有致,過渡自然。我們結合《白馬篇》對曹植詩歌在布局和寫作特色做一個分析。

“白馬飾金羈,連篇西北馳”,兩句先以烘托指代的手法,對出奇少年的形象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描寫。與“白蓮”之象征高潔傲岸一般,白馬也有著自己的寓意——勇敢與奉獻,因此以白馬來指代出奇英雄少年,以白馬之雄駿托出奇少年之英武,是再合適不過了。《白馬篇》開篇就一反我國敘事詩的傳統,卻并無突兀之感,而是凌空而起,畫龍點睛,扣人心弦。而后詩人筆鋒一轉,以“賦”法對“誰家子”的來歷徐徐道來,通過簡潔凝練的筆墨娓娓道出“出奇游俠”的精湛武藝,補敘少年“西北馳”的原因,倒敘少年告別親人的心情,最后展現少年為國舍身,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作結。《白馬篇》全詩前半部分描繪少年颯爽英姿的外在形體美,后半部分表現少年崇高的精神境界,結合補敘,倒敘,鋪敘等藝術手法,使得詩歌的結構看似松散,實際上緊蹙而嚴謹,語勢跌宕起伏,敘述錯落有致,張弛有度,有虛有實,層次清晰,結構嚴謹完整,呈現出抑揚頓挫之美。

再如曹植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贈白馬王彪》。《贈白馬王彪》是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分為七章,以曹彰之死籠罩全篇,奠定悲劇氣氛,各章反復渲染,突顯詩人悲憤交加的境遇與情感,氣魄雄偉,文氣貫通,使全詩較長的篇幅毫無散亂之感,而是前后勾連,首尾照應,銜接自然,結構精巧嚴謹,渾然一體。其“沉郁頓挫”不下詩圣杜甫。再如《美女篇》,此篇是曹植模仿《陌上桑》而作,頗見曹植本人獨具匠心。《陌上桑》寫羅敷穿戴是從頭部的裝飾開始寫起的,“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美女篇》則不然。因為美女在采桑,先見桑,次見手,再來才是頭。曹植根據描寫對象的具體活動。因時因地制宜,自上而下展開描寫,“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1],在模仿之時,不為舊制桎梏,能融合自己的藝術理念,出彩出新,使得描寫更加具體細致,形象更加飽滿生動,其藝術結構布局安排耐人咀嚼。

曹植詩歌創作在語言藝術上雕鑿詞句,力透紙背,以絢爛的字詞藻飾自己的作品,講究嚴律平仄,詩歌富于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在謀篇布局上,無論敘事抒情,寫人狀物,都精細描繪勾勒,詩歌結構嚴謹精巧又飛動遒逸,內容與形式兩方面達到了高度的完美統一,實現了詞采華茂與文質兼重。

四、強烈的抒情性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對于詩歌而言,表情達意是其基本的藝術創作原則,白居易對此也有類似的觀點,“詩者,根情,苗葉,華聲,實義”,就是說,感情是詩歌的根本,語言組織為其苗葉,聲音為其花朵,思想則為果實,白居易的藝術主張,充分說明了思想感情對詩歌的重要作用。曹植因其生命際遇的差異,文學創作分為前后兩期,但強烈的抒情性始終是其文學創作尤其是詩歌創作的基本原則與特色,所抒之情固因時因地而各有不同,但在詩歌中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共通的原則與特色。這一點也與漢樂府等有著顯著的不同,漢樂府等古詩有抒情的成分,或嘆時代之殤,或抒人之常情,但作為抒情主體的創造者而言,個人的個性特征仍不鮮明,曹植則不然,他在詩中鮮明地表現個人情懷,注重自我的真實感受,抒情主體的個性特征之強令人耳目一新,方東樹《昭昧詹言》“陳思天資既高,抗懷忠義,又深以學問,遭遇閱歷,操心慮患,言中悃,不詭于道,情至之語,千載下猶為感激悲涕。此詩之正聲,獨有千古,不虛耳”[10]。關于抒情性,曹植的功業詩表現最為鮮明,我們且來看看功業詩的代表作《白馬篇》。縱觀《白馬篇》全詩,強烈而積極的建功立業之情是貫穿全篇的基本主旨,這也是曹植畢生追求功名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的幽并少年武藝高強,勇赴國難,視死如歸,殺身成仁,也是曹植立功報國理想的寄托與抒發,全詩基調高昂,氣勢雄偉,色彩明朗,風格豪壯,幽并少年的形象也是曹植自身的寫照。

在前期,由于生活環境的優容,曹植的思想呈現出一種開朗率真的清剛之態,受儒家思想與時代氛圍的影響,曹植兼善天下,積極用世,渴望建功立業,生命狀態迸發出一種豪逸奮發之氣,在詩歌創作中弘揚儒門君子之風,憂民傷世,敢為天下先,后期曹植在政治上遭遇了致命挫折,前期強烈的進取之心多有消減.但曹植仍關注現實.并沒有消極避世.詩歌中的梗概豪逸之氣尚存,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情與理的糾纏,飄逸又悲哀的深婉,在反復的詠嘆中升華為深沉雋永之美。如《七哀詩》中借思婦之滿腔哀怨隱喻詩人內心的憤憤不平,“愿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在沉痛又徘側的怨恨中抒發自己的壓抑與苦悶,也寄語君主,期望能被接納重用。再如《贈白馬王彪》,在恣肆汪洋的悲憤中,悲嘆骨肉間的生離死別,控訴政治上的橫遭迫害,詩人感情哀怨惆悵,痛楚激憤,力透紙背,讀之使人泣下。

曹植的詩歌既傳承了《詩經》、漢樂府等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也發展了楚辭、漢賦等的浪漫的抒情技巧,既有客觀的寫實描繪,又有虛構與幻想,在靈活多變又形象生動的描寫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悲怨之中貫注陽剛之氣,呈現出一種進取求索的精神面貌。無論是前期的功業詩、離亂詩,還是后期的悲憤詩、游仙詩。無論抒發的是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還是憂時傷世的悲憫情懷,亦或是壯志難酬的悲憤抑郁,還是興以抒情、比以抒情。總之,在詩歌中敘志抒懷,始終是曹植的寫作特色,也是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鐘嶸所言“骨氣奇高”意即此也。

五、結語

本文主要以《白馬篇》為例,對曹植前期的詩歌風格做一個分析。首先曹植的詩歌風格深受漢樂府的影響。漢樂府對敘事極為重視,所涉及的題材也極為廣泛。曹植繼承了漢樂府的這一優點,使得其詩歌顯得更加飽滿。與此同時,他又不是對漢樂府的單純模仿,在繼承的基礎上也有所創新,主要體現在用文人化的藝術手法對詩歌文辭加以斧鑿,融入自己的特色,使得自己的樂府詩脫胎為文人的詠懷詩。

其次“工于起調”是曹植詩歌的風格之一。曹植習慣在開篇就以警句置之,以奠定全詩的基調。曹植的“工于起調”,賦予其詩歌內容與形式上強大飽滿的藝術表現力,顯現出一股或豪邁高古、或慷慨激昂、或婉約隱虛的精神意蘊,中國詩歌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在曹植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工于起調,成就了曹植詩歌超群風雅之意境美。

再次,“詞彩華茂,文質兼重”是曹植詩歌的又一重要風格。鐘嶸在《詩品》中評價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這是有道理的。曹植的詩歌極為講究煉字,辭藻之華麗超絕前人而啟發后者。同時又兼具“風骨”,曹植詩歌的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骨氣奇高”的一面。在謀篇布局上,無論敘事抒情,寫人狀物,都精細描繪勾勒,詩歌結構嚴謹精巧又飛動遒逸,內容與形式兩方面達到了高度的完美統一,實現了詞采華茂與文質兼重。

最后,“強烈的抒情性”也是曹植詩歌風格的重要表現。他在繼承漢樂府敘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在詩中鮮明地表現個人情懷,注重自我的真實感受,抒情主體的個性特征強令人耳目一新。曹植的詩歌既傳承了《詩經》、漢樂府等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也發展了楚辭、漢賦等的浪漫的抒情技巧,既有客觀的寫實描繪,又有虛構與幻想,在靈活多變又形象生動的描寫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謝靈運褒譽曹植獨占天下八斗之才,丁晏也稱“接武子建,杰然為詩家大宗,若陶之真摯,李之壤逸,杜之忠悃,而其原皆出子建”,皆非無的放矢。曹植的詩歌創作,蘊《詩經》之風雅,法楚辭之意象,取漢樂府之精髓,集眾家之長又多有開拓創新,統合風骨與辭采,“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是其詩歌創作的總的風格與特色,其光輝令后世千年瞻仰。

參考文獻:

[1]余冠英.三曹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2]朱麗.曹植文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3.

[3]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苗曉麗.骨氣奇高 詞采華茂——淺談曹植詩歌的藝術特色[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5]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中華書局,2000.

[6]陳祚明著,李金松注.采菽堂古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蔡敏敏.曹植詩賦研究[D].復旦大學,2011.

[8]謝榛著,宛平校.四溟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9]鐘嶸.詩品[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0]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成人www| 8090成人午夜精品| 色精品视频|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亚洲人人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在线色| 午夜毛片免费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国产迷奸在线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天天色综网| 国产精品xxx|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性网站|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亚洲美女操|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97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极品|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激情| 欧美a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精品第5页|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欧美爱爱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