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明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上寫話教學作為主要內容,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寫話教學時引入繪本閱讀內容,增加了教學趣味性與內容,激發了學生課堂注意力。本文分析了語文寫話教學中運用繪本閱讀的措施。
關鍵詞:語文寫話;繪本閱讀;運用措施
一、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繪本閱讀的作用
繪本閱讀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圖畫與文字的融合,可以發揮彼此的優勢,打破傳統教材內容單一的限制,幫助小學生快速理解文章所講述的內容,讓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和學習語文。再加上小學繪本教學中所講述的知識,大多數都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很相近,也迎合了小學生的自身特點。以此看來,小學生在進行繪本學習的時候也常會把自己積極融人課堂教學中,這樣能有效減少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也能更好地去吸收和理解教師所闡述的內容。學生通過閱讀繪本閱讀,可以從繪本故事中感受到學習樂趣,同時也可以對繪本故事中的事件、人物行為等進行評價與判斷,也會累積一些經驗到自己身上,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的情感表達能力。
二、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繪本閱讀的應用
(一)塑造情境
小學生右腦思維活躍,體現為空間、圖像、旋律等內容迅速發展,特別是對直觀形象敏感異常,繪本、影視劇、花鳥魚蟲都會引起幼兒關注。這些事物都是以圖片形式,直接經過幼兒觀察映入到大腦,小學生的大腦被圖像充滿。小學時期通過欣賞與積累大量閱讀、音樂、舞蹈等作品,并在自然環境中受到熏陶,推動了右腦發展,展現出無窮的創意。在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起始階段,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圖片動畫演示,或者在必要的情況下按照圖意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使靜止的圖像在小學生的頭腦里像動畫片一樣有形、有聲、有色地放映出來,以啟迪小學生想象,讓圖片傳遞出更加豐富的信息。
(二)掌握正確看圖順序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教會學生掌握“總體一部一總體”這樣一個觀察順序,從而達到對圖畫內容的精準了解。通常看圖寫話分為兩種,即單圖和多圖。觀察單圖時,主要讓小學生觀察圖上是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等,先讓小學生形成一個整體印象,然后再對圖中細節仔細觀察,最后再回到整個畫面進行整理,用一句或一段連貫的話語將其內容描述出來。而對于多圖的觀察,首先要將所有圖片瀏覽一遍,搞清楚這幾幅圖連起來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再一幅一幅觀察,搞清楚每一幅圖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再將所有圖片聯系起來進行觀察和串聯,最后用一句或者一段簡單的話語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和總結,表述出整體大意。如此,學生就不會覺得圖片枯燥和孤單,它將是一部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看圖興趣,從而總結出圖片中所描述或表達的事物。
(三)掌握科學觀察方法
看圖寫話這類題目一般都會根據畫面內容為學生限定一個題目或者給出特定的語句進行提示,要求學生按照題目提示,確定自己觀察的角色或者話題,同時抓住畫面中最能凸顯主題的細節展開描述,包括圖片中人物神態、表情、動作、相互關系以及特定環境等,這些都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而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類題目時,一定不能平均用力,要找準著力點,要注重對細節的剖析,突出重點,同時側重對學生感興趣的細節進行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看圖說話的興趣和表現欲,要像帶著學生觀看欣賞漫畫一樣對圖片內容進行觀察和探索,看出其中的味道和要表達的思想,達到百看不厭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合理運用繪本閱讀策略,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增加寫話教學的趣味性與內涵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大幅提升寫話教學質量,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責編 張欣)
參考文獻:
[1]陳愛華.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J].教師.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