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張波 丁海亭

摘要:中國武術起源于古代戰爭之中。戰爭時期戰士在戰爭中掌握的一些搏斗技巧,在經過緩慢地發展與演化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國武術!中華武術種類繁多、博大精深:猶如長江黃河,浩浩蕩蕩,滾滾滔滔。而通背拳更是這璀璨武壇上一朵奇艷的茶花。通背拳中的“劈山”盡顯通背的長處及特點。通背拳之葡萄滿架六路總手中的劈山有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摟攉挑、斬首劈山等等,無一不顯示通背拳的神韻。本文通過對通背拳中的“劈”為基點,以一點之簡介,窺通背拳的神韻之全貌。
關鍵詞:通背拳;武術;劈山
一、通背拳的流源
通背拳流派繁多,拳種豐富,有書面記載的有五行通背、白猿通背、太極通背、活葉通背、六合通背、兩翼通背、劈掛通背、祁氏通背等等十數種流派。關于它的起源,更是眾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相傳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生”傳道云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斗、求生之法取其精華練習而得。但據目前一些資料記載:山西省洪洞縣“太極通背拳”源于清朝乾隆年間。河北省五猴通背拳,引證明末黃宗羲(1616~1677)在《南雷文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銘》中的六路歌訣中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之語。他的兒子黃百家在《學箕初稿:王征南先生傳》為歌訣作注釋為:“通臂,長拳也”。認為通臂在明末已有流傳。
那么什么是“通背拳”呢?“通”為通達,“背”是指的脊背。通背既是拳名又是練習的法則,意指練習中力通于背。
二、通背拳的特點及其分析
通背拳雖然流派眾多,拳種包羅萬象。但其基本特點是一致的。主要表現為:放長擊遠,大開密合;結構嚴謹,抑揚頓挫;掄臂立園,直出直入;務須節節貫穿,一氣呵成。
下面以通背拳中的“劈”為例,剖析通背拳的拳義及練習方法。
通背拳在中華武壇上獨樹一幟,而在通背拳中的“劈”更是盡顯通背拳的風格與特點。而在劈中最有表現力的當屬“劈山”一式了。劈山,即力劈華山意思。是通背拳中最能突顯特色的動作招式。劈一招在通背拳中衍生出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摟攉挑、斬首劈山等等。可見劈的威力。通背拳拳諺中說到:“出手不離面,劈手落三山。”其義可解釋為:通背拳出手主要攻擊目標為對手的臉部,而三山則是指對手的鼻梁骨、兩頰及頸間等最薄弱的部位。劈一式在中華武術中,備受拳師們的青睞。那是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極強的實效性。
從現代科學中的物理學角度來分析通背拳中的劈的打擊力度:
眾所周知的,在圓周運動中:
F=π2mn2r……①
我們假設通背拳中的掄劈是一個規則的圓周運動,則式中的m為練習者的手掌(或拳頭)的質量,n為練習者掄臂的速度,那么r為練習者的手臂長度。由此可見,要想達到理想的擊打效果上述幾點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下面的壓強公式:
P=……②
式中F為①中的F,即為練習者打擊對手的力度;A為對手受擊面積。可見在同樣的力度下,能夠減少對手的受擊面積,那么受到的傷害必然加重。
三、通背拳的練習方法
上面筆者從圓周運動理論為讀者解釋了通背拳在掄劈過程中的擊打分析。那么如何才能發揮通背拳“力劈華山”般的威力呢?我們就不得不學習再聯系通背拳時的一些要領及注意了。
“松”一個字可以說是通背拳最大的特色了,也是練習通背拳的基本要求。手指要松,自然舒展靈活自如。腕部要松,松軟如棉,柔和靈便。肘部要松,松肘肩才能沉下來,松肩才能探背,手臂出入時才沒有拙力,伸縮、吞吐、含展、收放才能隨意而動。肩要松,松肩則可加長臂,也即增大①中的r,增加傷害;臂長則可遠擊。胸要松,胸送氣才能自然下沉,方可穩住重心,下盤才能穩如泰山。腰要松,松腰能夠使肢體靈活,揮臂自如,同時提升出拳的速度,即增加①中的n,提升擊打的力度。髖關節要松,髖松,步伐才能變幻自如,才能進退有序。放松過程中,才能使人體大部分關節變得靈活,更是放長遠擊的先決條件;能使氣通順流暢,血液流動暢通無阻,避免出現怒氣拙力之病;才能勢勢相連,節節貫穿,給對手一種窮追不舍的感覺,一氣呵成。
其次,在掄劈過程中,要求立掄成園,通過腰力帶動手臂。手似鐵掌,腕如棉;肘像圓環,臂若鞭。上身中正,不偏不倚,如此方可發力飽滿,發力時猶如長江黃河之水,連綿不絕,浩浩蕩蕩,好似排山倒海一般。得勢是更是仿佛力劈華山一般,令對手敗北。力貫指尖,達到一中必傷的效果。同時整個拳勢要冷彈脆快,激烈突爆。遠能長擊,近則冷抽。
四、小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參考文獻:
[1]薛儀衡,張福生,王華鋒.通背拳翻子拳劈掛拳[M].江西科學出版社,1987.
[2]沙俊杰等.沙國政武術經典套路[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