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聰
小學教育至關重要,是培養學生意識和能力的黃金時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工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
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發現問題或疑問后能自主地完成獨立探索和思考,最后解決問題或疑問的能力。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其以后的學習和個人發展都有重大的意義。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其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從小學開始重視學生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之前,大多數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都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教師們應該改變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數學,學生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產生巨大的成就感,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時候,在教學課堂上才會有良好的教學反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現狀
雖然我國教育事業正蓬勃發展,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方面的工作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小學數學教育是很多教育的基礎,所以一直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數學知識抽象、枯燥,對于較難的數學問題,小學生不容易弄懂,所以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采取灌輸式教育方式,教師們是主體,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死記硬背式地學習,導致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長久下來,不愿意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成為沒有自我看法、掌握標準答案、考試分數高的“好學生”。還有一種小學數學教育的情況需要引起教師和家長們的注意,因為數學這門學科難度較大,教師和家長通常會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們反復練習,從而增加了學生們的作業量,長久下去,學生可能會對數學產生厭學情緒,不想思考問題,作業也變成一種無意義的體力勞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既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數學素質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在熟悉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數學來源于各個方面,又可以用于各個方面。因此,將情境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為了達到讓學生們知道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掌握迅速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方法的教學目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得較多的對稱圖形,比如彩虹、蝴蝶、蜻蜓、棒棒糖等等,讓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教師可以引導性地指出問題:“這些圖案有沒有什么共同點?”然后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發言。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歸納出對稱圖形的特征以及找出對稱軸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行實現良好師生間的互動,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在操作性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現在強調素質教育,數學價值的重要體現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操作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將實踐操作活動和獨立思考相結合,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操作性活動的環境,使學生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教學的效率,一舉多得。
(三)在提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發現問題是學生獨立思考的第一步,是打開創新大門的鑰匙。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心智,所以大部分教師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把每個知識點都講得特別標準,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長期下去,學生不愿意獨立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提問學生們,引起學生們的困惑,告訴他們,有問題要學會自己解決。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提供指導,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獨立思考,最后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也間接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思維。比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提問藝術,在提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的個數、邊的長度、角的度數、兩者的相似點,教師可以在這些方面提出很多問題,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得出結果,從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思考,從而掌握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
(四)在鼓勵的過程中讓學生愛上獨立思考
有教育家說過:“孩子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歡被稱贊、嘉許和鼓勵,而禁止、懲罰、抑阻等卻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用科學有效的正面肯定表揚和鼓勵學生,增加學生對自己能學好的自信。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更愿意獨立思考,享受思考帶來的樂趣。所以,教師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不以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發現學生的個性,看到每個學生的發光點,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這樣才會為學生前進提供不竭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投入的長期過程。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創造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畢竟小學生的心智并不完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