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英
摘 要:生涯規劃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高中考試形式和招生模式的改革,學生多元化發展以及綜合性評價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生涯規劃伴隨著學生終身成長。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的認識到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價值和發展方向,探尋更廣闊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分析
前言:結合新高考對學生成績及水平測試的要求,我國招生制度從原來的文科理科測試轉變為統考語數外以及學生自選科目考試,在《教育改革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生涯規劃教育是高中必修課之一,需逐步普及。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高考的形式,具有多元化和綜合化的特點,引領學生對自己人生進行規劃,與興趣結合選取適合自身的專業。高中教師應合理安排課程,結合學生生涯規劃逐步推進相關教育工作。
一、研究意義分析
(一)引導學生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
學生在高中生階段的學習生涯中,有三年的時間規劃自己學業以及未來發展。高中教師應從教學整體性思考,對高中課程進行科學安排,讓他們對自身的專業有個初步認識,為大學專業深造奠定基礎,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的初始階段做好生涯規劃。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通過對人生和職業規劃的探究,思考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將自我認識作為前提,全方位評定自身的能力,對自己的優缺點和性格特征進行了解,對自我進行認知,逐步適應所處環境,制定未來發展計劃。生涯規劃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和導向性,學生隨著所處環境的變化以及年齡學識的發展,生涯規劃也會逐步的調整,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之上,學會抉擇和選擇[1]。
(二)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發展方向
高中階段的課程活動相對較多,且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學生的課程選擇更加廣泛。高中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和興趣導向進行選擇。在選擇課程時,學生需慎重考慮,做好自我發展規劃,從多個角度探尋符合自我發展的方向。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認識自我提供了理論依據,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和規劃自己的人生。在高考模式改革基礎上,學生通過初期的規劃能夠對自我進行評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確定高考科目,從而認識到生涯規劃重要性,了解個人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關系,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通過自我分析和評估,找到學習的動機,從而深入探究知識,為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三)幫助學生加強自我管理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開展,學生可以清晰的認識自我,對社會和學習專業有更全面的了解,學會了綜合考慮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及專業。多樣化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權,對未來發展方向和職業發展道路的思考也更深入,學生在初期思考人生,逐步完善生涯規劃,了解自身優劣勢,正確認知社會發展需求和未來職業規劃,客觀性選擇學習課程,加強自我能力評估,從而強化學習目標,加強自身管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策略探究
高中生生涯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長的教育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探究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從多個層面做出努力,完善教育體系。
(一)合理安排生涯規劃課程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清晰認識自我能力,加強生涯教育,使學生對社會有初步的認識。合理安排生涯規劃課程的前提是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加強生涯規劃理論指導,通過參觀體驗等教育形式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并提升教學活動的實踐性。生涯規劃課程需包含體驗活動、理論教學以及生涯咨詢等方面的內容,具體課程包含了各專業介紹、生涯評測以及職業介紹等,使學生在選擇專業前能夠多方面思考,慎重考慮問題。
例如:教師應與當地大學聯合為學生創建體驗活動平臺,帶領學生參觀大學,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進行試聽講,對專業有更清晰的認識,對大學環境有所了解。通過此類體驗式活動,學生可以綜合性實踐,進一步了解專業需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安排學生咨詢時間,學生可以向大學教師或學生咨詢職業生涯相關問題,為自我生涯規劃提供參考。
(二)給予學生選擇權利
學生通過全面思考對高中三年課程及自我發展方向進行切實的規劃,對未來專業的選擇進行評估,為自我價值實現和人生發展奠定基礎。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應突出學生的辦學特色,引導學生對專業有深入的了解,結合國家政策以及市場需求,使學生通過對自身條件和能力的評估正確的認識自我,了解專業選擇、學科學習以及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主動承擔責任,發揮自我價值。在生涯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不能過多干預或代替學生選擇專業和發展方向[2]。
(三)建立雄厚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生涯規劃教育的引導者和實施者,其專業水平和指導方式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高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正確規劃職業發展方向。高中院校應深入新高考改革理念,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師對生涯教育的重視度,幫助學生學會認識自我、了解社會,解答學生的職業疑惑,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變化的環境,及時轉變角色[3]。
例如:高中院校可以選擇心理健康專業教師作為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者,心理教師通過與學生班主任的溝通,了解學生動態和心理發展,從而更好的設置教育內容,合理安排生涯規劃課程,為學生提供更準確的指導和幫助。
結語:綜上所述,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應順應新高考改革要求,加強學生綜合性發展教育規劃,從整體上考慮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出正確指導,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劉瑞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8.
[2] 劉增蘭.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
[3] 王斌.論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