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師芳 王光明
一、基本情況
葉縣轄15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553個行政村,村民小組3552個,總人口87萬人,總面積1387 hm2。截至2017年底,全縣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60 577.2 hm2,家庭承包經營農戶數190 314戶。截至目前,全縣已簽訂合同178 703份,頒發證書178 703本,土地確權到戶面積69 710 hm2,實測承包地塊數550 444塊。2018年1月11日全縣圓滿完成了確權數據庫,并向農業農村部匯交。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強化確權工作推進力度
為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葉縣印發了《葉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葉政文〔2015〕55號)文件,成立了以縣長徐延杰為組長,農業、財政、國土資源、政府法制、檔案、宣傳、宗教、民政、司法、水利、林業、農辦、婦聯等部門為成員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單位人員22名,分為4個工作小組,具體指導土地確權工作。各鄉鎮、各行政村組也成立了確權領導小組,并抽調有關人員具體負責確權工作。縣政府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先后召開動員會6次和推進會15次,發放確權簡報45期;召開測繪公司負責人會議7次,約談標段負責人16次。全縣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向縣政府遞交了《葉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責任書》,各個中標公司遞交了限時完成承諾書,做到“任務、措施、責任人、完成時限”四明確。
(二)廣泛宣傳,強化培訓
為加大土地確權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葉縣印制發放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知識》《葉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宣傳手冊》共計23萬份;對各鄉鎮確權辦主任、業務骨干進行多次培訓;鄉鎮結合測繪公司對村組干部、群眾進行培訓,使農戶認識到土地確權是保護農戶本身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社會安定。自土地確權工作開展以來,縣級培訓人數達2000人次,確保了在確權工作中程序合法合規,能夠按照國家政策順利進行。
(三)規范程序,保證確權工作質量
葉縣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數據調查規程的要求,扎實精細編制好“一戶一簿、一簿一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嚴格落實申請、審核、登記、發證程序,切實做到權屬清楚、合同規范、權證齊全、賬簿完善、責任明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各類數據進行認真甄別,確保數據準確性的同時,全面加快數據錄入、合庫、登記薄填報、農戶簽字、合同簽訂、資料歸集入檔等工作,確保確權頒證信息管理系統能夠順利交匯對接。
(四)加強指導,強化督導
一是堅持下鄉指導、督導。葉縣確權辦堅持每周到各鄉鎮督導土地確權工作進度,對各鄉鎮和各測繪公司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對存在質量問題的鄉鎮,要求監理單位直接下達監理通知書。二是建立日報制度。實行“日報送、日排名”,要求各鄉鎮每天10:00前向葉縣確權辦上報工作進展情況,由縣確權辦對其工作進度進行量化排名,通過印發工作簡報及微信交流群進行通報。三是實行集中辦公。為加快葉縣土地確權匯交數據合庫進度,葉縣確權辦于2017年12月12日通知各中標公司到縣確權辦就數據庫合庫工作進行集中辦公,采取全天24 h、兩班輪換制,加班加點加快進度,通過連續7 d的集中辦公,全縣于2018年1月11日一次性向農業農村部提交了數據。
三、取得的成效
(一)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葉縣在土地確權中,按照矛盾在基層化解、處理的原則,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調解委員會和行政村調解小組的作用,通過召開縣、鄉、村三級“碰頭會”“商討會”等形式,對在土地確權中出現的矛盾糾紛案件,先經村調解小組調解,調解不成的,由鄉鎮、街道調解,共調解矛盾糾紛3558起,其中村級
化解3278起,鄉鎮化解280起,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鄉鎮”。
(二)明確了土地產權
通過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依法確認農民對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把承包地塊、面積、空間位置和權屬證書及時全面落實到戶,建立歸屬清晰、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產權制度,為健全農村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強有力的物權保障。
(三)促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
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發放,標志著農村承包土地從此具有了法律意義上的“合法身份”,農戶吃了“定心丸”,可以安心外出務工,放心將土地流轉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四、存在的問題
(一)個別鄉鎮不重視,村組配合不力
個別領導、干部沒有意識到鄉鎮政府是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主體責任,對確權頒證工作態度不積極,不把確權工作作為重要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甚至沒有過問過土地確權工作,不了解本鄉鎮土地確權進展情況,沒有按照縣確權辦要求成立鄉鎮土地確權督導攻堅工作組,更沒有深入村組開展工作,嚴重影響了全縣的土地確權進度。
(二)個別中標公司工作不力
全國各地的土地確權工作都在開展,中標公司承擔項目較多,沒有安排足夠的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開展工作,沒有很好地與鄉鎮、村組溝通,遇到問題不及時上報,致使工作推進不力,進度緩慢。
(三)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二輪土地延包距今已有20多年,時間長、跨度大,有相當多的農戶土地信息登記不明確,且過去大部分土地登記、審批、圖件檔案沒有電子文檔。二輪土地延包的臺賬、合同保管不善,資料丟失等原因造成大量土地糾紛,給確權帶來一定的難度。
(四)戶主召集困難
農戶戶主大多數外出打工,不能及時聯系,村內留守的大多數是兒童、老人、婦女,人員不容易召集,給確權登記指認地塊、簽字等環節帶來較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確權工作的質量和進度。
(五)以租代征的新農村占地問題
部分鄉鎮的新農村占地都是以以租代征的形式存在,按照政策這部分土地已經改變了土地的農業用途,不能對這部分土地進行確權,但農戶認為只是政府租用了這部分土地,要求給予確權。
五、措施
(一)領導重視是保障
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操作復雜。自葉縣土地確權工作開展以來,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相關部門積極參與,葉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下鄉,親臨村組,現場督導土地確權工作,并就土地確權工作存在的問題作出指示,為確權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二)加強宣傳是基礎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的利益敏感,在具體操作中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一些干部、群眾心理上有負擔,思想上有顧慮。為消除疑慮,化解困難和問題,葉縣通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把土地確權的意義講足、把改革的紅利講透,使確權頒證工作家喻戶曉,做到統一思想、消除疑慮、堅定工作信心,營造了良好的與論環境和工作氛圍。
(三)依法規范是前提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標準高,要嚴把質量關口。葉縣按照“保持穩定、規范有序、因地制宜、民主協商”四項原則,堅持做到“三個不變”,即保持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家庭承包權不變,用地性質不變;“三個嚴禁”,即嚴禁借機打亂原承包關系重新調整,嚴禁非法收回農民承包地,嚴禁加重農民負擔,借機向農民收取任何費用。嚴格按照工作流程精心操作,做到“調查摸底全面化、確權過程公開化、確權頒證一體化、檔案整理規范化”。
(四)群眾滿意是關鍵
農村改革的成敗在于改革成果能否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葉縣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都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討論決定,做到內容、程序、方法和結果四公開,切實保障了農民對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充分發揮了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