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其偉 張久永 秦軍偉 郎賢萍 閆燕春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對于素質教育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緊緊圍繞著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在此情況下開展學科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高中生而言,面對高考所帶來的壓力,在學習該學科知識時,只注重對高頻考點的學習,忽視了提升學科素養所必須的條件。在此情況下,伴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重視起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必要性,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培養策略。本文在此就核心素養視角,對如何更加高效的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探析,以此為更好的進行該學科教學提供指引。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本文筆者基于對地理學科課堂的了解和高中地理教學現狀的分析,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進行了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1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基礎教育有效實施需要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任何科目都是基于課程資源基礎之上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高中是學生學習階段中的重要階段,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以及學科素養、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中地理課程由于知識范圍廣、學習內容多且知識結構復雜,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要想滿足新課改要求,提升學會地理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課堂教學提問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高中地理課堂活動中增強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2.1借助情境問題,集中學生的課堂專注力
一節地理課堂的開始對于整節課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它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效果。在實際高中地理課堂上,老師可以在課前用較為新穎、熱點的問題,或者用故事等方式慢慢引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學習中,集中學生的地理學習專注力,進而促使學生帶著熱情去學習地理課本知識。并且,老師通過課前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同時檢驗學生課本知識預習的成果,從而高效地錘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激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樂趣。這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問題,讓學生愿意自主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看待問題的方式,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一課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認為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呢?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深入地理課本中尋找答案,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和學習習慣。
2.2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中心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而言,具有極強的工具性,所制定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地理學科開展,然后從文本中進行挖掘,以衍生出更加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在開展地理知識的教學活動中,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對其進行感知,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并對學生技能進行豐富,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開展與地理環境特征相關的教學活動時,要想將教學的核心內容凸顯出來,需要確保學生可以更加系統全面的對現階段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與現狀等,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充分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學生找出解決現有問題的措施,同時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充分認識現階段人類所處的生存環境等。通過這種方式,深入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同時對其環境觀進行教育,以促進其實現良性發展,最終有效的培養其學科的核心素養。
2.3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實踐是地理核心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課標明確提出,課堂應該具有豐富的實踐內容。地理實踐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真實的世界,領悟地理魅力,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與求知欲望。課堂內的教具制作、問題探討、地圖繪制、地理實驗,課堂外的地理觀測、地理調查都屬于地理實踐。由于考試受限于場地因素,地理實踐能力不能通過現場實踐考察,一般通過場景模擬的形式進行。在地理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需要達到以下指標:①在野外環境中,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地理工具(地圖、羅盤、GPS等)確定方位,描述當地環境特征(氣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②能夠運用地理知識保護自己,防避自然災害。③能夠自主設計地理實驗方案,完成實驗觀測、數據記錄,概括、推導、解釋地理問題。④在社會生活中,能關注社會現象及其變化,并分析原因。具有合作交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4擴大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地形地貌特征和氣候有關內容的講解,老師可以適當地延伸教學內容,以我國典型的地域或者學生的家鄉為例,帶領學生融入生活、親近生活,而且要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一步一步地強化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比方說,地理老師在講解“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有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依照其家鄉對荒漠化的治理簡單地加以論述,像植樹種草措施、嚴禁放牧措施等等。只有學生深入現實生活、了解現實生活,他們才能夠在對荒漠化治理的內容記憶得更加深刻,從而促使學生愿意而且自主地融入到高中地理實踐活動中去,進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優化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目標。
3結語
總體而言,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要掌握培養的策略。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培養策略的探討。在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從多個方面著手,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還需要對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范圍進行拓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各個主體都重視起核心素養的價值,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利的條件,以凸顯其教育價值,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盛春靂.基于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8).
[2]侯婧.新課改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及實踐思路解析[J].時代教育,2018(23):227.
[3]田肖肖,楊媛麗,劉佳佳.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初高中地理銜接教育策略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