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摘要:目的 探究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接受中醫康復治療的效果。方法 以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100例(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為本研究對象,以雙盲法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則實施中醫康復治療,分析2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治療的結果。結果 2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其中實驗組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接受中醫康復治療干預,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醫康復治療;腦卒中;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是腦卒中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是患者的患側上肢肩胛帶以及其手關節出現疼痛,導致其肩部運動和手功能活動發生障礙[1]。肩手綜合征患者隨著疾病的進展,其血管運動會發生改變,若其病情較為嚴重,則可出現肌肉和皮膚萎縮的情況[2],直接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加強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有效治療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接受中醫康復治療的效果作觀察,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以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100例(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為本研究對象,以雙盲法進行隨機分組。
實驗組(n=50)中,年齡范圍38歲-77歲,年齡均值(54.23±3.01)歲,男27例,女23例。對照組(n=50)中,年齡范圍37歲-78歲,年齡均值(55.14±2.71)歲,男28例,女22例。對比2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資料,之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護理。
實驗組則實施中醫康復治療,具體為:
1.2.1 護理人員在患者的疾病各個階段,及時告知其具體的診斷情況,并向患者說明治療的效果。增加與患者交流/溝通量,準確對其具體心理變化情況了解,對相關的原因分析,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促進其不了情緒的疏導。護理人員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充分尊重和理解和患者,盡量維持優質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2.2 功能鍛煉
a: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題為,對其患肢關節進行輕緩活動;b:在患者患肢肩關節處,放置軟墊,患側保持向前、向上姿勢,在此過程中,囑咐患者盡量保持關節的不下沉以及不退縮,并協助患者伸直肘關節,前臂后旋,腕關節輕微背曲屈,手指外展;c:引導患者進行握手訓練,健側拇指將患側拇指托起,其余手指交叉、對應握住,于健側手的相關帶動下,引導患側手進行上舉運動,根據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決定維持的時間,告知患者在此過程中,不可憋氣,適當的用力;d:囑咐患者將手臂伸直,并進行肘關節的旋轉、屈伸以及上舉;e:協助患者保持為仰臥位,實施肩關節的外展運動,并拍打患者的肩關節,控制拍打的力度。
1.3 觀察指標
對2組干預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運動功能作觀察分析,日常生活能力以BI指數評價,評分越高,即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上肢運動功能以FMA量表評價,評分越高,即代表上肢運動功能越好。
1.4 數據分析
SPSS21.0軟件,作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卡方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其中實驗組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討論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其疾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腦卒中使其其血管運動中樞出現障礙,其肢體交感神經存在一定的興奮過度情況,導致其局部功能障礙、血管痙攣,引發相關癥狀[3]。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其有效的治療干預,十分必要。
本研究顯示,2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其中實驗組干預后的BI指數、FMA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中醫康復治療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上肢功能。中醫康復治療,其能夠使得患者保持為良肢位,將其肩關節痛感減輕,避免其出現損傷加重的情況,使得其靜脈回流優化,改善肌肉緊張感[4]。同時,中醫康復治療,可促進患者血管通透性的提高,對其微循環優化,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相關研究顯示,為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實施中醫康復治療干預,可較好對患者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5]。本研究與相關研究結果相比,一致性較高,但是本研究未進行疼痛程度的研究,在后續的研究中,應不斷加大研究的力度,以此將研究的價值提高。
綜上所述,中醫康復治療應用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運動功能,對改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向珊.針灸聯合個性化運動康復處方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自發性疼痛及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6):699-702.
[2]陳鴻芳,戴蒙.基于德爾菲法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中醫康復護理技術方案的建立[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1):23-26.
[3]秦宏,胡偉民,羅峰等.百會透太陽針法結合康復手法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6):804-807.
[4]莊任.中醫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9):111-112.
[5]王曉倩,高云,高松等.針法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PRI、FMA、MBI指數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7,10(3):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