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市民健身又有了好去處。寧波市政府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館從2018年12月20日起全部向社會開放,以破解百姓“健身去哪兒”的難題。
通知還對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收費標準作了規范,要求對外開放的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需以非營利為原則,實行免費或低收費的常態開放。同時,還鼓勵民辦學校及高等院校向社會公眾開放體育場地設施。
為切實滿足全民健身的高漲需求,推進健康寧波建設上新臺階,寧波市體育部門圍繞“讓體育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成為生活的必需品”的目標,著力構建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網絡,加快體育設施規劃建設,多措并舉,想方設法破解市民百姓健身碰到的難題,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日益豐富的體育健身需求,切實提升市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多向發力,確立全民健身“硬指標”
2018年10月27日,《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加快體育設施規劃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開始實施。該通知要求,寧波要圍繞城市社區十分鐘健身圈建設,“十三五”期間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平方米以上,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的體育健身活動權益。該通知的出臺,表明寧波將全民健身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將群眾身邊體育設施規劃建設作為“民生無小事”的重要抓手,實現體育設施項目與城市開發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用。
群眾身邊體育設施建設往往涉及的部門多,環節多,為此,寧波市專門建立體育、規劃、住建等多部門聯動和設計、施工、管理全流程協同機制,合力推進群眾身邊體育設施建設。如江北區在對轄區公園、綠地以及閑置用地系統排摸的基礎上,提出體育資源融入方案,率先在規劃地塊文本中明確體育設施規劃要求。
2018年,寧波市有38個新建項目和100個小康體育村提升工程被列入省民生實事工程,22個新建鄉鎮全民健身中心、村級(社區)全民健身廣場和體育休閑公園被列入市民生實事工程,市體育民生實事項目共投入資金1.1億元,建設群眾身邊健身設施面積達12.3萬平方米。
多措并舉,探索設施配建“新模式”
新建小區,到底該配套多大的室內體育設施?《通知》規定,在新建居住項目中按不同規模設置體育設施,其中10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項目配置建筑面積不少于計容面積5‰的室內體育場館設施;5—10萬平方米的居住項目配置建筑面積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場館設施;5萬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項目可設置建筑面積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場館設施,也可由屬地政府異地統籌建設,具體在土地出讓前予以明確,并明確了建設標準及投用要求。
這是全國首次明確新建小區按規模配套室內體育設施5‰的建設指標。為此,浙江省副省長成岳沖對解決老百姓健身難的“寧波解法”作出批示,點贊寧波做法。2018年12月10日,2018年全省推進體育公園及體育設施進公園建設培訓班也放在寧波召開,全省各地市的體育局長專程來甬“取經”。2019年1月4日,《中國體育報》頭版頭條以《健身去哪兒 寧波破題》作了專題報道。
光靠小區的室內體育設施,難以充分滿足周邊群眾的健身需求。為解決城市社區體育設施“誰去建、誰去管”問題,《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明確街道、社區兩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要求街道級體育綜合場館建筑面積不低于2000平方米,社區級體育場館建筑面積不少于250平方米。北侖區白峰盛威體育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屬街道級體育綜合場館,場館面積4740平方米,設有籃球館、排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和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體育健身房等20余個功能室,可容納2000余人觀看體育賽事和大型文藝演出。
每逢周末,江北濱江體育休閑公園的各個球場上總是活躍著不少愛好運動的市民。2018年9月,該公園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面積1.68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12%,建有籃球場、氣排球場、籠式足球場、門球場、地擲球場和兒童游樂區等,充分滿足了周邊群眾就近健身的需求。在《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明確指出專類公園包括體育公園綠化占地比例應大于等于65%,《寧波市城市綠化條例》在有關綠地指標65%—70%的基礎上,全國率先明確新建改建公園綠地按項目占地面積不低于5%配建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這項硬性指標,實現群眾就近健身,提升鍛煉體驗感。
多元投入,推動資源要素“大整合”
鄞州區長豐洛克體育公園原本是原長豐工業拆遷儲備地塊,約4800平方米,如今這里建成了3片室內標準籃球場、6片半場籃球場和3片500平方米標準羽毛球場和 2個五人制籠式足球場,成為附近居民鍛煉健身的不二之選。而這只是全市積極盤活存量資源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波市充分利用廢舊廠房、違章建筑拆后地塊,通過邊角綠化帶鋪設、拓展高架橋下空間等方式,深挖“金邊銀角”地帶,新辟各類臨時體育場地29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大眾不斷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也在催生著體育產業深化供給側改革。寧波市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場館、體育旅游景點、運動休閑基地、步道營地等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實現體育事業發展投入渠道多元化,營造“共建共享”的和諧氛圍。如江北區通過與全國著名體育行業龍頭——中體產業集團合作,共建國內首個“體育+商業”綜合體中體Sport城,占地面積143畝,下設全民健身中心、開放式全民體育公園,囊括標準恒溫游泳池、健身俱樂部、標準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極限運動區等功能場地。
為了提高現有場館利用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寧波市還以公辦中小學為重點,根據學校地理區位、周邊群眾健身需求等情況,面向社會公眾公布全市體育系統開放場館名錄,實行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模式,滿足群眾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設施,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實行資源共享。截至目前,符合開放條件的539所公辦中小學體育場館,均實現開放,開放率達100%。這種“共享共管”模式采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購買服務相結合等,有效提高了健身設施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