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
任何一個能夠傳承百年的藝術形式,都有其存在的藝術價值,懷梆同樣如此。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懷梆作為一個稀有的古老戲曲劇種,它經歷了從草臺表演到專門的劇團成立的過程,并在豐富懷慶府地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本研究試圖引發當代大學生乃至社會對于傳統文化尤其是像懷梆這類瀕臨滅絕的獨特劇種的關注與思考。通過對懷梆傳承人生涯現狀的總結歸納希望可以為后續關于傳統文化的研究提供參考,同時為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主要通過“知網”數據庫、各地區政府辦公廳信息公開網站、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以及歷年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意見,明晰本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整理前人的優秀研究成果加以借鑒,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個案訪談法
根據研究問題擬定訪談提綱,深入到河南省沁陽市以及周邊地區的懷梆劇團,通過實地觀察以及與老、中、青戲曲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面對面訪談,深入了解懷梆戲曲演員的從業狀況、對工作滿意的程度及懷梆的傳承模式等問題。
3、問卷調查及R語言分析法
(二)、調研結論
1、河南民眾對于懷梆的認知度普遍較低,尤其懷梆的國家級非遺身份在普通民眾和懷梆傳承人中均未得到充分認識,普通民眾的認知程度更低。性別、戶口性質差異和收入差異對認知程度的差異影響不大。絕大多數民眾已經意識到懷梆的傳承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困境,且在具體困境的認識上與懷梆傳承人相似,并對懷梆的發展前景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2、懷梆群眾基礎良好,受眾面較廣且受歡迎程度較高。絕大多數群眾愿意支持懷梆的發展,且最樂于選擇現代傳媒技術作為支持手段。多數民眾沒有觀看過懷梆演出,但對于懷梆有觀看意愿,觀看過懷梆演出的群眾愿意再次觀看,但是只有少部分民眾愿意為此花費開銷。不同文化程度的群眾中觀看過懷梆演出的人數比例隨著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減少,而觀看意愿卻隨著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3、目前在行的懷梆傳承人老齡化嚴重,且入行年齡早。入行純屬興趣,部分家庭反對入行。學習懷梆的主要方式為跟從老藝人學習,由老藝人口傳心授,輔之自學,強調苦練。懷梆興盛大致在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者因為可以賺工分,后者可能與改革開放浪潮,對文化事業扶持有關。懷梆開始衰落的時間節點在2000年左右,此后傳承人依然堅守懷梆一是因為愛好使然,二是因為將懷梆作為自己的職業。
4、經費不足和缺乏政策扶持是使懷梆目前陷入傳承發展困境的兩大根本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A、經費不足
(1)、致使懷劇團后繼無人
在對沁陽、濟源、新鄉的懷梆傳承人的實際走訪中發現,懷梆演出入不敷出。在生存壓力較大的當下,加入懷劇行業的收入低下,前途小,成為年輕人拒絕傳承、學習、甚至觀看懷梆的最重要原因。
(2)、制約了懷梆的創新發展
懷梆戲的演出絕大多數為傳統劇目。經費缺乏請不到專業編劇,而演員自發編劇又無法保障劇本質量,故而沒有新戲流傳。
(3)、阻礙了懷梆的傳播和宣傳
懷劇團資金匱乏而無法雇傭專業的宣傳人員,也難以支撐多樣化的宣傳渠道。僅靠劇團人員和懷梆愛好者的口口相傳,宣傳范圍小,宣傳效果不佳。
(4)、導致懷梆演出頻率的減少
每次演出需要經費的支持,經費不足直接導致了懷劇團演出頻率的減少。演出的減少縮減了懷梆藝人施展演藝的機會,易導致懷梆演員水平的下降。同時演出頻率的降低也使懷梆在民眾間流傳受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5)、造成演員的流失
演員想以懷梆為職業,但是卻拿不到可以顧得上生活的薪資,從而導致演員跳槽、劇團解散等現象的發生。
B、缺乏政策扶持
(1)、缺乏經濟政策的扶持
政府給予懷梆一定的補貼,但是補貼加上劇團的收入也不夠劇團的正常運作和外出表演的支出,導致演出——收入越來越少的循壞,因此,了解并接觸到懷梆的人越來越少。
(2)、缺乏培養懷梆戲劇傳人的政策支持
盡管之前政府建立有“懷梆戲校”,但是2000年之后就再無戲校,戲校的消失使得懷梆人才培養面臨困難,無法真正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懷梆傳承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懷梆后繼無人的難題。同時政府也未對懷梆開放“戲曲進校園”的政策,因而懷梆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關注度不高,且流失了一些潛在的懷梆傳人。
(3)、對懷梆的宣傳力度不足
政府雖然主管著懷梆網站,但該網站除了戲迷外鮮為人知;并沒有利用好戲曲進校園的機會,給豫劇推廣的機會遠比懷梆多;地方衛視也罕見播放關于懷梆的戲曲節目。在互聯網時代,并不重視多種媒介的宣傳,直接導致懷梆無法真正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
(三)、對策建議
1、由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做出預算,對懷梆進行非遺文化保護的專項撥款。當地企業也可承擔一部分資金供給,與政府一同扶持懷梆的發展傳承。
2、政府應加強對懷梆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培養懷梆傳承人和懷梆的宣傳工作這兩個方面。可以有以下具體措施:
A、培養懷梆傳承人:
(1)、恢復專業的懷梆戲校,聘請老藝人專業教授懷梆,培養專業懷梆傳承人。
(2)、對懷梆開放“戲曲進校園”政策,定期邀請懷梆傳承人走進校園,為學校學生講解懷梆知識、表演懷梆,并可以在學校成立懷梆興趣班,進行懷梆表演的基礎教學。
(3)、讓懷梆走進民眾的文化活動場所,培養部分懷梆業余傳承人。在鄉村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辦懷梆教學班,使群眾有較容易的渠道學習懷梆,從而自發傳承懷梆技藝。
(4)、著重包裝懷梆界內有個人人格魅力的演員,形成光環效應。
B、加強懷梆的宣傳工作:
(1)、運用官方電視頻道、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臺廣播等移動宣傳媒介對懷梆進行廣泛和有效的宣傳。如在電視頻道開設“懷梆欣賞之窗”“懷梆消息”等欄目,創立懷梆專門的微信公眾號等等,并運用這些媒介的交互宣傳功能,使群眾在了解懷梆的同時也明白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懷梆。
(2)、政府籌措演出場地、資金等,為懷梆提供更多演出的機會。建議演出面向群眾免費,并為懷梆藝人發放演出津貼,以提高市民和演員雙方的積極性。此舉措也可作為政府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城鄉建設項目的一部分來實施。
(3)、多方面引進人才來改善并最終解決懷梆的傳承發展困境。如引進創作型人才,改良懷梆傳統戲或創作懷梆新戲,使懷梆保留傳統又與時俱進,易于在群眾間流傳。也可引進專業的管理人才,對懷劇團的演藝、人資等事項進行高效的管理。
上海大學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階段性成果編號:201810280020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