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連環畫作為文獻類型中的一種,曾在我國繪畫歷史上有著較為顯著的地位,廣大讀者都因其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特征十分喜愛,也正是因為如此連環畫也具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說是老少皆宜。而為了更好地發揮出新中國傳統連環畫的價值,本文則就其興與衰進行了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新中國;傳統連環畫;興與衰
1.引言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連環畫作為大眾文化中的一種可以說是陪伴且滋養了數代人的成長,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在時間不短推移下,傳統連環畫屬性也在時間推移下發生了變化,可是不管怎樣它依然是我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在我國美術發展歷程中也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而本文則是從連環畫概念著手,就其發展歷程以及興與衰進行了具體的研究,目的則是希望新中國傳統連環畫得到更好地發展。
2.連環畫的概念
連環畫別名是?“小人書”,其作為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主要是按照現實生活題材、文學作品故事而進行改編的簡潔文字腳本,而其展示內容的方式則是由畫面來展示,整個畫幅之間具有連貫性。連環畫之中的文字則主要功能則是敘事,而畫面則可以說是文字的延伸,能夠更好地幫助讀者進行閱讀[1]。具體而言,其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
(1)線描連環畫。這一種表現形式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形式,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種類型則是以毛筆白描為主要創作方式。
(2)工筆彩繪連環畫。這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較為著名的藝術表現形式,可是這一種表現方式具有較高的成本,創作者在繪制過程中需要傾注較多的精力,而后期在印刷過程中有些為了節約成本就將其制作成了黑白版。
(3)素描連環畫。這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常見類型,而其則是以鉛筆素描和鋼筆素描為主,其在創作過程中舍棄了傳統線條的應用,主要是借助于透視、明暗對比等方式來追求畫面的寫實性,其中《杜江偵察記》就是鉛筆素描的代表作;而《交通站的古詩》則是鋼筆素描的代表作。
(4)木刻連環畫。這一表現形式也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一種類型,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主要是使用單線條來刻畫人物形象,木刻線條粗獷剛健且質樸,會和大面積的黑色形成較為強烈的黑白對比,其中《狼牙山五壯士》是代表作品。
(5)其它民間工藝形式連環畫。除了上述幾種表現形式之外,一些民間工藝形式也是我國傳統連環畫重要組成,最為常見的像是扎染連環畫、剪紙連環畫等等。
3.連環畫的發展歷程
連環畫在古代群眾中經常會被稱之為小人書,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步入了我國群眾眼球之中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種類之一。在進入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后,新中國連環畫受到了較多群眾的關注,可以說是火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一階段最為出名的就是良友公司所出版的《木刻連環圖畫故事》,這一連環畫是我國木刻版畫藝術表現的一種,最開始出現在1933年9月,也是連環畫發展過程中較為獨特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其中則一共有四冊故事,其分別是《我的懺悔》、《一個人的受難》、《沒有字的故事》、《光明的追求》。另外,在這一時期連環畫還出現了較多的歷史故事、古典名著、民間傳說,像是《三國演義》、《西廂記》、《十五貫》等連環畫的出現都吸引了一大批群眾。在進入20世紀之后七、八十年代之后因為我國也已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而這一階段下的連環畫則是以《無產階級的歌》、《白求恩在中國》等一系列名篇為主。而進入90年代之后,又出現了《地球上的紅飄帶》、《可愛的中國》等一系作品。
4.分析新中國傳統連環畫的興與衰
4.1連環畫興盛時期
縱觀我國連環畫發展歷程,我們能夠發現歷史十分久遠,大概有100多年,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連環畫發展速度更是十分的迅猛,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這個時期群眾文化水平、生活質量都較為低下,而連環畫在這一時期則受到了較多群眾的喜愛,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娛樂性活動,而連環畫在那一時期也承擔了一定的掃盲效果,可以說是人們重要的讀物,而這一時期也是連環畫發展的黃金時代,是其最為興盛的時期。
4.2連環畫衰退的原因
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也十分的迅猛,出版事業也因此而得到了發展和繁榮,再加上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文化娛樂活動的越發豐富,連環畫也就失去了之前的輝煌。具體而言,連環畫之相比較于之前之所以會不景氣,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國民經濟、生活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審美情趣也因此而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整個社會文化生活追求也變得越發的多元化[3]。再加上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外來文化步入我國市場也促使我國傳統藝術受到了影響和沖擊。(2)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出版商、圖書上也建立起了盈利至上的思想觀念,連環畫的無人問津也就會促使其出版數量越來越少。(3)在網絡、影視、手機等現代媒體不斷發展環境下,群眾需求也變得越發的多樣化,這個時候連環畫也就很難再滿足群眾的需求。
4.3新中國傳統連環畫發展機遇
新中國傳統連環畫在現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下要想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機遇可以說是有很多,其關鍵的還是體現在以下兩條:
(1)打造中國品牌形象。新中國傳統連環畫要想得以發展,還需要打造出屬于中國獨有的品牌形象,像是美國的唐老鴨、米老鼠都是成功的典型范例,只有先創造除屬于我國獨有的連環畫品牌人物,之后才能以此來進行延伸和發展。
(2)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新中國傳統連環畫要想得以發展,必然要先做好優秀、精髓繼承與發揚工作,同時還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群眾需求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促使其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新中國傳統連環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重要構成,本身就存在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同時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風光,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衰敗,而要想真正讓其得到有效的繼承和發展還是要在保留傳統優點的同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進行突破和創新,這樣才能進一步促使新中國傳統連環畫受到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孫雯琦. 探討新中國連環畫的傳承與發展[J]. 現代裝飾(理論), 2016(1).
[2]李振宇. 文化轉型時代的連環畫興衰[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5(1):104-108.
[3]高蘭. 傳統連環畫的衰弱于我國現代漫畫發展之借鑒[J]. 上海工藝美術, 2013(3):60-61.
作者簡介:
張昶?(1992.7.25-),?女?,漢族?,籍貫遼寧鞍山人,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動畫片導演手法創新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