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佼
摘要:我們從五四時期開始,女性主義就已經開始萌芽了,以秋瑾為代表的一系列“女戰士”們開始呼吁女性的權益和平等。隨著戰爭的爆發,女性的發聲雖然變得細弱但是依然飄響在世人的耳中。等到了戰爭結束,新中國開始鞏固的時期,女性的呼聲似乎越來越烈,“鐵娘子”似乎是口中中最響亮的一個。但是值得懷疑的是,這樣的一種熱烈的回響是否真的代表了女性的平等和保護了女性的權益?本文將就此展開一次討論。
關鍵詞:新中國;女性;鐵娘子;誤讀;階級
(一)自近代以來的女性斗爭歷程
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在教育領域頒布了《學部奏定女子學堂章程》和《學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第一次正出臺了關于女性教育的規定,從這個層面來說,清政府無疑是促進了女性的解放以及女性的覺醒。這一政策出臺,讓很多生在閨中的小姐們可以有機會接觸到知識,而這個時候也正是西學東漸開始流行的時期,這可以讓一批女性看到外國稍微先進的關于男女平等的思想。但我們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要正視其中的投機策略和現實的實施情況,因為這樣的政策出臺與后來新中國出臺的一系列表面上關照女性的政策有著相似的欺騙性和模糊性。從投機的方面來看,當時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已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隨時都是被擊斃的對象,它不得不順應潮流開始頒布“人道主義”的政策,但是這也清政府企圖用民主的話語來達到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
民初中國的女子教育,開始與女子職業相銜接。民國政府在這一點上是切實地做出了一些。民初頒布的《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為男女教育平等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但是,這個制度的輻射范圍是很有限的。
經歷“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禮,女性的態度也有很大的變化。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女性偉人,以秋瑾為代表的一群想拯救國家的女性知識分子。先覺者秋瑾的《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和呼吁做“國民女杰”的詩篇《勉女權》成為激勵女性前赴后繼的號角。同年第一部論述女性問題的專著———金一著《女界鐘》出版,喊出“女權萬歲”的口號。她們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個終生的依靠和舉案齊眉,而是尋找自己的精神伴侶,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處。同時,女性在就業、參政等領域的參與權也有所改善。南方數省的女子率先獲得參與市場的權利,湖南女子王昌國于1921年當選省議員,這些景象是在前10年想都不敢想的。以上,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女性大致的斗爭歷史。
(二)新中國的時代背景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民族復興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民族獨立,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立起來,人民當家作主,不僅從政治上、經濟上,而且從精神上擺脫了帝國主義的奴役,朝鮮戰爭的勝利更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極大增強了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然而,其后階級矛盾深化,領導人對于時局的誤判。在政治上,中國開始鞏固黨的權力,這個時候階級矛盾突出,并被無限放大。從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這一系列的階級斗爭都充斥著新中國。一方面“三反”、“五反”運動的開展,鞏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資產階級進一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另一方面受極左思想的影響,也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而隨后的“文化大革命”這場由文化領域發端的“大革命”,對教育、科學、文化的破壞尤其嚴重,影響極為深遠。在經濟上,“大煉鋼鐵”“趕英超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全民煉鋼運動。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發動全民,討論四十條綱要,掀起農業生產新高潮》,批評經濟工作中的“右傾保守”現象,提出“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大躍進運動開始。同月,毛澤東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內鋼產量趕超英國。
在國際上,在冷戰背后的熱戰似乎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女性在社會改革的大潮流里面,作為一個曾經被壓迫的階級對象登上舞臺。這樣的“粉墨登場”表面上似乎是女性的無限崛起,男女平等的口號也一直縈繞在周圍。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正常積極。但以階級的視角掩藏掉了性別差異,當然也無視了亟待解決的性別問題。下面我將從愛情,婚姻家庭的角度來說明女性的“偽解放”。
(三)新中國時期的女性形象被隱藏的可能面貌
首先從愛情,這個在五四時期,以及隨后的戰爭時期被與黨性連接起來。在我們看到的文學作品當中,被歌頌為“革命愛情”。然而,撇開階級黨性來看待愛情,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情欲欲望,而這一點卻被污名化,甚至被人為地忽視和跳過。結合上面所涉及到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理解,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新中國需要人民擺出禁欲的姿勢來集中力量將國家的各方面發展開來。這看似存在即合理的論調,似乎掩蓋了本應該的人的情緒和發展。
在從婚姻家庭看,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華北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后,由中央婦委開始起草,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頒布實施的。它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以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為核心,為新中國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質的民事法律,是國家改革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立法舉措,為新中國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然而,我們看到了“鐵娘子”“半邊天”即婦女也能夠和男性做一模一樣的事情。但在這一系列的鼓勵女性的話語當中,卻是將男女兩性的性別差異忽略不計,女性不僅要承擔事業,還要照顧家庭。在這樣的雙重標準下,婦女的壓力也是雙重的。
最后,我們一方面確實要肯定新中國以來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解放了,也為女性地位的提升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貢獻,然而,在這些光輝的明顯的政策法律下,我們也必須辯證地思考,這些法律政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也是后人需要改進彌補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M].上海人民出版社
[2][美]羅斯特·帕特南·童.艾曉明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戴錦華.涉渡之舟[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英]Pamela Abbott.鄭玉菁譯.女性主義社會學[M].巨流圖書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