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注歷史發展的邏輯

2017-03-23 19:49:47張兆金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新中國

張兆金

[關鍵詞]新中國,經濟建設,蘇聯模式,歷史邏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57-6241(2016)07-0054-07

一、教學思路

1949年以后,中國經濟建設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人教版教材關于本節課陳述了基本史實,但是潛在問題很多,為什么新中國成立不久即能進行“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為什么走向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歷史的發展必然有其邏輯性。教材下節課的標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已經點明了曲折發展的體制問題和政策取向。那么,教學應揭示曲折發展的外在原因和內在邏輯,使學生理解這段歷史,與后面要學習的改革開放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本設計教學對象是重點高中高一學生,他們有基礎知識,求知欲強,教學應著重培養他們的歷史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由史實到史識的升華。通過反思曲折發展的教訓,提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二、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幾乎摧毀了中國正在發展的民族工業,中國堅持抗戰也幾乎耗盡了國家財力。而后又歷經四年國共內戰,蔣介石政權退守臺灣帶走了國庫中的黃金,因此,新中國成立時,國民經濟全面崩潰、千瘡百孔。首先要恢復經濟的正常運行,比如穩定貨幣、穩定物價、恢復生產、恢復經濟秩序,等等。在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之后,國家經濟建設面臨選擇什么方式的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第三、四兩個自然段,回答:

問題:教材“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第三、四兩個自然段中,經濟建設的關鍵詞是什么?

意圖:從“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不難發現“計劃”是關鍵詞。抓住這個詞,引出計劃經濟的概念。

師: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叫計劃經濟,就是按照統一計劃管理國家經濟。這是相對市場經濟的概念。市場經濟是以市場需求為經濟建設的動力,計劃經濟是以國家指令進行生產。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順利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當時有順口溜稱:“一五成就不尋常,自產鐵軌出鞍鋼。一汽長春解放牌,飛機南昌又沈陽。武漢大橋跨天塹,克拉瑪依油不羊。鐵路鷹下寶成等,三條公路通西藏。”

問題:這些工業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1953年國家剛剛恢復經濟,哪來這么多資金啟動工業建設?為什么這么快就能夠完成這些項目?

意圖:由此引出蘇聯援助與計劃經濟的實施。蘇聯援助是“一五”計劃完成的重要條件,教材沒有闡述。從“一五”計劃開始,中國接受蘇聯援助,經濟建設明確學習蘇聯模式。

師:比如汽車,舊中國沒有汽車工業,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第一個載重汽車廠,被列入“一五”計劃蘇聯援建的首批重點工業項目。外交上實行“一邊倒”,使中國獲得蘇聯12億盧布的低息貸款和技術援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全套的產品設計和圖紙資料,并派遣一批有經驗的專家來廠指導。“解放”牌汽車完全是蘇聯生產的吉斯150型汽車的翻版。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奠基,全國掀起支援長春汽車廠建設的熱烈場面,從各地調來1萬多人參加建設。為保障城市工業人口的吃飯問題,1954年我國對糧食、油料、棉布等實行憑票計劃供應。1956年7月,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如此快速建成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工程,得益于計劃經濟體制,即以國家指令性計劃來配置資源的經濟形式。因此,毛澤東曾明確指出:

我們要進行偉大的國家建設,我們面前的工作是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不夠的,因此,要認真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

師:這些圖片是當時的宣傳畫,反映了學習蘇聯模式的社會動員。

問題:蘇聯經濟建設的先進經驗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請閱讀教材第96頁第一個自然段和倒數第二個自然段。

意圖:斯大林模式在“二戰”前已經形成,因為有蘇聯成功的經驗,所以才提出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專題模塊打亂了時序性,在這里用閱讀的辦法解決,一是讓學生了解學習蘇聯是因為當時只看到蘇聯成功的一面,二是抓住蘇聯經驗的主要特點是計劃經濟、單一公有制。

師:蘇聯的先進經驗即斯大林構建的蘇聯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單一的公有制、以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一體制的推動下,蘇聯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家。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經濟建設學習蘇聯模式,這是必然的。毛澤東在1954年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一五”計劃完成后,我國不僅能夠制造汽車、飛機、坦克、拖拉機,而且還有了鞍山、北滿兩個鋼鐵基地,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在建設之中,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中有68個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產。氣勢恢宏的經濟建設成就在舊中國從來沒有過,全國人民熱情高漲,為同時進行的三大改造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問題:三大改造涉及哪些領域?改造的目標是什么?為什么在實行“一五”計劃的同時開展三大改造?計劃經濟與公有制是什么關系?

意圖:進一步認識蘇聯模式的特點,理解單一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的關系,知道到1956年,中國經濟體制已經完全蘇聯模式化。教師應充分解釋三大改造為什么能在短短的3年時間內完成,進一步說明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的關系。最后強調,兩翼并舉的成功出乎意料,這是出現大躍進的前奏。

師:三大改造涉及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大領域。教材“歷史縱橫”中寫道,經過土地改革后,“千千萬萬的農民獲得了土地”,也就是說,土地歸農民個人所有。從1953年開始要改造,動員農民加入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土地是農業生產的資本、主要生產資料,農業改造的目標是將土地歸集體所有。手工業依靠手工生產,都是私人所有制,當時的日用產品很多是手工業生產,1953年的改造要求手工業者加入生產合作社,改變生產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工商業,教材上加了“資本主義”的前綴,資本主義就是私人所有制,1953年之前有沒有公有制的工商業呢?有,極少。比如銀行,新中國通過沒收建立國有銀行,不允許外國銀行與國內私有銀行存在。生產企業中一些大型企業也是通過沒收轉變為公有制,“一五”計劃在建的企業無疑也是公有制企業。但總的來說,1953年之前,全國大量的輕工業工廠、大小商店,都是私人所有。原本是私有,通過公私合營進行改造,這個工作量相當大,因此中共中央最初設想,是要在10到15年或者更長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然而,實際上只花了3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為什么這么快就完成了?因為原本私營企業就很薄弱,大多數私營工商業都是中小型的,沒有構成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家控制了原料生產的情況下,私人企業經營也很困難。在改造中對私人資本又采取贖買方式,給定息,這樣公私合營就比較順利了。最重要的是,1954年憲法已經明確了中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那么,將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勢在必然。當時普遍認為,只有建立公有制才能進入社會主義。按道理說,應該先實行所有制改造,再開展計劃經濟,蘇聯就是這樣的步驟。但是,我國“一五”計劃已經開始了計劃經濟,“一五”計劃還沒完成又開始了所有制改造,這叫“兩翼并舉”。為什么要同時進行?因為計劃經濟的基礎是公有制,企業只有為公有制才能服從國家計劃。

1956年底,以計劃經濟、單一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本特征的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而且很順利,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出人意料。毛澤東興奮地說: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

——毛澤東1956年1月25日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

于是,這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提出了“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目標。1958年中共八屆二次全會又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怎么理解總路線?請看當時的宣傳:

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它像一根紅線,貫穿在總路線的各個方面。如果不要求高速度,當然沒有什么多快好省的問題;那樣,也就不需要鼓足干勁,也就無所謂力爭上游了。因此可以說,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

——《人民日報》1958年6月21日社論《力爭高速度》

問題:“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是強調什么?多、快、好、省是否符合經濟規律?

意圖:分析總路線是為理解大躍進做鋪墊。我國出現大躍進既是學習蘇聯模式的結果,也有其特定原因。最終讓學生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是經濟建設蘇聯模式化的極端。

師:“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夸大人的主觀因素,就有可能忽視經濟規律。多、快、好、省在建設中是否有普遍的可行性?比如造房子,如果考慮使用一百年,一百年都不過時,那么必須精心設計,材料不能以節約為標準,更不能圖快。為什么要強調高速度呢?請看以下兩個材料:

材料1: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斯大林于1931年2月的講話

材料2:建設速度問題,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擺在我們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的革命就是為了最迅速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經濟本來很落后,我們的外部還有帝國主義,只有盡可能地加快建設,才能盡快地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劉少奇在中央委員會上的工作報告

問題:這兩個材料在觀念上有何相似?

師:二者都將經濟建設的高速度賦予政治意義,看做是戰勝資本主義的保證。落后就要挨打,這是當時常說的話。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遭侵略;1949年以后,中國在政治上站立起來了,但經濟上還是落后。因此,盡快使國家強大起來,不僅是領導人的愿望,也是相當普遍的民族心理。加上“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順利完成,人們相信,只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動群眾,沒有不能實現的事。這是那個時期形成的一種特殊心態,大部分領導人都希望國家經濟建設出現大的躍進。1957年11月,蘇聯把人造衛星送上天空,美國還沒有做到。這似乎進一步證明了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毛澤東由此估計世界形勢是“東風壓倒西風”。當時蘇聯提出15年超過美國,于是毛澤東提出,中國在15年內趕上或超過英國。他的依據是什么?

我們現在生產力還很低,鋼只有520萬噸。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后,將有1200萬噸。再過一個五年計劃,鋼產量可以到2200到2400萬噸。到第四個五年計劃完成時,就會有4000多萬噸。我問過(英國共產黨)波利特同志,再過1 5年英國的鋼產量可以到多少?他說現在是2000萬噸,再過15年頂多達到3000萬噸。那么,再過15年,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那時候世界的面貌就會大大改變了。

——毛澤東1957年11月17日

在莫斯科接見留學生時的談話

師:這個材料說明趕超英國的目標還不是憑空提出來的,對不對?但問題在于,對經濟發展速度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這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農業發展綱要》,對農業生產提出了過高的指標。10月、11月,《人民日報》為此兩次發表社論,要求農業生產實現“大躍進”。

1958年的大躍進是從農業開始的。這年風調雨順,早稻和小麥有望豐收,農民積極參加農田水利建設,為糧食增收創造條件。這本來是很好的形勢,在鼓勵躍進的氛圍下,卻出現了三個極端。首先是各地所報產量越來越高:

1958年6月,《人民日報》連續報道: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畝產2105斤,2畝9分地小麥試驗田畝產達到了3530斤;湖北省谷城縣小麥畝產4353斤。7月23日,農業部發表公告,夏收增產6996,小麥總量超過美國40多億斤;《人民日報》配發社論說:“我們現在已經完全有把握可以說,我國糧食產量要增產多少,是能夠由我國人民按照自己的需要來決定了。”

師:《人民日報》用通欄標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來報道山東壽張縣畝產萬斤糧食,于是這句話被廣泛流傳,將人的主觀能動性夸大到荒謬的程度。實際上1958年糧食產量只比1957年增長了2.4%,但當時的統計數據是,糧產量比上年增長了一倍。這使領導人誤以為農業問題解決了,現在要用農業促工業。也就是說,農業浮夸風愈演愈烈的同時,工業領域又將大煉鋼鐵推向高潮。

毛澤東對鋼鐵一直十分重視,他曾說:“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個東西就什么都好辦了。”上述趕超英國的依據就是著眼于鋼鐵。1958年原定鋼產量是610萬噸,總路線提出后,把指標提高到850萬噸。6月份,毛澤東又提出了鋼產量能不能翻一番?于是,鋼產量指標定在1070萬噸。9月5日,《人民日報》在《全力保證鋼鐵生產》的社論中說:

生產1070噸鋼,是我國人民當前一項頭等重要的任務。我們必須為實現這個偉大任務,全力以赴,只能超額完成任務,而絕不能少一噸鋼。……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的生產和建設放在首要的地位。

一場大辦鋼鐵的群眾運動就這樣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制定1070萬噸指標時,離年終只有4個月時間,到8月底鋼產量還只有400多萬噸,正規鋼鐵企業開足馬力也完不成600多萬噸,于是,全國掀起建設小高爐的熱潮,從城市到鄉村,到處都是小高爐、小土爐,沒有煤炭的地方就砍樹燒木材,農民不懂也要煉鋼。經過幾個月的苦干、蠻干,年底冶金部宣布全國生產了1073萬噸鋼,其實合格的只有800萬噸。

問題你們聽說過“大躍進”中大煉鋼鐵的事嗎?你們有什么看法?

意圖:這個問題意在調節課堂節奏,給學生議論的時間。大煉鋼鐵給老一輩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問問爺爺奶奶,以加深對那段歷史的認識。

師:1958年春的農田水利建設還引發了人民公社化運動。水利建設有時需要打破鄉、縣乃至省的界限,當時農民積極性很高,自備糧食和工具,無償到外地開河挖渠,這些事跡經過宣傳,使毛澤東等領導人異常興奮,認為農業合作社的規模小,在生產組織上就會有諸多不便,妨礙生產力的提高。這年4月,中央發出小社并大社的意見,本來是要求有條件的地方考慮,但是,文件下發后,全國立即掀起并社熱潮。各地合并后有的大社仍叫農業生產合作社,有的學習蘇聯改叫集體農莊,還有的叫共產主義公社。8月,毛澤東視察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看到人民公社的牌子,稱贊說:人民公社名字好。新華社很快作了報道。而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人民公社化運動全面鋪開。

從謹慎地提出小社并大社的意見,到決議推行人民公社化,為什么指導思想變化這么快呢?請看材料:

人民公社的特點是兩個,一為大,二為公,叫大公社。人多,幾千戶,一萬戶,幾萬戶地多,地大物博,綜合經營,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農林牧副漁,農業合作社原來就有。工農商學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這些就是大。大,這個東西可了不起,人多勢眾,辦不到的事情就可以辦到。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會主義,把資本主義的殘余,比如自留地、自養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

——毛澤東1958年8月在

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人民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許多地方的社員在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社員的自留地、家禽、樹木等,都為公社所有。與蘇聯的集體農莊相比,都是單一公有制,統一生產,平均分配。農民被固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遷徙,沒有生產自主權。

問題:仔細觀察這張宣傳畫,人民公社的未來都有什么?

意圖:領導人構想中的人民公社就是共產主義小社會,每個公社都有自己的工業、農業、大學、中學、小學、托兒所、醫院、商店、公共食堂、俱樂部、民兵,等等。這張宣傳畫典型地反映了當時對共產主義的幻想。

師:人民公社化運動后,實行平均主義原則,農業產量卻大幅下降,原本勤勞樸實的農民,在這一體制面前變得懶散了。更可怕的后果是,高估產導致高征購,征購糧比1957年增長了40%,留給農民的口糧已經不能維持溫飽。如山西省太谷縣的楊家莊大隊1958年總共打了80萬斤糧食,秋天匯報時硬被報成180萬斤,政府征購走了100萬斤,還以為給農民留了80萬斤,卻不知連種子都沒有了。毛澤東對浮夸風有所察覺,也說,報上吹的不能全信。但是,他仍肯定形勢是好的,仍堅持認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方向是正確的。因此,1959年的廬山會議,將持正確意見的彭德懷等人打成反黨集團,使經濟的嚴重問題被掩蓋下來,躍進在繼續進行,高估產、高征購仍在進行。進入1960年,報紙仍在宣稱“開門紅”“大躍進年”,到6月份,各大城市和工業區糧食紛紛告急,政府不得不多次削減居民供應標準,農村普遍發生饑餓、疾病、逃荒及餓死人的現象,這就是教材中說的“1959至1961年最嚴重的經濟困難”。至于困難到什么程度,建議同學們自己搜集資料了解“三年困難時期”。

面對困難,全黨上下開始認真調查研究,糾正錯誤。1960年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極端做法,廢止“大食堂”。1961年,中央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中央召集七千人大會,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進行了初步總結,有限地糾正了一些“左”傾錯誤。之所以說“有限”,是因為雖停止了“大躍進”,但沒有改變人民公社形式,單干被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在困難時期,人民始終同心同德地支持黨和政府,社會秩序穩定,經濟建設也有發展,如大慶油田,集中全國石油系統的人力物力搞大會戰,在困難時期建成投產。困難時期的社會風氣良好,雷鋒就是這個時期樹立的榜樣。經過1962年到1965年的三年調整,經濟基本恢復正常,但是,緊接著又發生了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打亂了經濟秩序,廢除了規章制度,破壞了正常生產,使國家經濟瀕臨崩潰。“文革”結束后,經濟建設才走向正軌。為什么又發生這樣大的曲折?為什么出現“停產鬧革命”的現象?為什么“以階級斗爭為綱”取代了盡快實現工業化的夢想?這段歷史比較復雜,希望以后你們繼續關注。

回顧思考:1957年之前工業化基礎的迅速發展,得益于計劃經濟體制,對不對?那么,之后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為什么導致國民經濟出現混亂?

教材解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

追問:什么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怎么理解“歷史發展階段”?為什么不尊重經濟規律?

意圖:給學生議論時間,重在最后一問,引向對計劃經濟的認識。

師經濟條件決定了經濟發展規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都是不尊重經濟規律。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自1953年以來,至1978年以前,我國的經濟運行模式,實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的優點是能夠實現某項建設的快速進行,比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和大慶油田,都是調集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計劃經濟也易于忽視經濟規律,要求超越經濟條件的快速發展,比如1070萬噸鋼的指標大大超越當時全國鋼鐵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可能完成。再想一想,為什么選擇計劃經濟體制?這是蘇聯模式化的結果。盡管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黨出現分歧,但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單一的公有制,始終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中國和蘇聯在那個時期都以此為原則。我國在1978年之后毅然改變經濟模式,運用市場經濟發展經濟,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三、教學反思

從1953年開始的經濟建設,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都沒有脫離蘇聯模式。經濟建設的蘇聯模式化是這段歷史的內在邏輯。蘇聯是單一公有制,為改變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強制推行集體農莊,我們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也是為了改變所有制,實現公有制。蘇聯模式強調高速度,“大躍進”也是追求高速度。在那個時代,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的經濟特征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實行計劃經濟。

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普及歷史知識的區別,即在于關注歷史現象背后的內在邏輯,揭示和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素質。以往的教學強調知識點,或僅僅服從教材的解釋;單純地羅列史實不能形成有效的邏輯思維,服從教材的解釋往往會造成史實與史識之間邏輯關系的缺失。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學取向的定位和課堂教學的效果,首先取決于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要選取合適的史料,史論結合,使史實與史識之間緊密相扣,形成合理的邏輯關系。每件事的發生都有邏輯關系,每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走向也有邏輯關系。注意講述每個事件發生的邏輯,最后總結整個歷史階段的內在邏輯,這也許就是“課魂”應有之意。

本文所引材料均出金沖及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三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不再另注,特此說明。

[責任編輯:王雅貞]

猜你喜歡
新中國
新中國廣播體操60年回顧與反思
現代交際(2016年15期)2017-04-06 09:39:52
淺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竹笛藝術的發展
戲劇之家(2017年5期)2017-04-05 20:45:04
還原真實
東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51:22
加拿大承認新中國問題探析(1949~1950)
歷史視角下推動新中國科技發展的科技戰略研究
美媒:“新中國”的贏家與輸家
環球時報(2016-08-30)2016-08-30 06:42:02
新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社會流動
新中國民族教育發展道路的探索
科教導刊(2016年9期)2016-04-21 01:36:49
新中國60年中國的韓國文學研究
新中國的女博士學位授予史探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欧美第一页在线| 黄色成年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色综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久久免费成人|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伦理一区| 日韩二区三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白|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黄色免费看|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999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国内精品91|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精品91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欧美精品导航| 91青青草视频| 久久精品66| 欧美高清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国产不卡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成人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性欧美精品xxxx| 91国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国产视频大全|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91在线|中文|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