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九連冠”、全國住建系統勞動模范……自2002年11月成立以來,寧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簡稱“排水公司”)已獲得近百項榮譽稱號。這家以污水處理、水環境保護和城區防汛為職能的國有企業,深耕治水行業十六年,現擁有雨污主干管網674公里,排水泵站52座,污水日處理能力86萬噸,再生水日生產能力26萬噸,已成長為一個集“安康、和諧、創新、公益”于一體的現代化排水企業。
鑄治污之魂打好治污攻堅戰
治污,是排水公司所有工作中的“重頭戲”。近年來,排水公司以“美麗寧波”建設、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全力構建“污水處理廠—泵站—管網”聯營、聯動、聯調的運營體系,切實履行減排職責,通過污水處理廠的擴建提標改造,不斷提升減排治污能力,為寧波市完成節能減排工作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上,排水公司創下了寧波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三個“首次”:首次采用項目核準制,相比之前的工程立項,前期工作時間縮減了六個月左右,節約時間近30%;首次采用目前國內先進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MBR膜工藝,污水處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首次在污水處理領域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應用,運用電腦3D模型展示,使工程管理數字化、精確化。
截至2018年底,排水公司管理的五座污水處理廠全面實現出水水質提標升級,達到一級A以上排放標準。其中,位于北侖小港的新周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達到了準地標四類水標準。
“在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提標改造的同時,我們還在探索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與水環境治理的有機融合。”排水公司總經理沈浩說。寧波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但也是資源性、水質性和工程性并存的缺水地區。污水再生利用產生的水,即再生水,被稱為城市的“第二水資源”,如果利用好將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現象。
沈浩表示,目前寧波中心城區的再生水利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回灌河道,實現生態補水;二是工業回用,實現資源化用水。再生水回灌河道項目在BOBO城小區周邊試點,以江東北區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出水作為水源,日供水量約2萬噸,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生產工藝,經過深度處理將生活污水變成優于排放標準的“產品水”,然后回灌至陸家河河道。該項目已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驗收,陸家河也從原先的劣五類水體改善為地表四類水標準。

在再生水工業回用方面,排水公司和寧波碧海供水有限公司達成再生水回用合作協議,將再生水用于鎮海化工園區工業使用,目前日供水量2萬噸。
強排澇之基構建信息化排水系統
城區排澇事關民生,如何在汛期實現排澇工作的高效化、便捷化?排水公司立足信息系統建設,綜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互聯網移動應用技術,以“智慧排水”中心為核心,通過有效整合各類數據,搭建高效聯動的協同機制,構建了排水信息化作戰系統。
“智慧排水”中心是排水公司汛期信息匯集和發布中心,發揮著重要的中樞作用。2017年,中心推出“廠站網”一體化調度平臺,以污水處理廠、泵站、管網聯動聯調為基礎,以實時數據的監控、分析為依據,以水質保障、水量均衡、水位預調為目標,實現了不同環節的協同運行,形成了統一高效、科學合理的生產運營管理機制。
當接到臺風預警后,“智慧排水”中心實施科學調度,提前加大污水處理廠進水流量,上游泵站合理調配各區域污水輸送量,提早降低地下排水管網的整體液位;當臺風來臨時,“智慧排水”中心根據沿線管網、污水處理廠的液位數據分析,遠程調度啟停泵站泵機,并適時啟動低洼路段應急強排措施,實現汛期排澇工作的高效、快捷。

“排水通”是一個集成在“智慧排水”中心的子系統,具有管線定位、計劃制定、路線規劃、軌跡記錄、事件上報等多項功能。在處理排水事件中,排水管道巡查養護人員只要點擊手機大小的“排水通”移動端,就可以定位顯示相關信息,提升處置事件效率。同時,排水公司還依托“排水通”系統開發了“掌中排水通”手機APP。一線搶險人員借助手機就可以查閱排水管網信息、雨量數據、流量數據、水情信息、臺風信息等,實現第一時間科學處置。
排水公司管網設施科毛劍升已經與地下排水管道打了將近五年的交道。他說,剛接觸地下管道時就是“摸瞎黑”,后來利用圖紙、現場慢慢熟悉了管道,但是遇到不太熟悉的路段,沒有圖紙,只能通過現場查勘。“現在有了這個‘排水通,就不用帶圖紙了,方便多了。”
前不久,華僑城污水排不出,毛劍升剛好在周邊巡查,接到通知后就立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后,他發現華僑城門口中興路上的污水預留井水位太高,懷疑是管道堵塞,但無法明確管道走向。“以往還需要公司同事幫忙查閱圖紙,很費時間。當時點了下‘排水通,排水管線走向一目了然,現場水位一核實,確定了堵塞管道,疏通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毛劍升說。
集精益之力挖掘企業內部潛力
“對國有企業來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沈浩認為,建立完善的分配、激勵和保障制度,厚植人才發展土壤,可以有效激發人才活力,帶動企業長足發展。
近年來,排水公司將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抓手,先后推出了“首席工程”和“首席工人創新工作室”,為企業職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能、提供技術鉆研的平臺和成長的綠色通道。
沈浩告訴記者,“首席工程”是一項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選拔培養機制,是在具有競爭性的技術技能崗位上,比如污水處理工藝、水質化驗等崗位,推選出技術技能水平高超、實踐經驗豐富和業績貢獻突出的專業人才,并提升其工資待遇。通過能者上、庸者下的動態考評管理機制,吸引不同技術崗位員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而“首席工人創新工作室”是以公司的市級首席工人、技術技能領軍人物為引領,吸收公司各類有創新精神的職工參與,從而帶動廣大職工圍繞本行業、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技能人才培養以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2018年,排水公司在“首席工程”和“首席工人創新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企業專家工作站”,通過與排水行業專業團隊的全面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長效服務機制,實現產學研有效結合,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同時,以此輻射寧波市排水行業,為全面提升寧波市排水行業高新技術水平,提供科研技術服務。
排水公司依托“企業專家工作站”,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助力企業發展:“請進來”,特聘國內知名專家,由專家與公司技術骨干圍繞技術難題進行交流討論,開展污水處理廠全過程水質分析,形成了相關課題報告;“走出去”,由專家帶領公司業務骨干到其他優秀企業調研污泥處置、再生水回用、污水處理,對標技術、管理、運營,解決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
為守住治污“最后一米”,排水公司從管理著手,實施管理標準化工程,不斷完善污水處理廠運行考核細則,規范管網、泵站巡檢養護標準,開展工程制度和流程的標準化試點應用,全面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文化打造工程,“益排水”公益文化、“清排水”廉政文化和“悅排水”文體文化三支文化線路漸漸明晰,塑造了獨有的“蠲濁流清”企業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