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婷
近日,萬明華先生的大著《為學之道——古代先賢的核心學養》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從2012年底開始籌劃寫作,到2018年最終定稿,歷時六年,終得完成。作者夙興夜寐,嘔心瀝血,身體力行,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體現了一位出版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該書選題幾經斟酌、改易,從“立德樹人之道”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從“為學之道——中國學習思想闡釋”到最后定題為“為學之道——中國先賢的核心學養”,這一選題的斟酌過程,也是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求索的過程。這份嚴謹、執著與專業,令人動容。該書概述了上至先秦下迄近現代的先賢的核心學養,朝代之全、擇取先賢典型人物之廣,使該書成為一部知識容量極廣的大著。
作者用歷史的視野,勾勒古代先賢核心學養的演進歷程。本書從先秦時期先賢的核心學養寫起,歷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代直至近現代先賢的核心學養,擇取歷朝歷代典型代表人物四十九人,勾連起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中國的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在這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抓住一條主線,這本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誠如作者在后序中所言,先秦諸子百家、兩漢儒學、魏晉玄學、隋唐儒釋道、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學派、學術思潮不斷沖擊他,并使他一度陷入選題的“困境”。可其最終通過縱覽全局的歷史眼光,牢牢抓住“核心學養”這一主線,這其中熔鑄了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思考與重新“建構”,而這種思考與“建構”是建立在前期大量資料搜集、閱讀的基礎上,是建立在對中國歷史文化深入了解與研究的基礎上,更是建立在對傳統思想文化重新“建構”運籌帷幄的基礎上。作者選取每一時期的重要人物,僅以先秦為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等先賢的依次出場,無可爭議地代表了先秦先賢核心學養的最高成就。作者用一個個個案的分述,勾連起了整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學養史。
作者以獨到的體悟,精準把握古代先賢核心學養之要義。我國古代先賢的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抓住最能代表先賢核心學養的“這一個”,這需要十足的功力。作者以其厚重的文學、文化底蘊,在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對每個朝代每個典型代表的學養都作了精準剖析。以古代文論大家劉勰為例,作者以《文心雕龍》中的理論為觀照對象,梳理文章與學養之間的關系。第一部分通過“以文見志”來探討寫作是人的情性的外在體現,文章的風格可以體現人的德行與品性。第二部分通過治學方法來探討“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通過品性的改變來寫就雅正的文章,展現自身為人處世的智慧。第三部分通過“學術之光”來闡明“文章之用,修身治國”,雅正的文章能反作用于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作者從核心學養的角度,準確把握《文心雕龍》的理論要旨,并進行歸納、提煉。將高深的理論用通俗之語出之,讀來清晰明了又令人信服。當然,這不能不歸功于其深厚的文學理論功底。根據作者自述,他本科階段就讀于江西師大,師從古代文論專家劉松來教授,碩士階段就讀于華東師大,師從劉大為教授,取得文藝學碩士學位。可以說,多年在文藝理論專業的學習、浸潤,使其具有了扎實的理論分析與鑒別能力,因此,在面對數量眾多的先賢及其理論著作時,作者能夠游刃有余,準確抓取核心學養的要義。
作者憑借博通的學識,勾連古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部好的著述,絕不應曲高和寡、孤芳自賞。萬明華先生是一位出版人,習近平主席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命題一經提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得他意識到自己必須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點什么,于是便有了后續這本書的撰寫。而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將高深的理論與大眾的接受結合起來,該書也是用力頗深的。作者憑借其博通的知識,打通古今的障礙,從而與現實社會有機結合,達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春風化雨的作用。如在寫到孔子的“正名”思想強調社會責任分工的積極意義時,作者聯想到“如警察有維護社會治安的責任,消防員有滅火救災的責任。還有一些政府官員,常常以百姓的‘父母官自居,想凌駕于百姓之上,當他們作威作福時,就違背了‘正名的原則。”淺顯易懂中,將先賢的學養與現代社會的教義天衣無縫地銜接。在講到墨子的“尚賢”制度時,作者結合其對當今世界的重要意義,認為“我國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培養人才、發現人才、人盡其才,是管理者的當務之急。”而這樣的古今勾連在本書中比比皆是。作者并不就古論古,而是處處“古為今用”,在對先賢核心學養的論述中,融教義于無形,從而成就一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著。
要把一部枯燥的理論著作寫得通俗易懂并不容易,萬明華先生卻做到了。本書用平實的語言介紹與闡釋深奧的理論,并與現代社會、當下生活有機結合,融古今于一體。這部在百萬字的初稿中提取、整合、重新建構而成的著作終于面世了,個中甘苦,細讀作者后記,著實令人動容。當然我們相信,作者后續定將有更多不同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的大著問世,我們也期待著。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