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
摘 要:在傳統數學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能運用的教具只有粉筆、黑板和三角尺,而且在課堂上全程只有數學老師一個人在講課,這樣小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比較枯燥。而根據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生在課堂也應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數學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并且進一步推廣合作理念,強調合作理念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本文將重點探討在數學課堂上如何進行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有效性
引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許多數學教師逐漸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等這一類的合作學習,逐漸把課堂教學的主體交給學生,合作學習固然有很多積極意義,但是目前合作學習的開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課堂上,在小組討論的時間學生經常趁老師不注意就聊天,打鬧嬉戲;有時候,小組各成員并不愿意發表意見,沒有合作學習的效果;合作小組的分工并不明確等等,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真正將合作學習的效果發揮出來呢?
一合作小組成員的確定
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和技能。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所擅長的技能不同,應該分別適合小組合作中的不用職位。合作中既需要善于組織小組成員的組長,又需要踏踏實實,認真負責的組員。這就需要老師熟悉學生性格特點,合理分配職務。再者,小組的人數要合理,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大概控制在4~6人,這樣既不會因為人數過多而造成有的成員沒有任務,又不會因為人數過少而導致任務太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這樣小組合作才能安排好分工工作,在同一個小組內,有人負責搜集信息,有人負責發表看法,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領導,進而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讓所有的小組成員參與到任務中來。
二注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很重要,但是在合作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形成向心凝聚力,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發揮出“1+1>2”的效果。因為,合作的價值在于發揮擁有不同技能的學生的優勢,在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有的學生可能學習能力強,思維邏輯比較好,老師問一個問題能夠馬上反應過來,但是,有的學生反應較慢,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的答案,這樣只會造成學習落后的學生更為落后。所以,老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積極幫助小組成員的能力,以及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學生要認識到,自己是小組中的一份子,小組合作考察的是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個人出風頭,鼓勵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積極幫助學習較為落后的同學,支持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問題,經過反復的討論,最終得出小組合作的結果,并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是小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充分發揚小組的合作精神。
三充分發揮老師在課堂上的監督與引導的作用
雖然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也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但是這對于老師掌控課堂的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首先,老師應當在課前積極準備素材,設計合理的小組合作所要解決的問題,將這一節課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入進去;然后,老師在上課時的狀態也十分重要,在學生出現不明白的問題時,應及時的進行干預和指導。在學生討論和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不應事不關己,應當走進學生小組,但又不能過近使得學生緊張,應與學生保持恰當的距離傾聽,然后如果有學生意見相左發生吵架的情況,要及時開導,出現離題太遠的情況時,也應當迅速點撥一下,從而保證學生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同時,老師應當根據實踐情況合理控制小組合作時間,如果全班的整體情況比較快就要適當的縮短時間,如果全班的合作進程整體比較慢就要適當的延長一些時間,使學生能夠把握課上時間,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最后,在合作結束后,老師應當采取相對公平的方式去評價小組的努力,從多方面考核小組活動的成績,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只考察某個學生學習成果的思想,才能夠有利于學生自己真正的將自己視作小組的一份子,樹立整體意識。
四總結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以及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合作意識和培養領導力,執行力等等突出的能力。當前的教育中確實有不少老師開始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這種方法,但是,由于該教育方法還沒有形成一種完備的體系,在執行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因此,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更要注重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才能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魏亞琴;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2陶林;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觀察方法[J];基礎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利艷芬;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常見誤區及其對策[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5年03期
4李惠琴;;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時機的把握[J];教育科研論壇(教師版);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