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幸
當前,汝南縣果農在梨樹栽培和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分別從品種選擇、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希望能給梨農一些啟示,在生產中少走彎路,盡早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一、品種選擇問題及措施
(一)品種選擇存在的問題
1.只種植外觀好看和風味好的品種。衡量一個品種的好壞,不能僅憑好看、好吃,還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其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等。
2.盲目跟風,只認“新品種”。有的所謂“新品種”,可能只是老品種換個新名字,育苗者就是純粹為了賣苗掙錢;又或是未經區域試驗的,不一定適宜本地生長,引種存在不小風險。
3.沒搭配好授粉品種。梨多數為自花不實。確定主栽品種后最重要的就是搭配授粉樹,授粉樹的選擇要求花期與主栽品種一致或相近、花粉量大、果實商品性好。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一般為2~8:1。
(二)應對措施
可以優先考慮選擇地方品種及好吃的小眾品種。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根據市場行情自我定價,非常適合網絡、訂單式銷售。事實上,不論哪種梨,都有一定的消費人群,最主要的是要生產出好果,找好銷售渠道及平臺。
二、肥水運籌問題及措施
(一)肥水運籌存在的問題
1.憑經驗用肥。現在多數梨農還是根據老經驗、老傳統確定肥料種類、用量,化肥用量較多,且氮、磷、鉀等大量元素用得多,鈣、鎂、鐵、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和有機肥施用較少,久而久之使得梨園出現土壤板結、樹體生長過旺易于遭受多種病蟲害等現象。
2.灌水過多和澆水方式不當。多數梨農澆地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且澆水次數過多,一般在6次以上。澆水過多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擠”出,減少土壤中的空氣含量,使得梨樹根系生長發育不良,進而影響整個梨樹的生長發育。
(二)應對措施
1.要注意平衡施肥。因為梨樹不僅需要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還需要鈣、鎂、鐵、鋅、硼等中微量元素。
2.增施有機肥,提高果園土壤中的有機質質量分數、改善土粒結構、活化土壤。
3.多用葉面噴施肥料的方式,其好處是利于吸收,提高肥效且見效快,省力省錢。
4.提倡果園生草。汝南縣梨園可選擇三葉草、苜蓿、鼠尾草等淺根系品種。
5.基肥改春施為秋施。秋施基肥一般在9—10月至土壤上凍前結合澆水進行,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早熟品種果實采收后及時施用,晚熟品種可于采收前后施用。
6.嚴禁大水漫灌的澆水方式,采取溝灌或交替灌溉。幼樹以樹冠外圍為界,起壟向里成溝;成年樹則以外圍樹冠為界,向里0.5 m左右開溝,施肥、澆水均在此范圍內進行,此方法有利于樹體生長,提高水肥利用率,并可節省成本。
三、整形修剪問題及措施
(一)整形修剪存在的問題
重視冬剪,輕視甚至沒有夏剪。生產實踐證明,梨樹不進行夏剪會造成秋梢過長、徒長枝多,形不成花芽或花芽質量差,最終會導致翌年坐果少,造成營養浪費。整形修剪與品種、樹齡、長勢以及土肥水、病蟲防治等綜合管理因素有關,很多梨農往往注重小枝的修剪去留,不僅浪費時間,且造成主枝留得過多,致使整體結構不合理,樹冠大、枝量多,造成內膛空、結果枝條外移。
(二)應對措施
必須改重視冬剪為全年修剪,修剪的原則是去大留小、去強留弱,以果壓冠、注重更新。這樣修剪既能節約樹體營養,改善光照,還可以提高花芽質量,能夠為翌年豐產夯實基礎。
四、病蟲害防治問題及措施
(一)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1.重“治”輕“防”。梨樹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應提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宜在梨樹休眠期或果實采收后,利用人工、化學、生物等綜合防治方法,從源頭進行預防控制。
2.重化學防治,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很多梨農認識不到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好處和重要性,“偏好”化學農藥,寄希望于用化學藥劑防治,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農業防治可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基數,增強樹勢,從而減少或減輕病蟲的發生。物理防治是利用光、熱、電等防治病蟲,比如誘蟲板、糖醋液、殺蟲燈等。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防治病蟲。
3.盲目施藥。在一個生長季節,病蟲害的發生、傳播、為害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不少梨農不注意掌握這些規律,往往是在看到有明顯的病蟲為害癥狀后才施藥。不能針對不同病蟲害采用針對性的農藥進行防治,且多采用高毒、廣譜性的農藥進行防治,這樣不僅效果差還易殺死天敵。
梨農一般常年使用1~2種農藥來防治同一病蟲,很少多種農藥交替使用,在當前梨果價格不高的情況下使用劣質便宜農藥并且隨意加大濃度,這樣就非常容易產生抗藥性,浪費農藥造成污染不說,還易產生藥害,增加成本。
(二)應對措施
了解掌握病蟲發生規律,在病蟲發生關鍵期用藥且統一用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病蟲發生的情況,按照農藥的特性和功效,合理混配、交替用藥,提倡施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以達延緩病蟲抗性和提高防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