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先

按照國家糧改飼的文件精神,在專家指導的基礎上,筆者開展了部分青貯玉米品種引種試驗,篩選出適宜南陽市種植的優良早熟高產品種,現就2018年引種試驗玉米田間表現情況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品種與試驗田
引進試驗玉米品種為北農208、京科5號等10個青貯玉米品種,和已種植2年的青貯3號做對照。引進試驗玉米品種可糧飼兼用。試驗地點設在唐河縣東王集鄉安莊村,面積2.33 hm2。試驗地前茬大麥4月23日收獲。試驗田地勢平坦,地力中等偏上,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土壤質地為黏質土。
(二)試驗設計
試驗為大田大方對比,不設重復。由于天氣原因(下雨)造成玉米沒法按設定播期統一播種,故分為2組,每組5個品種,分別于5月2日和5月11日當天播種完畢。試驗采用隨機排列,每處理面積根據供試種子多少而定,面積不一,多的在0.4 hm2以上,少的不足0.07 hm2。
(三)播種與管理
試驗地采用種肥異位機械同播。每667 m2施45%(29-8-8)配方肥50~60 kg。田間管理措施與大田相同。
二、調查與分析
(一)生育期
試驗表明,玉米分期播種對生育影響不明顯(對照)。從生育期的抽樣調查情況看,出苗后到收獲,雖然播期不同,各處理生育期均與品種介紹無明顯變化,但隨著氣溫升高,積溫增加晚播期玉米生長發育進程加快,追趕早播期玉米,收獲期應相差3天左右。
(二)苗情觀察
1. 6月26日各播期玉米均開始吐絲授粉,只有北農368等品種剛開始抽雄。
2. 7月18日隨著氣溫升高,各播期玉米已進入加快灌漿期,北農368等品種剛揚花結束。
3. 8月5日先玉808、京科5號、德青貯11號等品種乳線達1/3;豫青貯23、北農208、幫豪108等品種乳線達1/4;其他品種乳線未出現;而北農368正處于快速灌漿期。
4. 8月11—14日,調查取樣情況見表1、表2。其中所有數據均為平均值。(取樣方法按國家規定測產方法)。
三、成產因素和產量分析
(一)成產因素
適播期內對有效畝穗數基本無影響,僅與播種量、天氣、播種質量、田間管理有關(地力水平一樣)。
(二)產量分析
本次試驗所引進品種在同等條件下,每667 m2產量高于對照青貯3號(平均3 t/667 m2)僅有4個品種,分別為德青貯5號每667 m2產鮮草4.332 t,先玉808每667 m2產鮮草3.907 t,幫豪108每667 m2產鮮草3.458 t,德青貯6號每667 m2產鮮草3.15 t。從雙30標準來看,即棒草比在36%以上均能達標。
5月11日播種玉米,因抽雄吐絲與授粉均在高溫下進行,對成籽成粒和淀粉含量會有不利影響。8月14調查取樣時,除北農368(還需5 d收獲)均可收獲。
三、總結
(一)玉米的收獲標準
玉米在同一生長環境下,其生育期的長短與它的葉片數(節數)呈正相關。達到收獲標準的依次為德青貯10號、先玉808、京科5號、德青貯11號、豫青貯23、北農208、幫豪108、德青貯6號、青貯3號、德青貯5號、北農368。
(二)產量
產量依次是德青貯5號每667 m2產鮮草4.332 t,先玉808每667 m2產鮮草3.907 t,幫豪108每667 m2產鮮草3.458 t,德青貯6號每667 m2產鮮草3.15 t,青貯3號平均每667 m2產鮮草3 t,豫青貯23每667 m2產鮮草2.885 t,德青貯10號每667 m2產鮮草2.732 t,北農208每667 m2產鮮草2.592 t,北農368每667 m2產鮮草2.39 t,京科5號每667 m2產鮮草2.319 t,德青貯11號每667 m2產鮮草2.062 t。
(三)結論
此結論是一年試驗特定氣象條件下得出的,因而有必要進行下一步的試驗驗證。
本試驗的調查分析結果僅對本次引種試驗負責,可能與引種品種的性狀表現或品種特征特性不符或與引種目的相悖,但試驗是認真嚴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