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臣峻
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方面。一般來說,研究宏觀經濟學都要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工人的工資水平與微觀經濟學有著重要聯系。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指為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效用是指從有限資源中獲得收益。“邊際”這個概念在西方經濟學中著有重要地位,類似于數學中的導數。由此引出了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和邊際效用等概念。研究工資水平是否過高,既需要在企業角度從成本利潤方面著手,也不能忽略工人日常經濟生活中所消耗的費用即成本和其消耗所帶來的滿足感即效用。
西方經濟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與工資水平這一課題有著密切聯系。
經濟學中均將我們假設成“理性人”。
由公式I=p1x1+p2x2與生活聯系,易知日常消費中上到國家下到居民,都在有限的財富中會選擇不同的商品進行消費,以達到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效用最大化意味著在預算約束下合理配置商品。
總量不同,其選擇方案等也均不同,用數學方法繪制成的圖像稱為無差異曲線,曲線均不相交。
由公式π=PQ-C求導可得P-MC和MR-MC兩個式子,代表邊際收益。企業若要利潤最大,則需在合理的邊際效用遞減和邊際成本遞增中權衡,達到最優生產。
最優生產決策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凡是遇到選擇、利弊權衡等均可用這一思想加以指導、分析,得到理想也就是最優的的決策。
工人視角下的工資:工人理想最優策略是工人獲得的勞動報酬即工資,剛好可以滿足其閑暇所需消費。通俗的說,工人日常需要多少,他就干多少,既要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創造多余的價值(剩余價值)。
企業視角下的工資:工資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盈利,便要求其盡可能減少成本。機器、設備、廠房等較難減少支出,因此壓低工人工資成了減少成本的最主要方法。俗話說“高薪聘人才”,如果企業過分壓低工資水平,那么所雇傭到的勞動力等級低,反而不利于企業生產利用西方經濟學更好的研究企業角度下的工資水平。通過分析企業是否有生產過剩的現象來判斷企業經營者是否擴大再生產過大,是否超出國家掌控范圍內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
利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好的研究工人角度下的工資水平。工資報酬永遠小于人們日常的消費意愿。若是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我國工人工資水平普遍能夠得到保障,此外還有國家制定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等。
還可分析近幾年國家出臺政策、財政政策等。較多出臺工人保障制度之類則說明工人工資水平偏低;減收企業稅增收個人稅說明偏高。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或效率。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是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目前我國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將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除以同一時期全部從業人員的平均人數來計算的。計算公式為: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
西方經濟學:邊際生產力,邊際生產效率(增加一個單位時間所產生的產品)
勞動生產率測度:1、在生產相同產品或服務的條件下的測量。商品可以用產品數量測量;服務可以用“效用”代理變量。
2、增加值測量法。以增加值作為基數。
利用ULC比較工資高低,關鍵是看地區差異、匯率、通貨膨脹率、較大的經濟社會發展差異、人力資本(包括勞動生產率)
生存工資:勞動者的工資應當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夠維持其生存的水平。
單位勞動力成本(ULC):ULC視角下我國當前工資水平衡量
ULCi=Y/L ?其中ULCi表示一國行業i的單位勞動力成本,Y表示該行業增加值,Y表示該行業勞動力成本。
ULC忽略了匯率、一國通脹水平等。
ULCi=(ai)/(ai*)?其中ai表示一國i行業單位產生所需勞動力?(ai*)表示參考標量,某國基單位勞動力成本。
為剔除匯率和物價波動,可用相對單位勞動力成本(RULC)
RUCLi=(aiwi)/(ai*wi*e)??其中ai表示一國i行業單位產出所需勞動力?wi表示單位工人平均名義工資?e為兩國匯率
ULC或RULC越小?工資水平越低
生存工資:一定時期和歷史、社會條件下,滿足勞動力在生產所必須的最低工資水平。
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包含一定歷史、道德因素,要與一國經濟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相適應。
勞動力再生產:特定地區、時期,勞動者用其購買到的最低價格的生活資料,滿足自身勞動力再生產。
生存工資:滿足這個最低限度開支的工資水平。
生存工資計算公式:勞動者年均生存工資=城鎮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組最低一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瞻養系數
數據處理:統計局公開數據最優先原則;各權威統計機構,如各大數據庫、金融機構數據中心、專業研究機構統計報告;新聞、網站、報道等慎用;論文中必須注明數據來源;個人社會搜集數據,應盡量保留原始數據.
中等偏下生活水平工資:可以使勞動者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時,獲得中等偏下水平的生活,進行相對復雜的勞動力再生產。最低20%-40%
生存工資(靜態)?中等偏下(動態)
靜態通過考察工資收入與生存需要,衡量工資是否過低
動態滿足了勞動者基本生存需要后,還要考察當前工資水平是否滿足其長期發展需要。
建議省與省比較、行業間比較
(作者單位: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16級1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