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巧 王永克
冬季氣溫較低,霧霾和降雪天氣頻發,在棚室蔬菜的管理上必須因“冬”制宜,落實各項科學的管理技術才能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駐馬店市菜農當前在冬季棚室蔬菜管理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常見問題
(一)“靠天吃飯”,不能因“冬”施策
棚室蔬菜生產蔬菜投入較大,有些菜農以為硬件設施棚室搭建好了,就能帶來好的經濟效益。對越冬設施蔬菜的生產管理仍然套用春秋季蔬菜生產的管理技術,有的干脆堆積使用多項棚菜管理技術。針對冬季陰冷、弱光照、霧霾等特殊的氣候特點,不采取對應的管理技術,而是等待天氣晴好,“靠天吃飯”現象嚴重。
(二)保溫措施不到位
多年的暖冬讓部分菜農的保溫意識不強。現在,日光溫室棚膜多采用0.08 mm厚塑料膜,在暖冬尚可。但近2年來,嚴寒和霧霾惡劣天氣增多,寒冷時間的延長和持續,暴露出了現有保溫設備存在的不足。
(三)頻繁施用葉面肥和補充微量元素
在棚室溫度低于茄果類蔬菜正常生長所需溫度的低溫環境下,蔬菜肯定生長緩慢,出現黃化、白化、凍傷。此種情況下,有些菜農往往會反復噴施膨果、促生長激素類藥劑,其結果往往造成蔬菜植株畸形和僵果的現象普遍發生。
(四)寒冷特殊天氣施藥劑量和施肥次數不降低、不減量
冬季降雪霧霾等陰冷天氣,處于低溫環境下的植株,往往會出現生長停滯、光合轉化機能低下、葉片氣孔關閉,如果仍然按照生長旺盛時期的藥劑噴施濃度或加大混用藥劑數量,藥液會長時間停留在葉面和植株上,不能正常的吸收轉化,過度地滲透加大葉面細胞的呼吸代謝,導致葉片細胞的衰竭,褪綠直至白化死亡。
二、應對措施
(一)構建保溫棚體,增加棚膜厚度
棚室種植層可挖40~50 cm,并
增厚保溫土墻和草苫厚度,增強儲熱和保溫性能。考慮生產成本問題,部分菜農多采用0.08 mm厚的塑料膜。實踐證明,應采用0.1 mm厚的進口棚膜,這種規格的薄膜冬季平均溫度比常規棚膜能提高棚溫2~4 ℃。
(二)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應用能使棚室內的土壤溫度提高2~3 ℃。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措施的越冬茄果類蔬菜,一般不會出現因低溫障礙造成的瓜果畸形,轉色也較好。
(三)補光
冬季種植的棚室蔬菜大多是茄果類和瓜類蔬菜,其特點是喜溫、喜光、喜長日照。但是冬季的特點是夜長晝短,自然光照時間較短,利用植物生長燈及時補光會對棚菜的生長發育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棚菜結果期的及時補光,其掛果率高,著色好,畸形果少,綜合增產效益明顯。生產實踐證明,冬季和早春在番茄、黃瓜、茄子、甜椒、西葫蘆、韭菜、甜瓜、葉菜等棚室內,每667 m2吊掛生長燈20盞,懸掛高度高于蔬菜0.5~1 m;根據不同蔬菜的最佳光照時間在早晚草苫掀開前和落苫后各補光2~3 h;霧霾或陰雨雪天氣,全天用植物生長燈照射補光,可以大大增強蔬菜光合效率,促進其生長發育,還能顯著減少畸形果的發生,有效解決弱光帶來的茄果類蔬菜冬季轉色障礙和果面亮度不高的問題。
采取補光技術還可以防止棚室蔬菜在育苗過程中長期處于低溫寡照造成的花芽分化障礙和徒長,使得蔬菜幼苗葉色濃綠、植株健壯、根系發達、生長勢強,且定植后緩苗快。
(四)注意天氣預報
在霧霾或陰天前盡量減少打藥,以降低棚內濕度。可用碧護灌根,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抗逆性,以抵御惡劣天氣的影響。出現連續霧霾天氣,要盡量控水控肥。冬季設施蔬菜生長主要的制約因素是溫度和光照,在連續的惡劣天氣中,棚內的溫度、光照都達不到蔬菜生長的需要,大量的澆水、追肥不能加快和促進蔬菜的生長發育,反而會出現漚根等現象,影響其生長。
出現久陰天氣,植株長勢弱,根系活力差,若天氣驟晴突然揭開草苫或棉被,棚室內會迅速升溫,蔬菜的葉片蒸騰量會突然增加,植株往往會迅速萎蔫。遇到久陰驟晴氣候草苫不要一起揭開,開始可以隔一苫揭一苫,待植株恢復后再完全揭開。可噴施碧護或1%葡萄糖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措施
使用透光性好的無滴棚膜、鋪掛反光膜及反光板、及時整枝打杈、選擇合理種植密度、剪半葉、疏老葉等多項管理和輔助措施。如果3 d連續陰天,中午需放頂風1~2 h,以及時排出有害氣體。另外,可使用緩釋型CO2氣肥或使用液態CO2氣罐增加棚內CO2濃度;若出現連續霧霾天氣要適當降低棚內溫度。這樣的天氣條件使植物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為了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必須適當降低棚室內溫度。但如果冬季棚內溫度持續低于10 ℃,應適當加溫以保障蔬菜正常生長。澆水前應先曬水,這樣能提高水溫,以減少因水涼對植株的刺激導致其滯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