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琴 司學剛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深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和面積不斷擴大,農業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的速度明顯加快,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與全國其他行業相比,我們的農業現代化水平還十分滯后,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種糧不賺錢,甚至虧本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開始顯現,不少好的農業技術在生產上推行阻力重重,農業的后續發展能力亟需提高。要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增強廣大新型經營主體獻身農業的信心,必須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盡可能增收節支、節本增效,進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家庭農場化作業,合理確定經營面積
在現代農業的四大經營主體即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中,家庭農場的形式最適合中國廣大農村生產的實際,在鄉村振興中起著更大的帶動作用。與小規模農戶相比,家庭農場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更高,更有意愿使用先進農機、引進優良品種、采用新技術、開展品牌化經營,能夠帶動小規模農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在不少家庭農場中,父輩負責生產,兒子負責營銷拓展。這種“代際分工”趨勢表明新生代農民在向產業化拓展,推動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與其他三類經營主體相比,家庭農場更易組織、實施和擴展。
二、搞好糧經比例配套,提高單位土地經濟收入
對于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來說,由于單純種植糧食作物效益比較低,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勞動實力種植一定比例的經濟作物不僅是可行的,更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一來可以合理安排家庭成員的日常勞動,不至于無所事事;二來可以實現比較高的經濟收入,達到與種植糧食作物分避風險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種植經濟作物收入高,但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也相應大,具體采取哪種形式、種植什么作物,要因地因人而宜,要立足產品能在本地銷售。同時,積極發展訂單,確保收入穩定。除此之外,要有風險防范意識,購買必要的農業保險,一旦出現重大災情,不至于血本無歸。
三、增開新型農資及農產品購銷渠道,降低農業成本投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已步入尋常百姓家,對農業經營者來說,也是降低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的絕佳時機。在農資購置上,可以實行與廠家直接訂貨,滿足個性化需要,不僅大大降低流通成本,而且可以根據土地和作物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施肥和用藥方案,實現農業的精準投入和精細化管理。在產品銷售上,通過線上線下經營,可以擴大訂單規模,平抑不同地區物價,增加優質農產品的供給與收入。
四、實行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減少勞動力成本投入
農業要降低生產成本,必須減少勞動力的成本投入,農業全程機械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現途徑上,一是經營戶自己購買農機,這樣雖然初始投入大,但可以長期使用,避免與廣大小農戶爭搶,可以不延誤農時,這在一些災害天氣發生時顯得更加必要。二是購買農機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優點是節省成本,不需存放場地和維護,方便快捷,但長期來看,雇傭費用較高,有可能延誤農時。發展農業全程機械化,要按照政府的規劃逐步推進。根據河南省《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小麥生產以主推深耕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種、聯合收獲、秸稈切碎還田等機械化技術為主,加快發展高效植保、秸稈打捆撿拾機械和烘干機械。玉米生產主推以免耕精少量播種、摘穗收獲技術為主,發展籽粒直收、烘干、青貯玉米收獲技術。水稻生產以主推標準化育秧、機插秧、聯合收獲技術為主,重點推廣高密度標準化育秧、機插秧,加快發展高效植保、秸稈處理、烘干等機械化技術。花生生產以發展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為主,重點推廣機械化播種技術,示范推廣帶有撿拾功能的花生聯合收獲技術。
五、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
配方施肥,精準投入,避免浪費,還能保護和改良土壤;水肥一
體,省時省力,節約成本,適于大面積應用和推廣,其技術已十分成熟,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標準配置之一。水肥一體化技術主要應用于果園、菜地、茶園、煙葉、花卉苗木及糧田,它是借助低壓灌溉系統,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在灌溉的同時進行施肥,適時、適量地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節水節肥農業技術。
六、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推行病蟲害綠色防控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植物保護措施。目前主要有四大主推技術:一是生態調控技術,二是生物防治技術,三是理化誘控技術,四是科學用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