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少峰
摘 要:初中是小學到高中的過渡期,這一階段的學生適應性問題會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產生影響。寄宿中學生由于其食宿在校等特點,面臨的適應性問題更加復雜,也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給予更多關注,也需要加強對這一群體適應性的輔導工作。
關鍵詞:寄宿;初中生;適應性
所謂適應性,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改變自身或者環境,使自身與環境協調的能力,我國心理學者張大均教授通過因素分析得出青少年適應性包含六個方面:生理適應、情緒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應和生活適應。[1] 中學生處在生理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大部分學生在這一階段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脈搏、血壓、肺活量和神經系統等生理機能也迅速發展。此外,第二性特征的成熟也成為初中階段學生生理發展的重要表現;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情緒上出現兩極化特點,而這種兩極化又使得初中生具有明顯的反抗情緒。[2] 隨著初中生進入新學校后環境的改變,初中生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適應性問題。雖然不是所有初中生都會面臨以上的適應性問題,而且每個初中生之間所遇到的適應性問題都存在差異,但寄宿學校的初中生又因其食宿等生活在學校中的特點,在適應性可能會產生出現更多問題。
一、寄宿初中生的常見適應性問題
寄宿初中生具有寄宿生和初中生兩個身份的雙重特征,所面臨的適應性問題,也不外乎這二者中的一方面,或這兩方面同時存在,結合已有適應性的理論成果,又結合學校工作實踐經驗,這里將寄宿初中生的適應性問題歸納為生活、學習、環境和自我等四個方面。
(一)生活的適應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最典型的特點是生活在學校,所謂生活在學校,主要指飲食和住宿這些基本生活活動在學校而不是自己家中,也有研究者分析更為全面,把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生活劃分為日常、學習和娛樂三個方面。[3]而生活上的不適應,大都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常會出現的問題。
(二)學習的適應
學習上的適應也是很多初中生需要解決好的問題,無論是寄宿生還是非寄宿生,都有可能會出現學習上的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科目少、而且小學知識內容較為簡單,而初中則開始分科學習,學習的科目明顯增多,特別是考試科目增加,再加之初中較之于小學,知識的深度加大,所以學生需要投入的精力會更多,承受的心理負擔也會有所增加。在學校工作實踐中,會常聽到家長們說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如何好,可初中以后便一落千丈,雖然學習適應不良并非是造成這些初中生學業下降的唯一原因,但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二、寄宿初中生適應不良的危害
很好地適應新環境中的各種新要求,是寄宿初中生健康、快樂、充實地度過初中校園生活的前提,而過好初中生活,則會讓學生終身受益。而如果在適應性方面出現問題,則會影響這些學生不同層面的發展,造成各種不利影響和危害。
(一)不利于學生的心身健康
寄宿初中生適應不良首先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食宿在學校,學校食堂的飯菜當然無法與家中的相比,再加上有些學生的挑食,有些學生經常是可有可無的點上幾口。再者,由于當前社會中充斥著各種垃圾食品,不少家長對此并無多少認識,因此很少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少吃這些東西。而那些垃圾食品恰恰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最愛,這些垃圾食品根本無法為初中階段學生提供應有的營養,甚至還有很大危害,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導致學生的問題行為
對寄宿制的初中生活不適應,除了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還可能會引發很多問題行為。吸煙飲酒是較為常見的問題行為,由于初中寄宿生離開了家庭的監督和教導,在學校中,由于學生人數多,教師又有各種教育教學任務,因此難以時刻將學生放置于自己的視野之中,很多初中生好奇心重,喜歡去嘗試新鮮事物,如果同在一些有吸煙和飲酒習慣的學生經常在一起,會更容易受影響這些學生的不良影響。
三、提高寄宿初中生適應性的對策
要提高寄宿初中生的適應能力,需要從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多方努力,既要在課程、教學及管理上合理安排,也需要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工作。
(一)學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課程進度
從學校管理層面來看,首先為學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作為寄宿生生活、學習、娛樂的場所,學校需要全面考慮到學生在這幾個方面的需要,不能過分的壓制生活和娛樂的時間,既要充分保證保證學生飲食、休息和睡眠的時間,還要適度安排學生娛樂的時間。
(二)相關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適應性情況
在寄宿制學校中,班主任的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角色要遠遠高于非寄宿學校,他們不僅是學生的班主任,也像是學生在學校中的家長。相比于非寄宿學校,寄宿制學校班主任更要及時了解學生適應性方面的狀態和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生活和人際關系等方面,要及時發現問題,為需要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導和幫助,同時班主任也應通過積極有效的班級建設,為所有學生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班級團體。此外,各科目的任課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所了解,根據學生總體的課堂表現情況和課后作業反饋,來分析學生在教學中的適應情況,并對自己教學計劃及時修正和調整,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適應。
(三)心理教師要積極開展適應性輔導工作
心理教師是開展寄宿初中生適應性工作的重要角色和專業性人員,在學生心理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任務。首先在開學之初,特別是針對剛剛走進寄宿制初中的初新學生,應為所有學生開設以“寄宿初中生適應性輔導”為主題的心理教育課程,在課程設計中,一方面要了解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
四、結語
寄宿制學校是我國基礎教育中重要的辦學形式,擔負著讓農村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重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8年4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為農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可見國家對寄宿制學校的重視。然而由于大部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正處在尚未成熟的身心發展期,又由于小學生活轉向初中生生活,特別是寄宿制的初中生活,可能會難以馬上適應,所以政策關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寄宿制學校教育工作者們,要對學生的適應性問題針對性的輔導教育,特別是針對剛上初一的新學生,一定要做好輔導工作,為其三年的學校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適應分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2006,4(2):82.
[2] 徐愫編著.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28-239.
[3] 姚姿如. 豐富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的思考[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