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慶
摘 要: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要積極收集和使用生活當中的教學資源,利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整個教學的過程進行進一步的更新,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吾與學生的進一步成長。本文主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和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此來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在各個學科當中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呈現,使得學生會與對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提升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需要從三個層面進行教學的探索。
一、基于生活化教學理念建立教學的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當中發揮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教師必須要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因為教學目標對于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會產生指導性的作用。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正好處在叛逆性比較強的時期,渴望獲得獨立的成長。在這個階段當中,但是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理念讓學生認識到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所接觸的知識在生活當中都有著廣泛的運用。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加入生活化的內容,特別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維度需要注重讓學生感受到二本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廣泛運用,感知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例如:在《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當中,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學習法律保障生活相關的知識。因此在教學設計的總結階段當中,到時就必須要樹立這樣的教學目標,法律的基本特征同時也不斷強化個人的話的意識。通過被法律作用的進一步學習,使得個人的守法意識得到有效的強化,此外教師還要進一步豐富教學目標當中的內涵,例如指導學生思考生活當中法治現象不足的情況,或者了解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守法行為,用更加密切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規范,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學習當中吸取新的知識,不斷的思考個人的生活。如果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環節當中,能夠積極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那么后續的教學實施就能夠有著更強的參考。
二、立足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的內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更新教學的內容,把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引入到課堂當中,能夠讓學生主動發現自己所學習的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能夠讓學生從學科知識的角度出發獲得更多的成長。道德與法治教育實際上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見識,同時也是為了豐富學生在生活方面的技能,促進他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能夠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選擇,并且整理一些生活化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科知識更加具有說服力,同時也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
例如:在講解《社會生活講道德》第1節知識的時候,就是需要通過日常的教學了解,尊重是交往當中的起點,能夠真正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養成文明和懂禮貌的習慣,成為一個誠信之人。把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入到課堂的教學當中,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觀察,不斷的尋找更加豐富的教學案例,同時引導學生積極關注他人,重視他人,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做到語言方面達到文明的狀態,同時具有誠信方面的意識。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充分把內容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學課堂里面,例如亂扔垃圾是很多中學生都存在的壞習慣,那么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校園當中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了解自身生活當中擺放的現象。有的環衛工人剛剛打掃完教學樓的地板,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沈夜亂扔早餐包裝,這樣的一種情況會導致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不斷增加,同時也是一種不尊重環衛工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是自身舉止不文明的表現。通過這種生活素材的運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個人行為的反思,從而使得該課程的價值也能夠得到呈現。
三、基于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的方法
在生活化戰略理念的指導之下,積極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變,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道德和法律本身的重要性同時,建立起一個更加科學和合理的道德行為判斷標準學科教學目標得到實現。對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說,主要是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融入到生活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中所參與的教學活動具備著一定的生活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當中,發現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差異性,同時道德標準也會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在課堂當中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個案例積極發言,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更好地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進行引出。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社會當中的熱點事件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開展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讓學生在這個分析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取最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同時也形成較為健康的思想品質。
例如:在《網絡生活新空間》的學習當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網絡對于整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讓他們正確認識到網絡存在的意義,同時也要了解合理使用網絡的重要性,注重了解一些網絡的負面影響和事件。在初中學生的生活過程當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不斷的引導學生遠離網絡,不要沉迷在網絡的世界當中。他是這樣的一種口頭的模式,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和作用,反過來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羅列與青少年上網相關的社會熱點事件,例如:青少年由于長期在網吧玩游戲,最終出現猝死的新聞,青少年由于沉迷于游戲,最終出現暴力傾向的事件。這些由于網絡游戲上當受騙損失財產的新聞,可以快速地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當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引入這方面的內容,那么不僅可以讓學科知識回歸到生活實踐當中,同時也能夠提高教育和教學的效果。
四、結語
總的來說,利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教學,需要重點關注教學的目標,合理設置教學的內容,把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到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選擇與設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環節,促進整個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
[2]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
[3]王峰.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8):121-122.
(作者單位:廣西靈山縣豐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