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理茜
摘 ?要:城鎮地籍測量主要以土地測量技術為手段,來明確土地面積、土地位置和土地大小,進而滿足土地管理部門的土地信息需求。并且,城鎮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在城鎮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國十分重視城鎮地籍測量工作,強調城鎮地籍測量的科學方法和較高的精度。研究城鎮地籍測量基本方法和精度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地籍測量水平,而且對城鎮土地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深刻意義。
關鍵詞:城鎮地籍測量; 基本方法; 測量精度
一、概述
地籍主要指國家監管之下的,以地塊為基礎,以土地權屬為核心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數量、質量、位置、權屬等信息的集合,并且主要以圖片、數據等形式表示。地籍建立主要是為了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以促進土地管理工作,健全我國土地管理制度?,F階段,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我國地籍建設需要建立多用途的地籍系統。而地籍測量主要包括地籍碎部測量和地籍控制測量兩部分。而地籍測量的主要內容包含地籍控制測量、設置地籍圖根控制點和基本控制點,測定土地權屬界線和行政區域界線的界址點坐標,測算宗地和地塊的面積、并根據土地測量數據繪制地籍圖,進行土地動態監控、開展土地變更測量,開展土地整理、開發等測量工作。
二、城鎮地籍測量的基本方法
GPS 靜態定位測量方法。在城鎮地籍測量的過程中,GPS 靜態定位測量方法使用最為頻繁,GPS 靜態定位測量方法在高級控制網布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對幾十、近百公里的控制網布測中的GPS 基線向量都能夠采用GPS靜態定位測量方法來進行控制。并且,GPS 靜態定位測量方法的精度較高,能夠將測量誤差控制在1~2 厘米左右。并且,我國地區的很多城鎮都使用獨立坐標系統,只有少數城鎮使用國家的坐標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北方城鎮現有的控制網已經無法滿足土地管理的要求,亟需土地管理部門使用GPS 靜態定位測量方法來改造地基控制網。
RTK 測量方法。RTK 測量方法主要用于地籍圖根點加密控制和一、二級控制測量的過程中。RTK 測量方法以載波相位觀測為基礎,對土地進行實時動態定位。并且,RTK測量方法能夠為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土地測站點的三維坐標結果。而且,RTK 測量方法的精度更高,能夠達到厘米級別。另外,RTK 測量方法能夠實現觀測站坐標信息和觀測數據的共同傳輸,流動站不僅要接受基準站所傳遞的載波相位信息,而且還要接受GPS 系統的衛星信息,并通過數據整合來對土地進行實時定位。
地籍碎部測量方法。地籍碎部測量也叫做地籍要素測量,主要包括界址線、保護區界限、界址點、行政區域界限、建筑物輪廓燈。地籍碎部測量的主要方法有平板儀測量法、全站儀極坐標測量法、經緯儀測量法、攝影測量法等。其中,平板儀測量法主要以平板儀測圖技術為基礎,主要運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地籍測量工作中。平板儀測量法的數據精確度較低,只能為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圖解地圖。隨著其他先進測量方法的出現,平板儀測量方法已經被社會淘汰。經緯儀正交測量方法主要借助測線和較短支距來測定目標點。這種方法主要使用直角棱鏡來測定目標點和垂足點,并用鋼卷尺來測量坐標距離。并且,測量所使用的鋼卷尺必須經過事前檢查,將測量精度控制在4cm 以內。全站儀極坐標測量法主要將多個已知點作為定向來測量控制點和目標點之間的距離和方向。在現階段的城鎮地籍測量工作中,全站儀極坐標測量方法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測量方法。攝影測量法主要按照航攝影圖片和經過測算制作的底圖來獲取目標點的位置。
全站儀測量。傳統的地基一、二級控制測量通常采用全站儀導線控制的方法。導線控制方法最開始使用鋼尺和經緯儀來進行導線控制測量,這種方法的工作效率較低,精度難以達到工作要求。而全站儀創新了導線測量方式,用電子測距儀和電子經緯儀來開展導線測量結果,能夠將測量誤差控制在厘米級別,甚至控制在毫米級別。由于全站儀導線控制測量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全站儀導線測量方法已經成為地籍測量中導線測量的最重要方法。
三、城鎮地籍測量精度控制措施
布設平面控制網精度。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平面控制網布設要進行逐級布設,保證平面控制網均勻分布,并且要保證布設的精度。而平面控制網布設精度主要包括GPS平面控制精度和RTK 測量精度。第一,GPS 平面控制精度。GPS 平面控制數據需要使用TGO 軟件來進行處理,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下載、讀入和檢查,并且要進行觀測數據的標準化處理,確定數據記錄的格式、類型,統一的數據單位等。之后,TGO 軟件進行向量解算。而GPS 平面控制的最小縱軸誤差在3 ~?5 毫米之間,橫軸誤差在3 ~?4 毫米之間,誤差較小,測量精度較高; 第二,RTK 測量精度。RTK 測量的速度很快,測量效率和精度也很高。并且在測量過程中為了避免測量過程中人為操作的誤差而采用不積累誤差的方法。RTK測量的精度能夠到達毫米級別,最大誤差為5 毫米,最小誤差為1 毫米,平均誤差為3 毫米,測量精度較高。
地籍碎部界址點測量精度。地籍碎界址點的數據精度直接關系著土地管理的范圍,因此,地籍測量要保證界址點的測量精度。但是,在無論使用哪一種界址點測定方法都存在著一定誤差。而要提高界址點測量精度就必須找出誤差產生的根源,并采取消減誤差的措施。而界址點測量中的誤差主要包括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誤差等。其中,系統誤差主要包括儀器本身誤差、測站點和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磨損誤差、讀書誤差、變形誤差等。偶然誤差主要包括儀器對中誤差和棱鏡偏心誤差。而粗誤差主要由于測量者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誤差。而界址點測量精度受誤差因素的影響較大,例如,界址點點位對重誤差對測量精度有著重要影響,當對中誤差一定時,定向距離大于40 米,誤差隨著定向距離的增大而增大。當定向距離處于10 ~?40 米時,測量誤差隨著定向距離的減小而增大。而當定向距離一定時,測量距離越大誤差越大,精度越低。此外,界址點的系統誤差值要比偶然誤差值小,棱鏡偏心誤差對測量結果的精度影響最為明顯,系統誤差中點位誤差對測量精度的影響較大。
參考文獻:
[1]王建明.??地籍測量技術及管理的相關思考[J]. 華北國土資源. 2017(05)
[2] 高啟航.??地籍測量中的控制測量方法[J]. 民營科技. 2018(01)
(作者單位:達州市國土資源檔案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