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地鐵運營過程中常見的幾種運營安全風險,同時闡述了這些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最后再結合大量資料文獻,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安全風險管理途徑。旨在抑制各類安全風險的產生,從根本上維護地鐵運營安全。
關鍵詞:地鐵運營;安全風險分類;產生原因;有效管理途徑
一、解讀地鐵運營過程中常見幾種安全風險
(一)源自環境風險
通常情況下,地鐵運營環節因環境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風險在對其進行分析時,大多會從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兩方面進行。其中,社會環境囊括了經濟總體情況、家庭環境等內容;自然環境囊括了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等內容。諸如:颶風毀壞地鐵站周圍電站,地鐵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斷電,此過程中便可能出現安全風險。
(二)源自人為風險
圍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地鐵運營安全風險,大多會從人體功能、思想素質和知識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慮。其中,人體功能主要涉及到人體各感觀功能;思想素質涉及到人的承受能力和極限忍耐力;知識能力則涉及到地鐵工作者受教育與培訓的程度、積累的工作經驗等。諸如:地鐵在運營過程中突發故障,地鐵司機未做出正確判斷與處理,便容易產生安全風險。
(三)源自管理風險
因地鐵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不力所造成的地鐵運營安全風險同樣很常見。諸如:地鐵關門燈響起時,還有乘客想要快速跨越地鐵屏障門,進入地鐵車輛內部,本身這一行為就非常危險,但在場工作者并未及時制止,以致該名乘客被屏蔽門擠壓受傷。該事件反映出的不僅是工作人員責任心缺失、乘客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地鐵運營環節的管理力不足,在屏蔽門關閉警報響起時,就應當提醒乘客不要強行跨越屏蔽門。
二、剖析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文獻可發現,除了極少部分無法避免的安全風險因素外,絕大多數的安全風險都可規避,但是人們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或者并未做好這方面工作,才會在地鐵運營環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安全風險。具體來講地鐵運營環節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來自三方面:
第一個方面,基于國家層面還未對地鐵安全運營出臺一個相對完整的管控機制,進而便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安全風險。諸如:各地區地鐵建設之時所參照的建設標準均借鑒于抗壓、強電、隧道施工、防水以及鋼筋焊接等領域標準,簡而言之便是缺乏專業技術體系支撐。
第二個方面,地鐵真正在國內發展起來的時間并不長,且還未得到大規模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鐵公司自身的技術管理水平決定的,經驗缺失、管理體系缺失,自然無法應對各種安全風險。
第三個方面,專門用于安全風險管理的資金支持力不足,無論是應急處理措施,還是配套服務能力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均會引起安全風險。
三、探討有效提升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管理的途徑
(一)有效構建與完善安全風險預警機制
為確保地鐵運營安全,便需要在各種高新技術與設備支撐下,全過程管控地鐵運營環節,保證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均不會影響到地鐵運營安全。
首先要做的便是構建一套十分完善且科學的風險監管體系(如:圖一),以此引導地鐵工作者有計劃、有目的的圍繞地鐵運營整體情況實施監督與管理,及時發現地鐵運營環節存在的一些安全因素或問題,諸如:電纜偽裝門脫落、列車傾覆等問題。
發現問題應立馬上報并采取對應措施妥善解決問題,以此維護地鐵安全運營。同時,還應引進國際上通用的風險預警設備,通過這一設備能夠及時探測到地鐵在運營環節表露出來的或潛藏的一些問題,并反饋給安全控制中心,由他們針對問題具體情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二)有效加強人員管控力度
人為因素于地鐵運營而言是對其運營安全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
基于此,首先便是增強工作者的安全防控意識,定期培養他們的安全技能及應對突發狀態時的處理能力;其次在選拔工作者時,便需要從責任心、安全意識和業務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最后針對乘客,還應當利用地鐵廣告牌、地鐵廣播等方式告知乘客地鐵運營安全重要性、告知乘客他們的哪些行為會威脅地鐵運營安全,諸如:隨意跨越屏蔽門、攜帶易燃易爆物品等。
(三)有效推行全過程管理體系
全過程管理顯而易見包括了地鐵運營的所有內容。結合相關經驗,全過程管理的前提在于出臺一套相對完善的技術安全監管體系(如:圖二),這便要求增大資金投入,引進各種先進的、新穎的安全監測、防護設備,諸如:安裝在屏蔽門出的報警設備,一旦發生乘客不安全跨越行為便會作出報警反應。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地鐵車輛自出現以后便受到社會大眾青睞,但地鐵運營環節存在多種不良因素影響,易產生安全風險,因此于地鐵企業來講應構建完善運營管理機制,構建安全運營環境。
參考文獻:
[1]韓豫. 基于脆弱性的地鐵運營安全事故致因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08).
(工作單位:哈爾濱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客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