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婷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也是逐漸的增強,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侵權方面尤為突出。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但內容復雜,而且原則內容也不宜概括。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需要采用的是侵權責任模式,并且它有效的保證了民法典的相應邏輯性。
關鍵詞:民法典;知識產權侵權;責任
民法典的編纂主要就是將民事法律進行了相應的規范化以及邏輯化,同時針對其權利進行了相應的權利劃分。像是對于知識產權的歸屬,目前仍然處于一個爭論的狀態。從宏觀角度來說知識產權是應該被納入民法典的,因為如今的民法學界和知識產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從微觀角度上來看,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和民法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和相似性,從而經研究也能夠看出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進入民法是非常少見的。
一、知識產權和民事權利之間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知識產權和民事權利兩者的構造解析。想要對其權利進行全面的解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的客觀主體、權利性質、特點以及所含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分析?。其中的內容包括如下:(1)權利的舍取、權利的應用以及權利的保護等。另外權利的屬性,無論是民法學者還是知識產權學者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共識。(2)在民事產權中知識產權只是其中的一個類型,而且和傳統相關的民事權利相比沒有明顯區別。(3)從兩者的權利客體角度來看的話,學界早已針對相關客體內容以及特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在理論上進行了實質的區分。(4)權利保護方面,特別是民法典和侵權責任的特殊性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相關專家學者缺乏對相關內容的關注。尤其是知識產權屬于絕對權,還有著部分的物權屬性,然而這些知識產權的物權屬性卻屬于無形財產,與有形的物質財產相比,在排他性方面知識產權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因為知識產權屬于無形財產,它與物質財產最終本質的區別就是其客體可以共享。這是由于知識產權能夠由很多個體進行掌控以及應用,能夠一同存在于多個時空。(5)知識產權對應到侵權責任,我們所需要探究分析的就是如何停止對知識產權的侵犯,但是知識產權的賠償損失責任相比物質財產的侵犯責任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可能會對知識產權納入民法典產生影響。
二、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的模式
其中一種的模式是創設知識產權請求保護模式。一直堅持此觀點的崔建遠教授,認為這種知識產權請求權是最為理想的制度,其中包括了廢棄請求權、停止侵害權、賠禮道歉權以及獲取信息請求權。另一種模式是指現有的侵權責任保護模式。一直持此觀點的是魏振瀛教授,因為他覺得對于物權請求權不必嚴格規定,可以適當的將物權請求權有效的轉化為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侵權責任中有明確的規定。本文對于知識產權雖然沒有深入探討,但是根據知識產權的相對屬性這個模式也是依然同樣適用的。在以往的時候吳漢東教授沒有針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進行詳細的分析,可是在相應的民法典中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責任有了明確的規定,即使并沒有編放到侵權責任中。總而言之,無論是哪種模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發揮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而且也不會造成對知識產權和民法典的破壞。
三、知識產權的侵權責任
在我國的民事責任中,主要構成的兩個體系分別是侵權責任以及合同責任兩種。同時在我國的相應民法通則中更是表明了有十種承擔責任的方式,其中不但包括侵權責任還包括合同責任。另外除掉合同的責任還剩下八種侵權責任方式。而且在這八種侵權責任中可以應用于知識產權的有:消除危險、賠償損失、消除影響、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名譽恢復等。
四、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分類
以請求權為基礎:首先是知識產權請求權,其中概括了消除危險、停止侵害以及排除妨礙。然而知識產權中的請求權還包括了消除危險請求權和妨害請求權,這種請求權主要是指侵害的物權之訴;其次是債權請求權,也就是指對其賠償相應的損失;最后一類是指關于人格的請求權,其中主要包括了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及賠禮道歉。但是也有與之相反的看法,有的學者覺得消除影響和賠禮道歉也是可以歸屬于知識產權中的請求權。即是知識產權不但擁有一定的財產屬性,還具有一定的人身屬性,可是這些責任方式全部都是以人格權為前提的,因此最終還是將其歸屬于人格請求權中。對于人格請求權和知識產權所具有的特殊性,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因此筆者將不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
五、知識產侵權行為構成的主要條件
(1)必須具有一定的違法性,而且這個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2)在構成的知識產權侵權中,最終損害的結果不再是必要形成條件,同時這也是作為知識產權與民事侵權表現不同的地方;(3)有的當知識產權被侵犯以后是并不會有任何懲罰的,因此也就導致了侵權責任人所承擔的責任大小與事發原因有著必然的聯系。(4)主觀過錯不能成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構成時的必要條件。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民法典背景下的知識產權責任是十分明顯的,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知識也是人們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民法典背景下的各種權利也在發生著一定的改變,而且構成侵犯產權必要的條件也是需要我們所熟知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對權利有個更為深入的了解,知道該如何合法的保護自身權益,這將為我們日后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徐家力, 張軍強. 民法典背景下的知識產權侵權責任[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8):84-91.
[2]王亞麗. 民法典編纂視閾下知識產權禁令救濟的制度安排[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46(4):67-71.
[3]鄧社民. 我國民法典分則編纂中的知識產權立法構想[J]. 法學評論, 2017(5):107-115.
[4]李宗輝. 論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知識產權規范類型及內容[J].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17, 32(4):55-63.
(作者單位:北京新發地英利達果品蔬菜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