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軍
摘 要:近幾年來,精準扶貧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無論是黨中央國務院還是地方政府,都將精準扶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組分,更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步驟,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精準扶貧,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迫在眉睫。而絕大多數貧困地區都在鄉村,貧困地區的脫貧還能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進一步加快鄉村建設。
關鍵詞:精準扶貧;鄉村建設;貧困地區;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和重要戰略支撐。接下來,本文將對我國的精準扶貧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精準扶貧的定義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指的是在確定為貧困人口以后,根據該貧困人口所在的地區環境,以及自身狀況,通過科學有效的辦法和途徑對這些貧困人口進行幫扶,以達到脫貧的目標。精準扶貧的主要方式為精準識別誰是幫扶對象,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幫扶,然后進行精確的管理。
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精準扶貧的必要性和意義
精準扶貧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達不到小康水品,那么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中,最關鍵的就是讓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實現小康。因此,精準扶貧迫在眉睫。只有通過精準扶貧,扶真貧,真扶貧,才能有效達成讓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的目標,進一步推進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些地區之所以貧困,是因為這些地區的發展受到限制。經濟發展緩慢,生活十分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穩定形成了很大的隱患,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一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準扶貧工程則可以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條件提高了,幸福指數增加了,貧困人口從滿足溫飽發展到安居樂業,這就有利于社會穩定,為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有了貧困地區的小康,我國的全面小康社會就會更進一步。
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聯系
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都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要途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起著重關重要的作用。精準扶貧目標在于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升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鄉村振興戰略旨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平衡發展。由此可見,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在目標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都是為了發展農村經濟,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通過精準扶貧,貧困人口的生活品質得到改善,從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經濟得到發展,為進一步促進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進而致富創造有利條件。
如何進行精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
提高農民意識,加強農民培訓
要想高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精準扶貧,各級政府首先要從農民的意識抓起,激發人民群眾的主觀意識,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思想宣傳教育,跟黨的路線保持一致,跟鄉村振興戰略保持一致。同時還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素質不高,沒有一技之長。與此同時,他們的科技意識也比較薄弱,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主要通過看電視,聽廣播獲取信息,這些獲取信息的途徑具有滯后性,使得他們的思想落后,沒有創新意識。因此提高農民思想意識和技能素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農民具備了一技之長,不僅可以提高農村經濟的技術含量,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進一步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無論是精準扶貧工程,還是鄉村振興戰略,都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資源開發、提高教育水平、公共基礎建設、幫扶貧困人口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投入。只有增加資金投入,鄉村所有的建設和幫扶才能順利實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此外,政府還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在有利政策的條件下,鄉鎮企業才有可能進行如魚得水的發展,鄉鎮企業的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有利政策還能吸引社會企業參與鄉村投資、開發與建設,為鄉村經濟發展掃清障礙,進而促進精準扶貧工程的順利進行。在具備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基礎上,政府還應該在農村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民生活改善的物質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還有利于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的幸福致富,有利于扶貧工程的實施。
重視教育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事業。由此可見,農村教育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府部門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在發展農村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村各級各類教育。農民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質不高,這是他們收入水平低,是農村地區經濟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保證農村教育的發展,為每個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培養出新一代有技術、懂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走出貧困地區,擁有更廣闊的的發展天地,逐步實現脫貧、致富。在發展鄉村教育的過程中,各級政府不僅要為公立學校提供有力條件和資金政策支持,還要鼓勵民辦學校的興起,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鄉村的教育事業中,為鄉村教育增添“源頭活水”。教育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的振興,鄉村的振興為精準扶貧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可能。
結束語
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各級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著力推動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通過提高農民意識,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視鄉村教育等途徑,有效發展鄉村經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從而推動精準扶貧工程的發展,加快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參考文獻
朱愛國,李寧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探究[J].職教論壇,2016(01).
郭翔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5):22-24.
唐任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及策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