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 鮑嘉瑩
【摘 要】隨著中國消費市場中共享經濟模式的迅速擴張,共享單車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共享單車模式依托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良好地解決了城市居民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然而,目前共享單車的市場并不樂觀,仍然存在成本、利潤、運營等問題的困擾,發展依然令人擔憂。文章將研究分析當前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共享單車競爭策略和發展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572;F72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040-02
在“互聯網+”背景下,共享經濟模式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為人們帶來了新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也為企業提供新的創業平臺。共享經濟模式也為未來的商業模式明確了發展方向和奠定了基礎。共享單車行業的快速擴張和企業數目的與日俱增,正在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發展,不斷改善和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從2017年起,共享經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而無樁借還車模式的共享單車在其產業中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崛起。
1 共享經濟概念界定
共享經濟的概念最初是在1978年由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Marcus Fis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Joan Spence撰寫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Approach》中提出的[1]。隨著共享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其對于共享經濟的界定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此,每位專家學者的見解及對其的定義都有所差異。共享經濟包羅萬象,可以把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含在其中。人們借助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商品交換或者提供服務,共享經濟覆蓋了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諸多的便利性[2]。共享經濟與互聯網的平臺支持密不可分,互聯網使這種交換模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空間,而是在世界上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可以參與其中[3]。人們在互聯網平臺使用這種購買模式會比傳統的更加經濟方便。
2 共享經濟平臺盈利模式
共享經濟平臺獲取利益的模式相對比較單一,一是通過供給方和需求方對共享經濟平臺的依存度及盈利大小等,對供需兩方進行抽取提成和傭金;二是共享經濟平臺通過對供需雙方客戶資源的掌握,客戶為共享經濟平臺帶來充足的流量和入口;三是通過對龐大的客戶數據進行分析,以拓寬相關業務覆蓋面為目的,開發更多的服務價值和利潤。
3 共享單車發展現狀
共享單車分兩種類型:有樁式和無樁式。其中,最常見的是無樁式共享單車。隨著共享理念的傳播及資本的推動,共享單車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大規模生產,Mobike、ofo、Hellobike等品牌的共享單車風靡各個城市大街小巷。無樁式共享單車很好地解決了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車使用不便等問題,而且能夠使用戶更容易、更快地使用和停放,填補了“最后一公里”出現的空缺,緩解了城市交通的壓力。
4 共享單車問題分析
4.1 車輛管理停放混亂
共享單車的無樁式設計理念是基于車輛可以任意停放,滿足人們天生“懶惰”的需求,然而由于部分用戶自身素質低下,把這種共享單車賦予的“便利性”轉化成為給管理人員帶來的麻煩。例如,部分用戶使用共享單車之后,由于自身的惰性導致隨意、違規停放共享單車;部分用戶將共享單車停放于自己辦公或居住的樓道內,方便自己下次騎行;部分用戶存在用自家的車鎖將共享單車占為己有,或者私自把共享單車改裝后將其出售。這些現象的發生,無疑給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及商家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和損失。
4.2 基礎設施未能匹配
共享單車行業目前處于“井噴式”的發展階段,形形色色品牌的共享單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于城市規劃未能預測到共享單車的發展趨勢,對非機動車道建設重視力度相對較低,而城市中原先單車停放區域有限,遠遠達不到匹配滿足共享單車巨大的投放數量,造成用戶車輛無處可放,不可避免地會占用其他交通工具的停放區域,加劇了城市交通秩序的混亂,因此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成為當前的主要問題。
4.3 用戶押金存在風險
共享單車的使用方式依托于手機App平臺,而用戶在初次騎行時需在App內充值一定的金額作為押金,押金的目的主要是商家為了防止用戶不正當使用或破壞單車的行為發生,如有發生這些行為,商家可以將押金作為維修費或賠償費強行收回。用戶賬戶中的押金及余額則由共享單車商家暫管,這存在著一旦共享單車商家如果因管理不善而面臨破產,用戶押金的退還問題將面臨很多風險。
4.4 手機App有待優化
目前,大多數用戶對共享單車App的操作使用較為滿意,但是針對年齡較大的用戶或不愿意接觸新鮮事物的用戶,往往會被煩瑣的注冊賬號或不熟悉支付操作等原因而放棄使用共享單車,因此共享單車App平臺的操作程序仍然需要簡化。此外,部分共享單車品牌的App平臺時常還存在暫時性癱瘓、GPS定位不準確、亂扣費等現象,給用戶的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針對以上問題,如果共享單車行業無法很好地解決,那么共享單車行業想要立足市場,保持穩定的發展,將受到極大的局限性和挑戰。
5 共享單車發展策略
5.1 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健全相關政策法規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政府一方面要規范共享單車的市場秩序,特別要加強對小型共享單車品牌的管理,避免出現惡意、破壞性競爭;另一方面要為共享單車行業提供優惠的政策,如減少稅收等,給予共享單車行業一定的支持。針對共享單車出臺規范監督其行業的法律法規,對商家不退換用戶押金、用戶惡意破壞單車的行為進行嚴厲懲治,避免法律真空現象的發生。
5.2 拓寬行業盈利模式,提高用戶騎行福利
共享單車應當拓寬行業的模式,不能僅依靠用戶的單次騎行與充值月卡等方式進行收益,可以充分利用共享單車數量優勢在單車車身各部位植入廣告等,以此作為收益的一種來源。或把共享單車廣告植入在購物、旅游、地圖等App軟件,方便居民出行和使用。也可以通過與社交軟件的數據聯通,用戶在使用單車結束后可以分享朋友圈等,獲取再次騎行減免費用的機會。或借助網絡平臺發票用戶騎行的試用券、月卡年卡的打折券等,加大用戶使用共享單車的力度。
5.3 加大產品宣傳力度,增進用戶認知程度
共享單車行業應當大力宣傳推廣產品,增強人們對共享單車的認知程度,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例如,助力車已然拋棄了傳統自行車或老款共享單車的笨重特質,但由于用戶對產品的認知程度較低或有偏差,使得部分用戶不愿意嘗試,造成用戶的流失。同時,加強居民文明使用共享單車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用車的習慣,提升共享單車服務社會的效用。
6 結語
共享經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共享單車的發展遵循提升社會閑置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使用成本的原則,成為共享經濟初期的成功產物。共享單車穩步持續的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為其他行業的共享經濟模式帶來強大的推進作用。
參 考 文 獻
[1]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23.
[2]羅赟.移動互聯網與分享經濟大潮[N].中國信息化,2014-11-25(2).
[3]張亞丹.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7.
[4]鄒巖.Uber生死劫:一場互聯網思維和現實矛盾的較量[J].IT時代周刊,2015(5).
[5]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3).
[6]鄭聯盛.共享經濟:本質、機制、模式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7(6).
[7]王梅.城市公共自行車發展迷思[J].交通與港航,2016,
3(2).
[8]王荻.以摩拜單車為例看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J].市場研究,2018(5).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