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共享經濟的崛起,各物業服務企業開始不斷探索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抓手進行服務升級,向規模化、集團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隨之社會對物業管理服務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國物業服務行業發展的趨勢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建設的影響,對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建設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物業行業發展;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188-03
物業管理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經歷了38年從無序到規范的發展。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共享經濟的崛起,各類物業服務企業不斷向規模化、集團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紛紛探索通過App開發采用“智慧社區”O2O的模式,提供周邊資源整合、互動的商業運作模式,通過線上互聯網結合線下實體服務。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擁有大量經過專業訓練、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人才,成為物業企業管理服務升級和轉型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是行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探討轉型背景下物業行業發展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建設的影響,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研究的重點課題。
1 廣西區內高校物業管理專業招生就業情況分析
2018年底廣西物業行業網站統計,廣西區內有2 000余家物業企業,其中一級資質企業49家,二級資質企業112家,三級資質企業1936家,物業管理行業從業人員共計20萬余人。然而,作為培養物業人才的主陣地,高校在設置物業管理專業的學校數量上卻逐年萎縮,多數高校的物業管理專業出現“招生冷、就業熱”兩頭不均的情況,有部分高校因物業管理專業招生人數少,只能將物業管理專業與房地產專業進行合并。2019年6月,根據高考網數據統計,全國2 879所高等院校,其中有300所高校(含高職高專)開設物業管理專業,占高校總數的10.42%。廣西區內71所高等院校(含高職高專),其中有16所高校(含高職高專)開設物業管理專業,占區內高校總數的22.5%。眾多高等院校中的物業管理專業呈現出招生冷、就業熱的現象。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2018屆物業管理專業56名畢業生就業崗位性質進行調查,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于服務及管理崗位,其中在服務崗位的有34人,管理崗位有15人,技術崗位有3人,其他1人。由此可見,企業為物業管理畢業生提供的更多是服務和管理性質的崗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8屆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優秀畢業生特別是技術工程類崗位,月薪可達到3 500元以上。物業的基層服務崗位包括客戶服務、行政助理等崗位,月薪可達3 500~5 000元,由以上數據可知,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物業管理及相關崗位的報酬會逐漸升高,而憑借越來越走俏的報酬,物業管理行業必定逐漸成為大家所青睞的領域。
2 企業對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素質要求及期望分析
有專家預計,智慧物業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實現每年19%的高速增長,到2023年達到180億元。物聯網技術下智慧物業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強大的市場需求遭遇的卻是人才極度匱乏。現代智能物業管理已經不同于過去的“看管式”的管理,社會對專業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萬科、保利物業個別崗位學歷要求達到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2016~2019年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所在的25家企業進行調研,多家用人單位反饋更看重畢業生適應時代發展的就業素質。截至2019年6月,從調研中的25家用人單位的反饋情況來看,企業看重畢業生就業素質排序。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6~2019年物業企業對畢業生就業素質能力排序情況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智慧社區建設需要物業從業人員能熟悉現代物業管理的模式,適應智能化、網絡化等高質量的物業管理,物業經營模式呈多元化。在互聯網經濟體系下,物業行業企業對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資產管理人才等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物業管理行業企業在吸納物業人才時,更注重畢業生在進行物業服務過程中,能夠掌握一定先進的信息化服務技術,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技能型人才。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100萬人,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涉及1 418所高職院校。市場的巨大需求及高職院校的擴招成為當前物業管理專業發展的雙機遇,調整物業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物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顯得刻不容緩。
3 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建設對策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作為自治區高校優質特色專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專業建設。
3.1 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
隨著“物業+互聯網”(或“互聯網+物業”)、O2O企業、智慧社區平臺等出現,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被賦予了新內容與意義。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始終關注物業行業發展,每年組織團隊教師深入區內知名物業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定位調研,如廣西保利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物業管理一級資質)、廣西誠愉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物業管理一級資質)、廣西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物業管理一級資質)等,這些企業在專業領域具有較大優勢,甚至在專業領域具有引領和改革先鋒作用,它們積累了較多的人才崗位信息資源。通過物業管理專業相關崗位需求調研,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分析,按物業管理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確定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將“1+X”證書培訓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導入課程體系,并針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理論知識開設相應課程,完善現有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構建“互聯網+”模式下的“互聯網+教育”課程體系。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于2010年開始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目前已建成一個“能學、輔教”的資源庫,服務物業管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能滿足教師、學生、企業和社會學習者等不同對象、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的學習需求,滿足物業房產類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授對象和教學要求,利用物業管理教學資源庫靈活組織教學和培訓,輔助物業管理教學實施,實現教學與培訓目標。目前,物業管理專業以6門核心課程作為抓手,重點建設《物業管理法規》《物業管理實務》《物業設備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課程,學習平臺建設包括網絡課程、職業技能庫、專業教學軟件、行業規范、物業法規、企業案例、教學視頻等教學精品資源,教學、培訓效果良好。
3.2 推進校企互動聯通,建設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專業教學團隊
目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教師團隊成員共10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5人、校外兼職教師5人,具有雙師型教師達66.7%。在“互聯網+”普及背景下物業行業的升級轉型,推動了物業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轉型。目前,物業行業緊缺建設智慧社區管理服務及技術人才,為未來物業管理專業教師的選培養和選育有了明確的方向。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聘請了工作在建設智慧社區一線的行業、企業資深專業人士及企業能工巧匠充實到專業教學團隊中為專業建設服務。今后,物業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的教師向智慧物業管理的方向培養,也可引進物聯網、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教師,從而提高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的轉型發展的能力。此外,以物業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為契機,讓團隊教師參與資源庫建設,編寫“互聯網+物業管理”方面的教材,拍攝相關的微課、教學視頻等,推動物業管理專業品牌的建設,提高專業的影響力。
3.3 緊跟產業發展,校企共建生產性綜合智能實訓基地
智慧社區是指充分憑借物聯網、傳感網等網絡通信技術把物業管理、安防、通訊等體系集成在一起,并通過通信網絡連接物業管理處,為小區住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生活環境,構成基于大規模信息智能處理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社區。在物聯網技術下智慧社區既是社區建造的一種理念,也是新形勢下探究小區公共管理的一種新形式。為了能夠培養被市場認可的合格專業人才,實訓室的建設就必須跟上市場發展步伐,因此物業管理綜合智能實訓室建設迫在眉睫。一是在硬件上與企業建立真實工作環境仿真室,建立物業管理智能化管理軟件應用的實訓室。二是加強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創新和完善實訓基地管理機制,實現校內生產性實訓與校外頂崗實習的有機銜接與融通。與校企合作企業合作建成集信息化教學、“1+X”培訓考證、生產經營、職業素質訓導等多功能,涵蓋專業方向的教學、生產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從而滿足工學交替的實踐教學需要,為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能力提供保證。
3.4 發揮第二課堂優勢,培養學生“雙創”能力
目前,“雙創”與“互聯網+”相結合,在創業創新中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并駕齊驅、服務業壯大和制造業升級互促共進,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始終立足于學生的職業素質的提高,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育的作用,把校園文化、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等納入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之中,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系部等部門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參加職業院校專業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學生社團活動等,將綜合素質拓展教育融入第二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升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行業、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孫瑋.“后現代”物業運營模式下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8(10).
[2]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助力物業服務品質提升[J].城市開發(物業管理),2018(6).
[3]利艷,劉霖.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3).
[4]郭海燕.校社合作模式在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的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