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千
摘要: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滲透到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鐵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牽涉到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養成,關系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做好“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新探索,拓展信息化教育方式,探索高職院校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新途徑,信息化水平提升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關鍵因素,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改革。
關鍵詞:信息化;互聯網+;鐵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取得前所未有的突出成果。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務必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遞給學生,通過學原文、悟原理,使學生充分領會思想的理論精髓與實踐價值。
一、建立互聯網+半軍事化學生管理與服務系統
“互聯網+半軍事化學生管理與服務”引進學生工作管理與迎新信息系統數據可與學信網、全國資助網等系統無縫對接,實現學生數據流轉系統化、便捷化,系統提供完善的學生信息及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招生就業系統、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心理健康普查等系統全面應用。依托互聯網,完善了“半軍事化學生管理與服務”體系功能,使管理與服務體系高效運行。
二、建立“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新聞沒有時代感,不能反映當下的熱點,關系到韓國薩德問題,從資本主義自由化的劇烈沖擊到境外反動勢力的零星滲透,無處不牽扯著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信仰與堅定意志,愛國主義情懷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逾越的時代主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青年人在打開眼界的同時,接收到的還有大量有關意識形態領域的強烈滲透,必須引導學生要有正確的網絡觀念,樹立四個自信,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互聯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溝通方式,利用好互聯網,借助“易班”等新的網絡媒體創新活動形式,加強實踐效果,一定會取得突出成績。
三、拓展信息化教育方式,建立高職院校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新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提到中國傳統文化,并真切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熱愛。在“四個自信”當中,習近平同志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高等職業院校是新時代大國工匠培養的搖籃,正在為新時代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這個過程中,從重數量到重質量、從重單一技能到重全面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也發生了讓人驚喜的變化。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成為高等職業院校推動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所以,重視高職傳統文化教育是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剛性需要,是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發展的重要標志。
四、建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渠道
人際交往問題是高校在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之一,是大學新生在入學之初首先面對也是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現行教育體制決定了我國大學生普遍群居的生活方式,且要求學生們必須擁有獨立而和諧的生存能力。基于以上兩點時代特征,要求學生務必在短期內做好心理調適,提升獨立生活能力,以適應社會和校園生存環境。由于我國現行計劃生育體質所造成的社會特性,90年代出生的這一批大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這些孩子等待意識強,主動能力差;依賴意識強,發揮能力差;自我意識強,包容能力差。一以貫之,在多元家庭教育的方式下,并未能培養出這群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父母眼中的人中龍鳳,在嬌生慣養的生活中逐漸退化了生存本能。即便是順利走進了大學校園,其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養成和運用都令人堪憂。
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新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與時代同進步,課堂教學是學生深入學習新思想、新理論的主要陣地,如何把握好這個陣地,利用課堂主渠道,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進而提升思政教育水平。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作為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更應該把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挺在前面。
高校思政課是樹立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上多元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極其容易讓缺乏判斷能力的學生迷失方向。“互聯網+”,能夠為思政課注入新鮮活力。一堂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有很多決定因素,包括課程內容、師資建設、教學方法等。思政教育的內容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廣大高校教師更要努力提升個人修為與素養,加強思政課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除此之外,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要善于運用網絡、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促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Z].北京:新華社,2017.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