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平
摘要:經知網搜索收集發現,我國目前關于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研究數量少,集中探討了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大學教育參與度不夠,針對此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是目前的研究呈現出數量少、質量不高和視角單一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家長;大學教育;綜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繁榮。教育問題日漸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很多因素。從人才培養的過程來看,人才培養要經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環節;從人才培養的時間來看,教育是終身都在進行的一種長期活動;從人才培養的環境來看,分為社會教育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環境;從人才培養的參與主體來看,主要是學生、老師和家長。這其中每一個影響人才培養的因素,教育家們都進行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研究討論。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人才培養主體參與者之一的家長,在大學教育階段的研究情況,總結研究成果,發現研究薄弱環節,以期能為我們的大學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思路,為提高大學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貢獻綿薄之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 年頒布的第16 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明確提出“學校要探索建立與大學生家庭聯系溝通的機制,相互配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1]在國家大力倡導家庭參與到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建立學校與家庭的聯系溝通機制的情況下,我們的家長在大學教育中到底擔當了什么樣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學校是否為建立家庭聯系溝通機制而探索呢?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可以借助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管中窺豹,一探究竟。
此次研究我們以中國知網為平臺,就家長參與大學教育這一主題進行文獻搜索,發現主要有以下文獻:朱文曉的《大學教育中家長參與教育現象的調查與分析》[2]、姜澎的《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家長應首先接受輔導 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3]、《一位大學物理教授的“另類實驗”:教育家長》[4]、王賀娟的《關于家長參與大學生管理的思考》[5]、田娟和王靜雅的《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6]、耿菲菲的《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探討》[7]、賀艷潔的《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8]、王玲玲的《家長委員會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及機制建設研究——以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的實踐為例》[9]、何賢滿和詹灶福的《論大學生家長聯合會參與學校教育的獨特作用》[10]、李良和王辰成的《論大學與家長委員會的協同教育》[11]。
一、通過對以上成果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認識到了家庭和家長參與大學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10篇文獻,都從不同的側面強調了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朱文曉認為在大學教育中加強家長的參與,可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構建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良性互動,完善教育機制,達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營造出和諧健康的教育環境和成長環境。王賀娟從家長參與大學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是90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是家庭職責的要求等三個方面強調了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重要性。耿菲菲從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強調了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它可以幫助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自信、克服困難;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克服惰性、抵御誘惑;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偟膩碚f,家長在大學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
(二)認識到了家長在大學教育中存在角色認知錯誤,沒有積極有效的投身到孩子的大學教育階段,尤其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朱文曉總結了家長的錯誤認知,首先是大學時父母參與子女教育的終點;其次父母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低,不能參與大學教育;最后由于自身工作忙碌的原因,疏于對孩子的教育。賀艷潔在分析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中提到,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表現出四個方面的不足,第一參與面狹窄,能夠參與到大學教育中的多是低年級、城市中、文化素質高的家長;第二參與意識淡薄,認為子女進入大學后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參與大學的教育;第三參與目的模糊,被動的接受學校的安排;第四參與方式單一,傳統的溝通聯系模式,頻率低效果差。
(三)針對家長沒有積極有效的參與到大學教育管理中的問題,提出了應對的策略及方法。
目前已有研究,就這一問題提出的主要建議就是成立家長委員會。關于家長委員會,王玲玲、何賢滿和詹灶福、李良和王辰成都不同程度的談到了自己的認識。其中王玲玲就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為例,闡釋了家長委員會的定位及作用,其次談到了家長委員會的機制建設問題,包括家長委員會章程及機構設置、家長委員會運行機制、工作機制和交流機制。何賢滿和詹灶福以浙江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成立的“大學生家長聯合會”為例,談到了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及作用,其有利于優化教育環境,有利于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的實效。李良和王辰成倡導大學和家長委員會的協同教育,二者協同可以促進學生發展、家長豐富自身生活、大學提高辦學質量。當然作者也注意到二者的協同教育,有變為管理學生的共計的風險,有產生不公平的風險等,所以我們需要明確二者協同教育的定位,二者需要多向互動,深度交流。當然也有研究提到,1.可以從社會、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層面,從學習、生活、戀愛和就業的層面提高家長對大學教育的參與;2.可以利用傳統的交流溝通方式和現代便捷的交流工具,如家長會、信件、電話、QQ、微信、微博、學校網站和問卷調查等幫助家長參與到大學的教育中來。
二、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我們發現對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研究還不夠,主要體現在:
(一)數量不多:關于家長對大學教育的參與問題,目前還沒有引起高校和家長的廣泛關注,研究成果的數量還不多,對于一個研究課題,目前在知網的搜索量僅為10篇,這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
(二)質量不高: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對家長參與大學教育這一問題,多集中在探討家長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必然性及意義,對如何構建家長和學校的聯動教育管理機制,還局限于傳統的模式之中,例如家長委員會、座談會等。
(三)視角單一:通過總結,我們發現以上10篇文獻,多從學校教師的角度探討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問題,認為家長不參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客觀上大多數家長遠離學校所在地,沒有辦法適時的參與;其二主觀上大多數家長不愿參與進來,認為大學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而只有朱文曉在問卷調查中從學生的視角談到由于距離感的存在、責任感的驅使和獨立感的滋生,大學生不再看重父母的參與。為什么我們很少有文章,從家長的視角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呢。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前文從已有的文獻,總結了目前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我們認為,首先家長對大學教育這一課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必須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注,進行深入細致地再探討;其次對于家長和學校如何進行深入合作,建立切實有效的聯合教育機制,其具體模式我們還應該進行創新性研究,而不是一味局限于傳統的交流溝通模式;最后,選取研究視角的問題。我們的研究應該多角度,多層次,多視角,既然出現家長在大學教育中的本位缺失問題,那么同樣作為大學教育主要參與者的輔導員老師,與家長的關系如何,對家長在大學教育中的參與有什么樣的影響和作用,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繼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http://www.doc88.com/p-978357637772.html.
[2]朱文曉.大學教育中家長參與教育現象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8 (8):851.
[3]姜澎.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家長應首先接受輔導 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N].文匯報,2007.12.13.第006 版.
[4]姜澎.一位大學物理教授的“另類實驗”:教育家長[N].文匯報,2014.8.15.第009版.
[5]王賀娟.關于家長參與大學生管理的思考[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5(4):114-116.
[6]田娟,王靜雅.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觀察,2015(7):13-15.
[7]耿菲菲.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探討[J].老區建設,2015(16):57-58.
[8]賀艷潔.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2014(2):85-86.
[9]王玲玲.家長委員會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及機制建設研究—以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的實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09(5):23-24.
[10]何賢滿,詹灶福.論大學生家長聯合會參與學校教育的獨特作用[J].高教與經濟,1995(3):62-64.
[11]李良,王辰成.論大學與家長委員會的協同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