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巖
摘要:科技水平的提升、新媒體的出現對播音和主持工作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員應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新的媒體環境。新媒體的出現不僅為播音主持工作帶來了挑戰挑,同時也給出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本篇文章分析了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并為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特征的特提升提供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播音主持;特征
現如今,媒體行業的發展速度正不斷加快,行業間各式各樣的節目相繼產生,使得行業內部的競爭狀況十分激烈。職業播音主持水平的高低對于一檔節目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為了使播音節目能夠滿足大眾的需求,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發展需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與時俱進。
一、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
目前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應該尋找新的播音主持方式來適應新媒體環境,尋找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特點,了解在現階段我國播音主持的形勢,根據時代特點,總結目前的主持方式。
(一)時代性特征
新媒體時代代表著播音主持進入了一個新的征程,凸顯了新時代的特征。為了全面進入新時代,播音主持要抓住時代特征來適應新的主持環境和社會發展,緊跟時代潮流。因此播音主持從業人員要做出相應改變,進行知識的自我更新,拓展思維方式接觸到更多的事物,提高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有探索新鮮事物的精神,做到與時俱,只有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滿足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對播音主持專業的需求,才能不斷被大眾認可,以更積極更飽滿的態度去工作,展示出更優秀的作品。
(二)審美性特征
新媒體環境下對播音主持行業的工作人員也有了新的要求,審美性成了衡量工作人員的重要標準,掌握審美需求,意味著適應了大眾的品位,可以更好地展開主持專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娛樂性質的視頻與圖片充斥著網絡,這其中還包括各式各樣的解說,這時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員擁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分辨出網絡上新聞的真假性,對此做出客觀的評價,只有符合大眾審美的新聞才能具有一定效果,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如果播音主持人員傳播的內容大多是悲觀的,將會對播音主持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也不會被大眾接受。因此,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修養和審美能力,利用自身的語言技巧展示出不一樣的效果,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就需要主持人努力學習,尋找自身的優勢與特長,提高綜合素質,結合自己的審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主持風格,展現一個積極陽光的世界,突出播音主持的審美特征。
(三)開放性特征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工作除了要有審美特征之外,還要有開放性特征,兼容并包的主持方式將促進整個行業快速發展。開放性不能簡單的局限于對于人和事的處理,更重要的是一種對事物或人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主持人擁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臨場應變的能力,努力適應復雜多變的語言環境,讓觀眾有一個良好的觀看體驗,提高大眾對于播音主持行業的接受度。主持人員要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提高包容性,以自身能力去滿足觀眾的需要。
二、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提升對策
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熟練地掌握一些具體的語言技巧,有利于播音主持人員在主持過程中更好的傳播信息,更完美的開展情感交流,同時也更容易被大眾理解。
(一)深入理解與掌握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避免不規范
在播音主持行業中,語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問,在主持過程中,播音人員生動形象的語言有利于樹立并提高播音主持員的形象。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員在主持過程中要綜合運用語言的鼓動性、莊重性和規范性等等特點,播音支持只有規范了自身的語言基礎,才能夠更加完整、準確、流暢、清楚地將支持文本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傳遞給觀眾。因此,播音主持應該不斷地進行語言實踐,以提升其自身的主持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水平,這不僅有利于提升主持效果,還能夠實現傳播主體多元化,促進新聞傳播的互動性。
(二)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養
播音主持人應該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并能夠在主持過程中靈活的運用。播音主持人應該不斷提升其自身的內在知識涵養和外在形象,這需要播音主持人員在主持過程中注意加強語氣、語調的感染力,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同時注重其自身的儀容儀表,樹立符合節目風格的外在形象。
(三)促進語言與感情的融合
播音主持人應該注重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主持過程當中,將真情實感流露給受眾,運用風趣性而具有內涵性的語言,適時調整自身的通語氣、語調、感情,以增強節目的效果,進而提升節目的收聽率。在進行節目主持之前,主持人員應該提前對報道內容進行了解,這有助于相關主持人員更好的開展主持工作,更好的運用語言特征,更好的將信息傳遞給觀眾。
三、結束語
新媒體的觀念已經漸漸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并為其所接受,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需求,如果傳統新聞傳播方式不進行創新和改進則會被時代所拋棄,那么為了促進新聞傳播的不斷發展,應該不斷的創新新聞傳播模式,并與新媒體之間實現融合,提升播音支持的語言藝術性。
參考文獻:
[1]袁敬舒.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7 (5):45-47.
[2]周志強.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 (4):216-218.
[3]方超,袁詩鵬,楊凱乘.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究——以企鵝新媒體學院為例[J].視聽,2018 (08):115-117.
[4]王漱蔚.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教育模式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8 (22):21-23.
[5]趙永剛.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研究[J].新聞傳播,2018 (10):37-39.